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格教育的意义

2009-01-07 03:06钟光霞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人格育人学科

钟光霞

人格教育问题已成为全球教育共同关注的问题。党中央国家领导人及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向全社会发出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呼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把培养学生的人格放在首位。学校人格教育要落到实处,必须重视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作为人文学科,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有利于发掘汉语传统文化的精华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的精华就是一种人格教育。我国古代的教育可以说基本上是以语文学科为主体的教育,而其实质是以人伦教化为核心的道德教育。诗言志,文载道,是通过学习礼乐诗书、经史典籍等“语文教材”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学生有一定的应对、颂诗、作文的能力,同时也会变得温文尔雅、知书达理,成为有文化有教养的人。先秦诸子提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途径来追求一种做真人、做君子的圣贤人格;汉代董仲舒提出“循天之道”来培养人格;清末康有为“博爱平等,文明进化”的思想来体现人格;近代孙中山的“天下为公,互相服务”的观点来深化人格等等。这些,都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历来就贯穿着人格教育。作为启蒙教育的《三字经》中也有这样叙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说明人们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义”——即封建人格的教育,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的“赤”和“黑”则是封建社会传统的人格标准的两个极端象征。在教育工作中,只要我们能剔除传统语文教育中的封建思想,学习吸收其有益经验,赋予符合今天时代要求的崭新意义,就能谱写语文人格教育的新篇章。

二、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塑造人格的功能

进行语文人格教育有利于发挥语文濡染性的特点。语文人格教育是一个感染熏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它不同于人格辅导课中的理论说教,它是根据语文教育规律和文道统一的原则进行的,是在不知不觉中渐进式或累加式地使学生产生内在变化的过程。它通过文字风力、语言内涵、文理血脉、章法气量、文中之道、道中之人和人中之精神,以及鲜活的花鸟虫鱼、曲折的法度哲理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因此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健康人格的过程,是一个“如入云烟中而为其所烘托,如近墨朱处而为其所染”的过程,学生因濡染性而达到的人格化的教育功效,其影响是长远的、深刻的。

进行语文人格教育有利于发挥语文情意性的特点。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意的天地,语文教学始终都有着情意的因素存在,一刻也离不开情感。正由于语文教学渗透着强烈的情感因素,因而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设置了一个独特的环境。文质兼美的文章情理并重,特别宜于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更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得到愉悦,产生思想上的融合、感情上的相通共鸣,更为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分清是非曲直,从而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生活。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高尚的品质、良好的情趣有着特殊的作用。语文教学在传递知识、训练能力、开发智力、培养思想上应情注其中,意蕴其内,从而发挥语文学科“移情炼意”的功能,完成其独特使命。

三、有利于实现高中语文的教育目标

新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地把“提高语文素养,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列为学科教学目标。这既明确了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又使语文人格教育有章可循。语文作为一门最开放的学科,其学科性质决定了它肩负有“教文”和“育人”的双重任务。语文教育就是教文育人,学语文既是学语言文学,更是学会做人。语文教学要真正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自身的价值,就必须培养人,必须发展学生的人格。基于这一点,我们讲语文人格教育有利于语文教育目的的实现。当今在高中教育的这一阶段中,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多年,但实际上由于办学的竞争压力等原因,高中教育更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应试的目标上,正是在这种导向下,高中语文教学沦为类似操作技术的培养工具,语文的工具性得以大力张扬,即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来增强学生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就这样,语文学科也和其他学科一样,越来越成为“教育工厂”的一个车间,工业生产流程之一环,沦为应用写作、口才训练等多项技能的训练场,从而使语文教学坠入“工具主义”的泥潭。因而导致了语文失去了它应有的生机与活力,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显然与语文教学自身发展规律相违背。正如于漪老师说的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只有将“育人”的思想贯穿在“教文”的过程之中,通过“教文”达到“育人”的目的,通过“育人”提高“教文”的功效,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当前语文教学上的一些不好的局面。高中语文教学应在考虑其应用的针对性的同时,更注重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从语文人格教育着手,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再教育开辟发展空间。这样的语文教育才能有利于实现自身教育目的,才能培养出心智健全、情感丰富、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人格育人学科
以鸟喻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