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语文教学“乏味”的泥潭

2009-01-07 03:06王正雨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泥潭情境探究

王正雨

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成绩和升学,循环往复,直接导致课堂教学的异化,为考而教,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被肢解地支离破碎,变成大大小小的知识点。时间一长学生就像陷入了“乏味”的泥潭。那么我要问:以前刚接触语文培养起来的兴趣还剩多少呢?现在文学路上继续前进的勇气还有多少呢?将来取得文学成就的可能还有多少呢?

难道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走不出那块让人丧失信心的“泥潭”了吗?不!我们坚决要走出来。该怎么走呢?

一、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了。一篇课文相关的背景,作者的经历,相关的历史资料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主动搜寻,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然就会更快,更深入了。在这过程中,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其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二、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提问、多发现,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

(一)我们必须从整体结构出发,进行阅读教学,即不要把字、词、句、段各个孤立起来,而应围绕文章中心有机地联结起来,从整体结构上去认识,这样才能获得阅读教学的最佳效果。我们强调首先要对文章有个总体印象,强调不要将字、词、句、段作孤立的分析讲解,但绝不是反对对文章局部作深入的分析研究。有了总体印象之后,还要抓住文章的具体内容、具体人物、情节、结构和具体的描绘,进行深入精读,达到从“点”的深化掌握,到“面”的深刻理解。

(二)以质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么课堂上让学生质疑什么呢?1.理解性质疑:让学生在阅读中向自己提问题。2.怀疑性质疑:就是大胆地提出怀疑或补充。3.实践性质疑:就是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对阅读材料再做思考。

三、教师应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获得感悟

我们知道“情以物迁,辞紧情发”。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能够有效、全面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它是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乐于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之一。教师要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引起教师、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

四、课堂合作形式多样化,采取适当的激励手段

(一)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实现信息交流和成果分享,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相互促进和教育互动的良好习惯。

创新成果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疑难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多个个体的协作,建立研究性合作学习形式,其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为学生共同寻求答案、解决疑难问题提供舞台,调动学生合作解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采取师生合作学习。教师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普通一员,放下架子,与他们诚恳对话、交流,同他们合作,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更多思考空间,更多发表独立见解的余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五、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当中去,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

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学生实践探究是巩固和扩大知识面的过程,同时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总之,实践探究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极好途径。

走走上面的几条“路”,我发现学生没有了厌烦的情绪,相反他们喜欢上了字缝里挑“骨头”,阅读中找“美玉”,写作后比“成就”的教学形式。

我相信随着新“路”的开辟,完全走出那块“泥潭”的日子不远了。我要让我的学生亲口告诉我“啊!我闻到了书香”。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泥潭情境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青蛙卖泥潭
巧过泥潭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亮点
泥潭大逃亡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