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09-01-07 03:06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学科意识

刘 九

【摘 要】 素质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而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不仅是学科教学,更是信息的载体。教师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德育渗透

一、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

1.加强审美观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习惯

美就在每个人身边。我们应当教会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并爱护美。如在教学牛津7B Pets时,让学生认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当善待动物。从更高的角度说,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Pets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成了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另一方面,我们要掌握科学知识,照顾好动物,使动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素材

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学科中生成的德育内容,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促进学生吸收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3.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滋润学生的心田

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处处作学生的表率。教师的仪表、言行、工作态度、文化修养等方面都需要为人师表。实践证明,教师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才能施教于人,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二、把英语课堂作为德育渗透的主阵地

1.创设感染的气氛陶冶学生

英语教学中应力求创造感染的气氛陶冶学生,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美的典型具有榜样的力量和诱导的力量;艺术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作品的人物美,用感人的艺术形象、崇高的思想感情净化心灵,纯正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高深的道德情操,力求创造传情的感染的气氛陶冶学生,让作品所展示的鲜明、真实、感人的形象,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爱作者所爱,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2.让学生了解异国风情,达到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的高度统一

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广泛搜集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限时阅读训练,在训练中,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使他们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和启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以深刻的内涵启迪学生,培养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英语教学中,各种场合的礼貌用语、富有情感的歌曲和具有时代感的范文,都具有情感的感染作用,起到启迪人和教育人的作用,以及人际关系的指导作用。通过事例所展示的社会人生的画卷,帮助学生掌握和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启迪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在学习、欣赏中领悟到某种生活的哲理。而德育需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注意要具有现实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发掘其包容的深层内涵与现实意义,给学生以深深的启示。

三、将德育工作渗透到课外活动中去

英语课外活动可采用与课内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①就课文进行活动:如快速阅读、复述口述、口头表达、背诵段落及课文。此类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②配合课文的活动:如角色扮演(role playing),指人依照他自己的角色来行事,如老师不在,学生干部代替老师管理班级,也是一种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中所花费的在实际的教育情况里,角色扮演也常常产生神奇的力量。一位对外语不感兴趣,学习外语消极被动的学生,一旦扮演外语课代表的角色,很快就会产生与外语课代表身份相符的行为模式,学习外语的态度就会显得格外认真和努力,甚至学习外语的成绩也会显著进步。③延伸课文的活动:如日记荐评、办英语小报、英语角活动等。这些活动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在实际操作中活用英语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成功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四、开发校本德育课程,促进学校德育发展

以学校教育资源为源,开设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的德育特色;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区域性基础上的德育课程;开设社会实践的德育课程,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地贴近社会,让道德回归生活,让生活成为道德最重要的老师。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各类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通过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通过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创设一种生活情景,使学生在一种生活游戏中,用自己的视角对生活问题呈现和审视。

参考文献:

[1]戴志强等.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方法教学研究.1995(9).

[2]蒋烨.浅谈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和谐发展.

(责编 黄 晓)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学科意识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谈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角色扮演
“超学科”来啦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