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结尾艺术

2009-01-07 03:06卜丽琴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孔乙己背影鲁迅

卜丽琴

不少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堂导入,认为课堂导入就好比作文开头,头开得好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能很快地切入课文,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实,课堂结尾也是一样重要。一堂课结束,如果教师能够设计一个别出心裁的结尾,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继续探究课文内容,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大有裨益。结尾有好多种办法,在实际教学中,我尽量地将多种结尾方法交错使用,以避免学生因为觉得单调感到乏味。平时,我使用得最多的是下面三种方法。

一、设疑式结尾

设疑式结尾是针对某篇未讲完的课文提出疑问,以便学生课后思考的一种结尾方法。它具有说书艺人讲到关键处卖关子的效果,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吊起了听书人的胃口。每次使用这种方法,我发现,学生大都会出现“不下课多好”的留恋神情,而下一堂课的切入口也往往就从这地方开始。比如讲鲁迅的《藤野先生》,当第一节课快结束的时候,我这么说:“鲁迅先生在仙台能遇到对他如此关心的老师是件很幸运的事,照理说,鲁迅不应该辜负老师的希望。但实际上鲁迅最后没有能够学完就离开了仙台,他让藤野先生失望了。鲁迅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种做法与鲁迅在文章开始时写离开东京是不是有什么相类似的地方?这是个很有趣的探究,相信大家一定会有精彩的答案。”这里的设疑式结尾实际上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承”的是当天的这堂课,“启”的是第二天的语文课。又如学习《愚公移山》,当课文的文字疏通以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大家考虑:“对于愚公移山这件事,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愚公确实是愚,既然‘太行、王屋二山有‘方七百里、高万仞,搬出去住不是更省力吗,何必去找这样的麻烦;有的说,我们学习的是愚公这种精神,而并不是真的去挖山不止。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你还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吗?”问题的抛出,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第二天对文章主旨进行有益地探讨打下基础。

二、总结式结尾

总结式结尾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总结。通过总结式结尾能使知识更加有序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所学。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我这样总结:《背影》选取的是生活中的琐事,反映的是人间真情;《背影》以背影组织材料,四次点出,使散文巧妙串联、浑然一体;《背影》于叙事与描写中抒情,于抒情中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背影》语言简练朴实,但父亲的爱子之心却跃然纸上、力透纸背。《背影》是叙事散文的典范,一直是初中语文的传统篇目,也是我们学写记叙文不可多得的范文之一。

总结还可以采用课件的形式以吸引学生。例如都德的《最后一课》,我在总结的时候播放了自制的课件。课件开始先是由远到近地飞出了课题,然后是韩麦尔先生上课和小弗朗士和镇上的人听课的画面,接着又出现了韩麦尔最后在黑板上写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画外音是普鲁士兵中午收操的号音,最后出现了课文的总结。总结以“一、二、三”的数字形式出现,重点的地方有字体的闪烁为标记。这种做法学生看得懂记得住。当然,我们不要让总结成为教师的专利,总结还可以让位给学生。学生的总结虽然没有教师那么全面到位,但是,学生总结了以后教师可以再补充、修正,不断地让学生学会总结,学生的水平也就会渐渐提高,主体性的发挥也就会更加充分。

三、鼓励式结尾

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张考卷,学生的知识掌握如何,学习态度怎样,有没有创造性思维,这些都可以通过总结体现,但是,这种总结应该是鼓励式的。经常采用这种方法,能够大大提振学生的学习情趣,形成语文学习的良性循环。例如,学习了鲁迅的《孔乙己》以后,我在课文结束时这样说:“课文的学习是结束了,但是,大家在合作探究中谈到了孔乙己的长衫到哪里去了,谈到了孔乙己几次肖像描写的变化,谈到了孔乙己语言迂腐可笑、中毒之深,谈到了丁举人毒打孔乙己“先写伏辩,后来是打”的阴险狠毒,我发现我们的同学考虑问题的深度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料,这表明你们开始走向成熟,希望这样的探究式学习能继续走下去。”学习了《古代寓言二则以后,我这样结尾:“两则寓言讽刺了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固守陋习的蠢人,虽然这样类似的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会存在,但同学们在学习当中却能学得活、想得深,思维开阔,有学生联系当今社会举出了一些实例,有学生联系自己学习方式不够灵活,还有学生写出了《郑人买履以后》的学习心得,学习就应该这样。”鼓励式结尾要求的鼓励不是空洞无物的赞美词,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行动做出的恰如其分的评价,不过这样的评价用鼓励的语气说出来,让学生觉得既实事求是,又能受到鼓舞,对以后的语文学习形成了强烈的正面效应。

不仅学生会学得更加兴致盎然,阅读教学也必将更加亮丽多彩,提高有效教学质量的要求也一定会落到实处。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孔乙己背影鲁迅
主题:背影里的爱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背影
孔乙己(下)
孔乙己
背影
阿迅一族
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