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文本解读

2009-01-07 03:06张翠萍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荷塘月色文本文章

张翠萍

《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并指出对文本解读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进行阅读活动,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在实践中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随意解读、穿凿附会和过度阐释等弊端。笔者试就文本解读的有关问题略作评述。

一、重视学生有创意的个性化表达

众所周知,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而对话的中心是每个学生。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深刻的内涵和语言张力都会造成阅读阐释的多样性,使文本解读具有潜在性和多元性,且学生的阅历、学识、性格和悟性的差异也决定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因此我们应创造宽松的氛围和环境,对学生的文本解读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否定。不可过于要求阅读理解结果的唯一性与标准化,它压抑学生思维的创新性。矫枉过正、鼓励学生随意对文本进行无限制的解读,则更不可取;文本解读的多元化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解读,甚至误读,多元虽否定单元但应有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而不是麦克白或其他人,不能游离文本、信马由缰式的解读文本。

对文本的解读一定要从当时的时代出发,不能以今度古,否则极易产生误读和曲解。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有的学生甚至教师都认为是如马未都在百家讲坛上所宣称睡觉之床。其实,这不符合历史事实,李白所描绘的床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坐具,主要是一种坐榻或罗汉床,可以随意放置于住所前厅或窗户旁边,非后世仅置于内室的睡觉之床。宋代以后,床真正作为睡觉之用,难怪当时就有不少读书人读不懂李白的这首诗,甚至建议将“床”改为“窗”,更是笑话。如《丑小鸭》一文,从哲理上也可从不同角度揭示丑小鸭的主题,如广大世界中的出走与找寻;个人与群体;沉默与言说;逆境与奋发等等。不一而足,只要能自圆其说、持之有故,就要赞赏鼓励。

而有一些解读我就不敢苟同,如有人把《离骚》理解为“一个同性恋者的浅吟低唱”;将《荷塘月色》附会成“婚外恋的苦闷”;将《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不幸遭遇理解为其患上了不孕症;《陌上桑》描写的是一个采桑女拒绝一个市长求爱的故事等等,或望文生义,或穿凿附会,或游离文本,就毫无语文味道可言,只能沦为笑谈。

二、摒弃条分缕析,注重整体感悟

萨特曾言:“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阅读文本,结合时代背景。将作者的经历、语言特色,融入自己的感悟,对文章的语言艺术、思想进行品味、思考,得出自己的认识,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审美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忽视了阅读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忽视了阅读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构建价值,与时代提倡的创新精神和素质教育不相容,过细过滥的讲解和分析把文章肢解得七零八落,使文章的整体美荡然无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见到一篇美文,往往不是首先引导学生领悟其大意主旨,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和思想艺术,而是首先考虑怎样设题、深挖洞,使学生厌烦。文本阅读,需要纠正的另一个偏颇就是要从重视对文本内容的肢解性讲析转移到对文本的整体感悟上来。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没有这样的阅读,一个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

如《荷塘月色》,我们可以多视角地切入去琢磨作品的内在意蕴,如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心理的视角等等。一般我们都从当时的政治时代背景,作者当时的生活情感等入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不平静的原因。其实,作者的心情与什么事件有关,文中并无交代,教学时无须穿凿,况且这不是文章的重点,谁都有不顺心的时候,而朱自清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在心里不平静时做了两次颇富诗意的努力:游赏荷塘月色与遥想采莲盛事,让不平静的心理在一实一虚的世界里得到了暂时的诗意地栖居。这样,通过深研文本,作者不平静的心理投射下的景物变化与心理约略就把握住了。纲举目张,有了这种高屋建瓴式的把握,片段的语句细节分析则可不难把握。深入朗读则可进一步深化这种理解。

三、运用比较阅读,熟读深思

比较阅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有时通过相似或相反的文章阅读,我们往往能有触类旁通、豁然开朗之感。比较法有两类,一种是同类型的文章相比,如苏轼的《石钟山记》和李渤的《辨石钟山记》,朱自清的《背影》和冰心的《笑》,都是析事说理。另一种是不同类型的文章相比较,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为什么要详写鲁提辖的三拳,《窦娥冤》中为什么要以当地大旱三年作为对自己蒙冤的报复;《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的自我评价与杜牧《题乌江亭》、王安石《乌江亭》、李清照的《绝句》相比,可以看到对同一人物评价的差异等。

这种比较式的探究阅读往往能激起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不同见解,文本的意义,才会在动态的视野中变得丰富而厚重,课堂教学才会变得不断丰富和有生命力。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能够初步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发现不同文章中相同的东西或不同的东西,就能具体地分析,在相似的作品差异中揭示矛盾,而不是勉强地单一肤浅地分析,这对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优化阅读品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文学鉴赏能力将大有裨益。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荷塘月色文本文章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