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古诗教学效率的“奥秘”

2009-01-07 03:06庞则燕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奥秘作画古诗

庞则燕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博得人们的喜爱。古诗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大部分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只能理解古诗的表面含义,怎样使学生立体地感悟古诗意境,真切地与诗人对话、沟通并产生情感的共鸣呢?我认为重视教学手段的运用对提高古诗教学的效率非常重要。于是我运用了“多媒体与作画”的教学手段进行古诗教学,既可以轻松抓住教学重点,又可以让学生有更好的感悟学习的空间。

一、多媒体:古诗教学飞翔的翅膀

现代多媒体技术集声、光、色以及动画、文字效果于一体,能够很好地创设与诗歌内容紧密结合的具体场景和氛围,愉悦学生心理,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1.利用乐曲,营造氛围

诗歌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先秦时期古诗是合乐歌唱并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这种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决定了诗歌与音乐在表达情感、创设意境等多方面是相通的。诗歌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创设优美意境;音乐用声音旋律表达情绪,也能创设出一种流动的意境。它们都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若两者相互交融,则能产生更大的震撼力。

(1)音乐渲染,创设情境。学生的情感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进行古诗教学时,借助多媒体生动的音乐效果,可以烘托意境,渲染诗歌的内容,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准确理解诗意,感受作品思想感情。如在教学《画》时,我先让学生听一首有鸟叫的曲子,叽喳的鸟叫声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乐曲很自然地将学生带进人鸟共处的山水当中,这样学生很轻松地就进入了诗歌所描绘的境界。

(2)配乐诵读,激发情感。“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通过朗读吟诵不仅能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律美,还对读者有移情作用,使读者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熏陶。如果将诗歌的诵读与音乐相结合,进行配乐朗诵,在意境渲染与吟诵感悟的双重作用下,学生的积累、体验和语感培养将更见实效。如教学《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时,可让学生配合叠曲《春江花月夜》来诵读。长江春夜潮涨的哗哗声合着“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诗歌意境与节奏声声敲打在学生的心上,那难以言状的美的感觉便会自学生心中油然而生。

2.动态演示,领悟诗意

古诗节奏明快,格律严整,意韵深远,充满了韵律美和节奏美。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于一身,能帮助学生迅速、深刻地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于诗中的思想感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锄禾》一课时,利用课件展示农民伯伯起早摸黑地播种、插秧,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除草、松土、施肥……不需要教师过多解释,学生便深深地体会到米饭来之不易以及诗人对农民的同情,激发起学生对农民的同情与热爱之情。

二、读诗“作画”再现“古诗”

古诗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感受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读诗“作画”是再现古诗内容和情景最好的方法。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就不乏“诗中有画”的千古名作。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深秋的高山,弯弯曲曲的石径,飘缈的白云,若隐若现的人家和红得似火的枫林,构成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深秋山野图。如果学生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读诗“作画”的方法可以用通过“教师作画”“学生自画”的形式。在学生观察教师作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理解诗句。学生作画时,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在学习中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展示自己对古诗的独特理解,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运用“多媒体”创设动态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激情激趣,引发学生的想象力、感悟力、理解力,使学生悟出诗中的佳境和奥秘。思想情感和诗中的哲理水乳交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如此可缩短学生在学习古诗的时空距离,突破领悟诗歌意境的难点,在整体上优化古诗教学。运用“作画”教学手段进行古诗教学,再现了古诗的画面美,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电化与作画”的教学手段,既能提高古诗教学质量,又能让学生在欣赏祖国美景的同时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能力。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奥秘作画古诗
Song in a cup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劳劳亭
简便解法背后的奥秘
下雨的奥秘
指纹来作画
巧巧手
happen“发生”的奥秘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
作画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