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春风化雨露 润物悄然细无声

2009-01-07 03:06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人格师生关系

刘 波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而信其道才能好其道乃至行其道。”“亲师”,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前提,只有拥有这个前提,教师才享有威信,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对学生的教育培养。面对短期内不可能完善的人格缺陷,教师必须适应教学对象的特点,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靠人格的力量增强课堂的凝聚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教师良好的人格形象,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一位好的教师,他的音容笑貌、语言举止定会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为重要的是他的思想、品行、修养、风度,或者说他的世界观、人生观都会成为一种模式而被学生模仿、学习。只有当教师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人格魅力使学生深深折服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目前学生的状况是,独生子女是主体。独生子女的人格缺陷早已成为被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搞好独生子女教育已成为各级机构和教职人员面临的较为棘手的问题和课题。身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对独生子女的人格缺陷有着深刻的感触。特别是乡村学校,由于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不当,学生的人格对教学的影响更为突出。这就需要了解学生以及他们家里的情况,并且经常和他们沟通,时间长了师生关系就融洽了。所以我在教学中,对学生一切批评教育,对学生说的每句话,要以爱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教师是对我好,教师是为我负责的,教师是可敬可畏的。可敬就是教师自己要为人正直正派,保持良好的道德和仪容形象,具有胜任本学科的教学能力。教师的道德素质是可敬的前提。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首先让学生在人格上认同你。胜任本学科的教学能力是学生可敬的关键。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本职业务,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可畏就是教师要有爱憎分明的立场和态度。在处理问题的手段上可以灵活多样,对待问题的态度必须坚定,是就是,非就非。从而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健全完整的人格形象,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基础。

二、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其脆弱的心灵保驾护航

现在已进入21世纪,独生子女已茁壮成长起来,家庭的溺爱,社会的包容,媒体的引导,使他们成为注重自我、张扬个性的群体,也不乏娇生惯养、自私狭隘的一面。他们柔弱,敏感,易受伤害。他们是温室里的花草,没有经受过风吹雨打。面对如此学生,你还是急风暴雨直言呵斥,他怎能受得了?受不了,当然要顶撞。顶撞了,就会造成更大的冲突。如此这般,师生关系的紧张就不足为奇了。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放下架子,以平等心对待学生。

三、加强沟通,构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

沟通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批评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批评对师生关系来说是“双刃剑”,善意且讲究方法的批评能促进师生的感情,恶意或善意而不讲究方法的批评对师生关系有负面影响。作为教师要讲究批评的艺术,从关爱学生的出发点去批评,在爱的情感牵系下去批评。即便学生一无是处,也要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前提下去批评,让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是白璧微瑕,而不是朽木一块。要加强沟通增进感情。要课上为师,课下为友,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让学生把你当朋友,愿意和你相处,爱和你说心里话,爱听你讲话,这样才能爱听你的课。克服因师生关系不和谐,对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苏联卓越的革命家捷尔任斯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爱才能教育学生。”这句话道出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教师用真情去爱学生,表扬学生,给学生以温暖的感觉,以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树立一定能学好的自信心。辛辣的讽刺,尖酸的挖苦,粗暴的数落,只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失去自信心。特别是对后进生,应多尊重他们,多鼓励他们,以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为主,使他们能勇敢地抬起头,扬起理想的风帆,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帮助他们,做他们的诤友,把他们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能发展好的人”。这样,他们就会产生感激之情,因而更加努力学习,不然,他们会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老师。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就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责编 袁 妮)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人格师生关系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漫画之页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