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语文课程教学的走向

2009-01-07 03:06廖海林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阶段探究

廖海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那么,如何转变陈旧的语文学习模式,让课堂充满活力呢?

1.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制定课程目标。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教师预设的,学生要掉进教师设的陷阱教师的教学目的才算达到。而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教学目标既有教师预设的部分,也有在课堂中根据实际情况生成的部分。教学目标的制订要按课程标准、教材规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和他们的实际需要。

2.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每个学生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学习语文。老师应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可以吟诵,可以挥毫,可以绘画,可以表演;这样,学生不仅对上语文课感兴趣,而且对所学的内容会有更深的体验和感受,个人的特长也得到充分的发挥。

3.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难度。设计有层次、有差异的弹性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4.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伙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掌握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在老师的传授下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在学习伙伴的帮助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合作愉快的学习伙伴对完成学习任务有很重要的作用。

5.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评价学习结果。自我评价是自我总结的核心,只有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激励的能力,才能最终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当然,提倡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旁观者,更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教师应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地提出建议性意见。例如,当学生为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发生争论意见难以统一时,教师要做适当的集中;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当学生对有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解;当学生的知识尚未巩固、能力尚未形成时,要设计适当的练习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二、合作学习

在小组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观察、尊重、欣赏和互助。而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效益高的较少,有的只是流于形式。有的研究者认为,小组学习有独立型、竞争型、依赖型、依存型等几种类型。目前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学生独立学习后相互交流,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相互依存地来研究或者共同解决问题还太少。

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时,一要注意参与的全体性,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不要使活动成为少数尖子学生的表演舞台。二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三要注意活动的多样性,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采用同桌商议、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辩论等形式,各种活动形式也要注意交替使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还要注意:(1)尊重与欣赏他人,善于倾听他人观点。(2)自信与创造,个性化表达自己的思想。(3)互相碰撞、加强沟通、达成共识。(4)相互补充、支持与配合、拓展思维。(5)在互动中理解个人与集体智慧的价值。

三、探究学习

语文学科中的“探究性学习”又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极易发现问题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进入情境,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心向、自主确定探究的方向,准备进入探究性活动。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光靠语文老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自觉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地解决问题的欲望。例如,仔细阅读文本,去做实地观察或考查,到图书馆或网上收集资料等。要培养学生学会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先凭直觉和已有的知识作出假设或猜想,然后寻找材料来证明或否定。在这个阶段,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求新求异。

2.试解决问题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要多读多思考,自己动手尝试,亲身体验,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或通过阅读进入作品特定的情境,使自己的情感与作品发生共鸣;或收集课文内外的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注意点拨提示,向学生提供有关材料,以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方法的指导上,教师不是自己来讲解,而是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好的做法,适时推广,鼓励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尝试、体验、实践应力求充分,避免匆匆忙忙走过场。

3.互相交流小结阶段。学生探究的结果,通过交流合作互补完善。这个阶段学生的活动要形成结论,以书面、口头、图表等形式展示并做交流,如演示、宣读研究成果,进行辩论等。教师要组织好讨论,鼓励学生有所创见帮助学生把结论扩展和深化,有的问题一时不能得出答案,不必强求可以存疑,引导学生继续探索以培养学生客观认真的态度。有些学习内容还可以拓展延伸,举一反三,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阅读类似题材或体裁的文章扩大视野。

在新的形势下,语文教师若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正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培养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充满活力,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真正富有魅力。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阶段探究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设问引导探究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两只想打架的熊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