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三维目标的成功融合

2004-06-12 09:29孙晓天
人民教育 2004年5期
关键词:恒等式代数数学课程

孙晓天

这是一个较好的案例.比较充分地反映了数学课程中“课题学习”这一新领域的特点。吴老师从分析学生的状况出发,为自己的教学策略做了恰当定位,始终关注学生学习的进展,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很尽责。由于在这一领域的课堂上,学生活动的空间很大,教师事先设计的那些环节和时间安排可能会与实际发生的教学实践之间发生冲突。教师的审时度势、恰当引导、及时切^十分重要,在这方面吴老师做得也不错。

这节课的选材也比较吸引人,因为“课题学习”正在成为初中数学课程的重头戏。研究这样的课应该怎么上,正在成为教师探索课程改革新路子的重头戏。吴老师的这节课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我们总希望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能够成为一个载体,它能“载”给学生一些“过程与方法”的体验,“载”给学生若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启迪。从这个角度,这节课的内容也不简单。如果面积与代数恒等式各自独立,就没什么新鲜的了。而把它们放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了谁,结合在一起呈现,就让人大开眼界。学生需要经历把几何、代数、归纳、计算相互交织在一起,使问题获得解决的体验;学生需要知道这些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面积和代数恒等式之间,存在着多少意想不到的联系。多一些这样的体验,多一些这样的发现,他们才会逐步理解数学是什么、数学有什么用、我们为什么要学数学等一系列的“为什么”。这样的课会使我们的学生浮想联翩、思路拓宽,在不知不觉中领悟、积淀和形成一些观察、认识世界的新视角,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前台。

课是不错,教师的反思也贴切,看得出教师下的功夫不小。但我想知道的是,教师是否理解教材为什么对“课题学习”做这样的设计与处理?面积、代数恒等式各自的教育价值是什么?把面积和代数恒等式放在一起的教育價值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挺重要,弄清楚了教学质量还会上个新台阶。这些问题也可能有点难,但面对和回答了之后。会发现自己又多了不少可供我们在实施数学新课程过程当中受用的宝贵资源。

猜你喜欢
恒等式代数数学课程
活跃在高考中的一个恒等式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利用绘本优化大班数学课程之浅见
一个特殊四维左对称代数上的Rota睟axter算子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3-李-Rinehart代数的结构
极化恒等式在解题中的妙用
一个新发现的优美代数不等式及其若干推论
与两个正切、余切恒等式相关的锐角三角形等效条件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