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走向

2002-04-29 10:15杨春茂
人民教育 2002年2期
关键词:行政部门教职工职务

创设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环境。

根据教育层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班额和教师工作量,合理确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依法理顺教师和校长管理体制,做到用人与治事相结合。

实施教师职务制度,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实行告诚制度,对聘任期内不能履行聘用合同的人员进行告诚,要求限期改正,告诫期满仍不能达到合同要求的予以解聘。

建立教师转任交流制度:制订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津贴政策。

进一步完善特级教师制度;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实行校长任期制。

加快《教师法》配套法规的立法进程,建立教师人事争议调解制度和法律援助体系。

杨春茂以下简称杨:管司长,十五期间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管培俊以下简称管:五期间,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十分紧迫的任务,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师法》为依据,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调整优化教师队伍为主线,以骨干教师队伍和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努力创设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环境,建设一支数量适当、分布合理、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应当遵循这样几条基本原则:第一,坚持满足需求与提高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关系。第二,坚持开放性与均衡性并重的原则,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第三,坚持开放、流动、竞争、有序的原则,正确处理流动与稳定的关系。第四,坚持依法治教的方针,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依法管理和建设教师队伍。第五,坚持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稳定推进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杨:十五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否确定,主要有哪些内容?

管:首先,教师数量要满足基础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按照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目标,依据国家和地方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等有关方面的规定,考虑城市、县镇、农村的不同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师队伍规模。

其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广大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先进的教育观念,适应三个面向要求,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创新实践能力明显增强,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第三,通过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使所有中小学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在此基础上,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根据需要和可能,我们认为在已实现两基的农村地区,新补充的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者和初中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力争达到50%左右: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新补充的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者和初中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力争达到80%以上;高中教师中研究生学历达到一定比例。这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要求,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要求。

第四,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的城乡分布和学段、学科结构趋向合理。今后要强化各级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促进教师队伍的学段、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确保教师队伍城乡分布合理,与城镇化进程同步协调发展,力争使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配备基本满足普及义务教育的需求。

第五,教师队伍职务结构明显改善。教师职务岗位设置实行结构比例控制,进一步改变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务比例偏低的状况。到2005年,全国小学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务的比例应分别达到38%和2%以上;初中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务的比例应分别达到38%和6.5%以上;高中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务的比例应分别达到46%和22%左右。

第六,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培养一大批具有坚定信念、发展潜能大、后劲足、创新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多种层次和类型的骨干教师群体。进一步完善特级教师制度,遴选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名师或教育教学专家。

第七,校长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积极推行中小学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和校长任期制,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校长培训制度,到2005年,初步建立符合中小学特点的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新任校长普遍接受任职资格培训,持证上岗率保持在95%以上,全体校长按国家规定普遍接受提高培训并培养造就一大批学校管理专家。

第八,理顺教师和校长管理体制,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依法理顺教师和校长管理体制,做到用人与治事相结合,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对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管理职责,行使对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管理统筹权。

杨:最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编办、人事部、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意见,各地在贯彻落实编制标准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管:首先,省级人民政府将根据国家的指导性意见和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制定当地中小学编制管理的实施意见。

规范、优化、高效、精简应当是配备教师的原则。各地应当根据教育层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班额和教职工工作量合理确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未实现两基的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工作要以实现两基为根本目标,以满足基础教育事业尤其是农村地区中小学对合格师资的需要为主要任务;已实现两基的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要保障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應当适应高水平、高质量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应按照国家规定,规范和理顺编制管理体制,编制主管部门核定教职工编制总额,教育行政部门具体核定每所中小学校的编制,负责编制的日常管理。

要加强中小学校编制管理。科学设置学校内部机构,建立职责分明、管理高效的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严格控制学校领导职数;学校管理人员和其他职员,要按照一人多岗、专兼结合的原则配备;通过辞退不合格人员、清退临时人员、精简非教学人员,达到调整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目标。

杨:多年来,许多地方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一直不顺,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管理权可以说没有按照《教育法》、《教师法》中的有关规定得到落实。进入新世纪,在教师管理体制方面有哪些改革和进展?

管:教师和校长管理体制不顺,直接影响到教育管理的效能。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后,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理顺中小学教师的管理体制,要依法落实《教师法》关于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的管理权,做到用人与治事相结合。

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是政府主管教师工作的职能部门,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流动调配和考核奖惩等管理职能。管理權限已经下放到乡镇的或者由其他部门负责管理的,应按照《决定》的规定收归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教师(包括临时代课人员),必须在核定的编制控制数内由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聘用,乡(镇)、村无权聘用辞退教师。高级中学和完全中学校长一般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名、考察或参与考察,按干部管理权限任用和聘任:其他中小学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选拔任用并归口管理。

杨:由于《教师法》授权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教师聘任办法还没有出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聘任方面的改革应当如何进行?

管:制定教师聘任办法须与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同步进行,目前正在积极研究教师聘任办法和教师职务聘任制办法,同时积极进行聘任制的改革和探索。

首先,中小学教职员聘任制的基本原则是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结合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面向社会招聘教师,经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聘任。同时,还要实行告诚制度,对聘任期内不能履行聘用合同的人员首先进行告诚,要求限期改正,告诫期满仍不能达到合同要求的予以解聘。

第二,依法实施教师职务制度。中小学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核定的教师职务结构比例内,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师职务岗位,强化聘任,加强聘后管理和履职考核,逐步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进一步改善中小学教师职务结构比例,改变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务比例偏低的状况。

杨:由于城乡差别,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等原因,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无论从结构上、数量上、素质上衡量都是薄弱环节。解决这些问题,十五期间有哪些具体措施?

管:第一,建立教师转任交流制度。鼓励和组织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有条件的地区,先通过试点,逐步实现教师交流定期化、制度化。城镇中小学教师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才能评聘高级教师职务。

猜你喜欢
行政部门教职工职务
南县:举办跳绳比赛
行政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构建及实现研究
江苏:对虚假鉴定“零容忍”
试论企业行政部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先进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创新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
平衡计分卡在高职行政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调查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
解决好职务与非职务发明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