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009-01-05 02:26米俊红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提高效率创设情境数学教学

米俊红

摘要: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师缺乏感情投入。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效率低等。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设情境;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效率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推动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正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课堂上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得到改变。但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缺乏感情投入,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效率低等等。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

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前提。学生每升入一个新的年级或进入一个新的班集体,置身于同学与教师组成的集体环境之中,他们之间必然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所以,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对每个学生的成长都至关重要。积极的课堂情境会使课堂纪律良好,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集中,气氛活跃而自然。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加强情感交流。交流是师生之间沟通的主渠道。在具有良好师生关系的课堂中,学生思维活跃。教师善于与学生交流。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有助于学生对教师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尊重。时间长了。学生会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老师的身上,会把情感融注在课堂教学中。

(二)改变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形式多样的教学设计,轻松活泼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富有激情的表达,总会将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界。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根据数学课的不同课型,把握小学生的心理,依据不同的内容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在动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从小学生人学之日起,就为小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归纳出来的。只有通过教师科学的问题设计,有效的训练,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我发给每人一张练习纸。上面画有长方形图案。让学生顺着长方形的周长画一圈。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周长是一条线,是4条边的总和。然后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得出长方形周长的含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亲自感知了长方形周长的构成,学生形成概念的这一过程,是在自己动手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的。在教“圆柱的表面积”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自己随身带的圆柱体,猜一猜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当学生回答后,我接着问学生是怎样算出来的,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验证猜想、最后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剪、拼、补等)说明猜想的理由,有的举例说明,如用长方形的纸卷一个圆柱。然后展开,即得到圆柱的表面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寻找自己称心如意的答案,在不知不觉地提高自身素质,发展自身的分析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学生在动手中创新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着眼于教师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学科学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集体参与,共同讨论。这样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如对数学题中一题多解的题目,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又如在讲完“把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我就接着问学生:“把平行四边形从对角分开,可以得到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吗?”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课堂教学的效率随之提高。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增强了分析问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总之,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就要从基础抓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猜你喜欢
提高效率创设情境数学教学
瞄准目标,精细练习,提高效率
瞄准目标,精细复习,提高效率
剖析错因 提高效率
提高效率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