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育”人才

2002-04-29 10:15乔羽
人民教育 2002年2期
关键词:人才学校孩子

乔羽

我有一个感觉,就是现在社会对大学教育比较注意,对小学中学教育就不大注意了。我的看法是,大学教育当然是重要的,但基础教育是更重要的,因为目前能够上大学的人毕竟是少数。九年义务教育对全民来说是最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应该享受。一个人,不管他将来读不读大学,义务教育都是重要的。

我想起一件事,我们每年都植树搞绿化,种了多少多少树,但是种了这么多年,忽然说我们的树很少,植被差,我们的土壤沙化很严重,沙尘暴很严重,河流断……我就不懂这是怎么回事儿了,不是年年在植树吗?我看是点上绿化可以,面上不够。中国是个大国,只有几个点是不行的。即便是几个点,也是种完就完,也不管成活率了。这是一件让人很以为忧的事情。我觉得我们的教育也是如此,也有个点和面的问题。当然点也是重要的,连个点都没有就更不像话了。

我们中国自古就重视教育,从孔子那时就重视教育。孔子是个大教育家,他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提出六艺学科门类,他的学生不见得六个方面都行,但这六个方面代表了当时比较全面的文化。教育应该立足于每一个人,人本来各不相同,应该不拘一格育人才,一旦变成一律的,就容易产生问题。教育应该把一般与个别很好地结合起来,我们做得还不够。去年高考有位学生写了一篇赫兔之死》的作文,我们的考生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真是不错,有人说给一百分都不行,应该给一百二十分。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让人高兴,另一方面也是很悲哀的。我不是抱残守缺的人,但这也说明了存在的问题,作为中学生,应该了解中国的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

我的缺点是外语没有学好,始终是一条腿走路,应该两条腿走路,现在已经加入WTO了,应该与时俱进。在母语之外,还应熟悉掌握另外一门语言,这一点发达国家做到了。

我是想說,我既有我的优势,也有我的劣势。优势是我懂古汉语,劣势是外语不行。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环境,自己的成长过程。而我们教育偏偏要采取一律的做法——我们的试卷是一样的,教材也一样,这不利于孩子的教育。

我小学、中学上的都是最好的学校,我的想法是小学、中学、大学按部就班地进行,但家庭条件不允许。后来,我参加革命,从天主教教会学校到解放区学马列去了,这是一个大的转折。从最初学的子日诗云到这个时候学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我身上变得反而很自然。所以我觉得不要把教育看做学了什么就一定要成为哪方面的专门人才。现在的教育往往是以为你学了什么就会怎么样。教育应该根据各人的兴趣来进行,帮助他发展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培养他成为专门人才。教育不能千篇一律,不能简单化,也就是需要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他的学生中有会做买卖的子贡,也有很勇武会打仗的子路,有各方面的人才。学生哪方面的基础好,就让他在哪方面得到发展,这是教育很根本的一一条,而这一条很难做到。

去年我到美国,看了几所学校,一般他们的学生的成绩都没有我们中国学生的成绩好,但是人才却比我们出得多,最高级最尖端的人才是他们的。硅谷里的工程师、设计师,中国人特别多,但是在最尖端科学领域中的权威人士却是美国人。所以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千篇一律,人才本来就不是一格的,我们的学校也不应该以升学率高低作为衡量其好坏的标准。

我的几个孙子上小学时跟我住在一起,我知道他们小学的一些情况,问题还真不少,最主要的方面是师资问题。办学最重要的是有好的老师,教师要有好的师德,而不能把学校办成摇钱树。

在我的家乡山东济宁办有一所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学校,是由台湾同胞发起,由当地政府主办的。我希望不要把它办成什么专业学校,小学阶段应该让学生懂得中国的语法,应该知道中国的面积是多大,应该知道我们的农作物主要有哪些种类,对于七八岁的小学生来说,这些才是重要的!至于他有音乐方面的兴趣,这好啊,不管将来做哪方面的工作都好。中国最早的一支小提琴曲子是李四光在上世纪20年代写的,他是学地质的,他音乐方面的兴趣和素养并没有影响他后来在地质方面的成就,我反倒觉得对于一个完善发展的人来说,音乐方面的素养是不可少的。

我的一个朋友,去了一趟欧洲,回来大为感慨。他参观一个家庭,家里有一个孩子,是中学生,喜欢音乐。他到这个中学生的房间看了一下,简直比我们音乐学院教授的条件设备都好,感慨不已。其实这只是他一般的生活,他并不是刻意要成为什么家。我们现在是刚刚好起来,或者说是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在教育上与他们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的教师很多人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一些人只是把教师工作作为一种为了吃饭的职业。

对于办学,我一不主张办成专业学校,二不主张办成贵族学校。究竟用什么体制经营学校现在看来还是个问题。小学、中学最重要的还是基础知识,不能办成什么专业学校。更不能让孩子从小就高人一等,他家里来的是什么车,他爸爸有钱,这些对孩子都是不良影响,是大误区。所谓教育,首先是教他将来成为一个什么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做人都是最基本的。我也反对什么名牌中学、名牌大学的说法,把学校分成三六九等。原因可能还是我们国家不够富有。为了上重点,家长操心,孩子操劳,我觉得这样教育不好孩子。现在的孩子有点像关在动物园的小动物,放出去就没法活了。

现在好的情况是经济上来了,教育方面也在逐步地完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我们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之中,其中有不少的问题。但我觉得根本上还是教育观念的问题,怎样使人得以完善是教育的根本。人是各种各样的,各种经历,各种性格,各种优势,各种劣势,教育就是要尽量地让所有人都能得到完善的发展。我并不是说要让每个人都成为专家,一个社会里都是专家也不行。但教育要尽量把社会成员培养成高素质的人,专业人才是真正的专业人才,工人技术精良,打桌子的可以把桌子打得更好,造飞机的可以把飞机造得更好,做冰棍儿的能把冰棍儿做得更好……教育要让人性得到更正常的发展,让知识能够得到更好的普及。

元旦的早晨,我看电视,播放的是对杨振宁的访谈。他谈到中国13亿人口,其中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有4亿,这4亿人口的水平绝不次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世界上一个4亿人口的发达国家是非常庞大的,再逐步让9亿人口富起来,就更了不起!他谈话的中心意思是说,中国人应该有自信。主持人问:大家都知道您科学方面的成就,并获得了诺贝尔奖,请您自己用一句话说说您到底有什么成就,到底对中国有什么贡献?杨振宁说:如果对中国有一些贡献的话,那就是中国人从我这里建立起一种自信心一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一样能够做到。我想我们的教育也应该这样,将来不管是从事何种工作的人,都是非常忠于自己的事业的人,都是踏踏实实干正经事的人,这将是教育最大的成就,教育的目的也就在此。

猜你喜欢
人才学校孩子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学校推介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