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态语言与概念导入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2009-01-05 02:26张宏茹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体态语体态概念

张宏茹

在物理教学中,体态语言与概念导入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学会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导人概念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一、体态语言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师应注重体态语言修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感情融洽,彼此信任,教师对学生才会有较大的吸引力,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才会有威信。为此,在课下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以及家庭中的各种困难。了解他们的思想变化情况,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感情投入;在课上,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要有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创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气氛。联系到中学物理教学,师生普遍反映。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笔者认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体态语言有一定研究。会对解决上述问题有一定帮助。体态语专家研究表明,人的体态语传示出人的内心世界的效果是言语的五倍,特别是当两者不一致时,往往是体态语能够反映人的真实情感,人们可以从某人的表情、眼神、姿态等体态语中觉察出他“言不由衷”的情况。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教育技巧,也表现在教师运用声调和控制面部表情上”,这是对课堂体态语重要性的充分肯定。由此可见,教师应注重体态语的修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体态语的作用,以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体态语言的作用

教师上课好比演员演戏,演戏不但要唱,而且还要配以丰富的动作和表情才能吸引观众。教师上课也同样要讲做结合,声情并茂,才能吸引学生,达到良好的效果。体态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架起师生间情感的桥梁。

2有利于突出重点,克服难点。体态语与言语具有互补性,能增强口头语言的表达功能。

3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例如“运动趋势”难于理解,而如果人两脚并立,重心前移,到重力作用线刚要超出支持面时,人处于似倒非倒的状态,学生既能感知又能体验“运动趋势”这一概念。

4反馈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是调节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机制。

5利用实验、电教等手段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我们所学习的文化知识,都是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它是人们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实验、电教等手段。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如在初中物理的光学部分,研究凸透镜成像,过去由于没有实验器材。教师只能利用画光路图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当物体距离透镜为不同距离时所成的像是什么样子,这样做学生很难理解,并且感到枯燥无味;现在,教师只须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现象,然后总结规律。学生感到生动有趣且掌握得更加牢固。再比如。上课时利用幻灯片或录像、录音、卡片、图表等都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

(三)课堂体态语技能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防止随意性与盲目性。体态语言表达的含义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它不像言语那样固定。其信息量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师在运用体态语言时,应当尽量让学生充分地、精确地理解其表达的含义,达到师生沟通和交流的目的。教师应注意了解民族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文化水平的高低,让学生熟悉教师的体态语言。防止运用体态语言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2体态语应与课堂环境协调一致。在教学活动中,人的身体动作都是综合运用的,因此,教师的体态语动作要和谐统一,符合课堂环境。例如,当教师要在实验电路板上演示“开关闭合,灯亮”时,而该教师转身到墙壁演示打开拉线开关,这就与环境不和谐。初中生形象思维多一些,应多采用直观性动作,高中生抽象思维多一些,理解能力要强一些,直观动作可以稍微少一些。

3体态语言动作的幅度、力度和频率应适度。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处于思索状态,被教学内容所吸引,因此,体态语动作宜小不宜大。例如讲相对运动时,利用两个拳头表示两个物体,来描述它们之间的运动和静止。但如有意去夸张地用动作表示幅度很大,就会把学生引导到动作表演本身而忽视所要讲的物理概念上去。因此应注意动作的幅度、力度和频率,使体态语自然流畅,达到预期目的。

二、概念导入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结合实际引入物理概念

在物理教学中,对一个物理概念的引进要注意给出事实依据,结合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因为在记忆中生活里的形象容易为学生接受和理解。例如让学生根据经验说说蜡块、木头、塑料、铁块、砖块哪些物体是漂浮在水面的,哪些物体是沉在水底的。然后开始做两个实验,一是将蜡块与烧杯底紧密结合倒入水中。蜡块没有浮起来,仍在烧杯底部没有动。二是将一块铁放入水银中,铁块没有沉底,而是漂浮在水银面上。这两个实验都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进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再逐一把问题讲清楚,从而使学生对浮力的概念加深理解和认识。

(二)设疑提问引入物理概念

联系生活实际设疑提问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有意注意能很快地转到探讨解决问题的理论中来。例如讲摩擦力时,可提问:1我们的鞋底、轮胎上为什么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些花纹是为了好看吗?2,我们家中的缝纫机为什么要经常加一些润滑油?这样不仅让学生确切地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还为讲“有益摩擦”、“有害摩擦”打下了基础。再如讲参照物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有甲乙两个人同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上,路旁站着一个人丙,甲和丙同时对乙进行研究:乙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经过讨论出现两种答案。一部分学生说乙是静止的,一部分学生说乙是运动的。到底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在学生们急于知道答案的情况下,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两种答案出现,从而引入参照物的概念。这样引入概念,能强烈吸引学生追求答案,激发他们积极地去思维和探讨的热情。

物理教学是以“物”讲“理”,贯穿一个“理”字,因此要让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的基础上,深刻记忆,再加强各种技能的学习和练习,才能学会物理知识。为此,我们应该告诉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阶段,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要在理解物理知识概念的基础上记忆,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同时。我们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使他们容易记、记得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体态语体态概念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钢琴基础教学中的歌唱和体态律动
随、律、衡:体态律动教学的三个核心原则
初中英语教师体态语应用建议
跨文化交际中教师体态语研究述评
浅谈节目主持人体态语的运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