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武装大学生

1997-02-05 01:14本刊编辑部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7年2期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同志

本刊编辑部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邓小平同志的溘然长逝,对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在12亿中国人民心中引起了难以言状的巨大悲痛。当我们沉浸于悲痛之中的时候,党中央号召我们,化悲痛为力量,继承邓小平同志的遗志,以更加努力地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的悼念之情。

对于全国的高等教育工作者说来,悼念伟人的最好的实际行动,莫过于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和武装大学生,把他们培养成为新一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正确地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规律,指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邓小平理论,继承、捍卫、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正因此,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实践证明,这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根本性的战略任务。

当代中国的大学生,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肩负着人民的希望,将成为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大变革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大量地进入中国,特别是西方的敌对势力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妄图实现使中国“分化”“西化”的美梦。在这样的纷纭复杂的形势下,我们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关系到2l世纪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中,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过:“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这条中国的发展路线,是否能够坚持得住,要靠大家努力。特别是要教育后代。”在1994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又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目标应该是“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培养一代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1996年的第五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李岚清同志代表党中央再次明确提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武装大学生是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认真贯彻落实。

邓小平理论,内容非常丰富,博大精深,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凝结着邓小平同志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心血和智慧。

从主观上来讲,我们愿意把邓小平理论的全部都传授给大学生,但是,政治理论课的课时有限,我们只能把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些问题传授给我们的大学生。

第一,要教育他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我们讲的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我们讲的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如果谈到二者的关系,解放思想,就是使人的思想和社会生活的实际相符合,就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这也就是实事求是。这种主客观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既是唯物论,又是辩证法,所以,我们党才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思想路线而加以坚持。党的70多年历史上的无数事实都能证明:只有这条思想路线,才是我们的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和成功的根本保证。

第二,要教育他们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我们讲的一个中心,指的就是“把四个现代化建设,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邓小平:《改革的步子要加快》)我们讲的两个基本点,指的就是:“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这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并统一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可以说,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仅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核心部分。

第三,要教育他们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了几十年,但是,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不是人人都能说清楚的。现在,是邓小平同志十分明确地阐明了、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五句话,十分精辟,十分准确,十分鼓舞人心。它把我们从多年来对社会主义认识的误区中引导出来。这五句话的提出,表现出邓小平同志的巨大的理论勇气。他指出,社会主义应当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他指出,不要怕谈富,关键是谁富,资本主义的富是资本家的富,社会主义的富是全民共同的富;他指出,前两句话是解决生产力的问题,三四句话是解决生产关系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就能达到最终目的——全民共同富裕。我们要让大学生掌握这个理论问题,并以此理论为指导,积极投身于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

第四,要教育他们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一切思想和行为的总指挥部,我们用邓小平理论教育武装大学生的成果,最终就要落实到这里。邓小平理论同毛泽东思想一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其最终目的还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无私无畏地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用邓小平理论教育武装大学生,就要千方百计地促使他们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技术、本领学到手,促使他们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锻炼自己,促使他们走上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及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把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目标统一起来,把他们头脑中的精神支柱树立起来,才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地投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

近几年来,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很好的形势。1996年下半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集中地研究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以邓小平理论教育武装青少年一代的问题。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使得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都形成了积极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风气。根据《中国教育报》的报道,有关方面在京、津、沪、鄂、陕、粤6省市58所高校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思想主流呈稳定健康向上态势,他们普遍关注国内外大事,拥护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认识进步明显,有90%的大学生“通读或部分阅读”过《邓小平文选》。以上这些情况都说明,我们对大学生进行邓小平理论教育的外部条件很好。

而现在,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的逝世,必将激发全国人民,也包括全国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的热潮。

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抓住时机,加大力度,把用邓小平理论教育武装大学生的工作更加踏踏实实地开展起来,并力求取得更大的成绩。为了切实抓好这一工作,我们应当注意的几件事情是:

1.不走过场,追求实效。用邓小平理论教育武装大学生,目的是解决他们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这都是些既抽象又具体的难以立竿见影的问题。因此,决不能停留于表面形式,决不能玩花架子,一定要摸清学生的思想实际,解决他们共同关注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问题。

2.内外结合,灵活多样。大学里的邓小平理论教育,首先要抓好“两课”这一主渠道。同时,还要发挥党校、团校的作用,并且还要研究教育的艺术和技术问题。正如江泽民同志说的:“强调讲政治,并不意味着简单地重复一些政治口号,搞一些空洞的东西。要研究宣传艺术,增强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生动活泼、喜闻乐见。”

3.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大学里的邓小平理论教育应当十分重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鼓励他们自主参与,实行师生的平等交流。可以多开展一些请进来、走出去、讨论、辩论、演讲、竞赛、有奖征文、主题活动、社会调查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这样,才能调动起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一定要带领广大的大学生努力学好邓小平理论,学习他的基本风格,学习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永垂不朽!

猜你喜欢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同志
FOR YOU, O DEMOCRACY
向雷锋同志学习
邓小平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一句赠言
“片名趣答”答案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