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学科中的案例教学

2009-01-11 07:39张庆英张艳伟郭焕银
中国市场 2009年41期
关键词:知识创新主动学习案例教学

张庆英 张 鹏 张艳伟 郭焕银

[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物流工程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型的学习氛围,可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物流人才。

[关键词]案例教学;物流工程学科;主动学习;知识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41-0070-03

1 案例教学的起源与重要性

案例教学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朗道尔教授创立,成为举世闻名的“哈佛模式”的特色和内涵。从法律和医学教育领域到商业教育和其他领域,案例教学法不断得到应用,逐步成为一种有益且有效的模式。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案例分析就是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情境的描述,或通过对某一实际情境的描述或录像回放,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的一种校本研究方法。

现代教育重视和强调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运用各种理论知识、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型的学习氛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组织专家对教学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案例教学在知识传授、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的接受力等评价指标上均居前列。

2 案例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2.1 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特定教学方法。

案例,是实践活动中发生的带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反映一个问题、一件工作、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

2.2 案例教学的目的

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独立的判断和认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目的是通过有限的、精选过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理论概念,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不是教“案例”,而是以案例为工具让学生获得有血有肉的原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的探究能力和获得的知识原理是他们进一步探究的保证,实现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

2.3 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法有以下突出的特点:首先,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教学方法,但正是这种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而不是强记内容,通过案例的分析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整个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总策划师的角色,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较充分的尊重,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较大提高。

3 案例教学的组织

要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组织好案例教学,需要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3.1 精心准备教学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实施的基础。选择合适的案例,首先需要紧扣教学内容的主题,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并挑选有价值的案例,可以利用图书、报刊和网络资源,也可以结合教师所参与的实际科研课题,将相关内容整理成为案例。

3.2 认真组织案例讨论

对于重点讨论的所谓大案例,教师需提前把案例发给学生,让他们熟读案例,查阅有关资料,必要时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同时还可列出讨论提纲等,这样便于学生思考与交流。然后根据案例的特征、班级人数、时间安排等实际情况确定讨论的组织形式。分组讨论后,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阐述本组就案例问题所达成的共识以及尚存在争议的问题。

3.3 适时地点评与总结

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进行适时的点评,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任务、环境、事件及其与所学知识点的关联,将案例分析引向深入。案例讨论结束,教师必须进行总结,使大家的认识在案例讨论的基础上有所升华。案例分析的目的不在于得到所谓最优的方案,注重的是分析的依据和过程,使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更具有条理性、系统性。

3.4 客观地考核与评价

将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与该门课程的考核成绩挂钩。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以及教师考评,使学生更能客观地反省自己,端正学习态度,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激励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的组织需要按照下图所示的4个步骤进行。

4 物流学科的案例教学

4.1 物流学科的实践性特点

物流工程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资源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控制、经营和管理的工程领域。它的产生与发展与经济实际和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物流专业的实践性特点要求我们在物流教育中突出对学生实践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培养,物流案例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它让学生处在物流工作的职位上思考问题,调动自身的所有知识和潜能去解决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管理能力。

4.2 案例教学在物流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在物流教学中,科学地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根据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物流教学中的案例选择原则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步,需要遵循以下5个基本原则:

4.3.1 真实性和典型性相结合

案例来源于现实的问题,描述真实的特定的现象或实况,并非凭空杜撰,或“从抽象的、概括化理论中演绎出事实”。真实性是案例选择的第一标准,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兼顾典型性。越是典型的案例,揭示的规律就越深刻,蕴涵的道理越具有回味感,普遍意义也就越大,越能激发学生的潜在兴趣,让其进入“角色体验”与“情景体验”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将实践经验同理论知识相结合。

4.3.2 系统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学科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门课程也有自己的教学体系。案例教学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应当从全局和整体的观点,按照教材内容的整体联系来安排案例教学,选用的所有案例应该相互联系,分层、有序地编排,以便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功效。案例教学围绕大纲的要求,注重分析与探讨的过程,而非寻找正确答案。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3.3 潜隐性和适中性相结合

一个案例的结论或答案,一眼就能看得非常清楚,或者费力也理不清头绪,都会扼杀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争论的兴趣和热情。在选择案例时,应优先考虑那些答案具有一定的“潜隐度”却又难易适中的案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使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并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

4.3.4 丰富性和精练性相结合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应该能够引起学生进行批判性和分析性的思考,以便对问题及其潜在的解决方式进行评估。因此,一方面,案例中应当包含足够的、能够进行深入分析的相关信息。是否具有丰富的相关信息应当成为案例选择的重要标准。另一方面,选择的案例数量不能太多,每个案例的文字不宜过长,否则就会使学生产生视觉和感官意识上的疲劳,影响教学的效果。丰富性和精练性是需要同时兼顾的。

4.3.5 自主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案例教学正是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案例研讨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深入案例,获取信息,体验角色,设身处地地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应当鼓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搜寻更多的信息资料去挑选更加合适的案例充实到教学案例中,使案例教学常变常新。

4.4 物流学科的案例挑选

物流学科的案例教学分为两类:一是专门的案例课程,如“物流案例分析”、“物流案例与实践”等;二是在各门专业课中,在各个知识点的讲解中,选择合适的案例,以加深对所讲所学知识的理解。

案例,既包括大案例,也包括小案例。小案例可取材于身边的素材,如教材封底的条码、超市商品的价签等。但所谓的大案例和小案例,也是相对而言的。戴尔的经验在物流学科的多门课程、多个问题的探讨中都有指导意义,单是戴尔在物流方面的成就便可撰写出很多的大型案例讨论主题,但是不同问题的探讨可选择不同侧重点,这也是案例教学最吸引人之处。

4.5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好奇心,发掘他们的潜能。案例教学法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只要学生分析得有道理,即使与原方案相违背,也应该予以积极肯定。因此,可以说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民主、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挖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案例选择方面,除了授课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准备案例之外,也要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让他们自己动手,广泛地收集各种与学科知识原理紧密结合的案例,积极探讨案例教学的方法与途径,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对案例的自主研究与学习之中。

5 案例教学的知识创新

5.1 创新与知识创新

创新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知识创新是指通过企业的知识管理,在知识获取、处理、共享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新的发展,探索新的规律,创立新的学说,并将知识不断地应用到新的领域并在新的领域不断创新,创造知识附加值。知识创新包括科学知识创新、技术知识特别是高新技术创新和科技知识系统集成创新等,其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

5.2 案例教学的知识创新流程

从知识创新角度,可将案例教学的过程划分为领悟、表述、共享和升华4个阶段。

5.2.1 案例教学的领悟阶段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一般认为,显性知识只占10%,隐性知识占90%。教师基于隐性的教学经验选定研究案例,依赖自己的教学知识对案例素材中隐性知识进行感悟,在与教学案例的情境互动过程中分享隐性知识。这是教学案例的开发阶段。

5.2.2 案例教学的表述阶段

案例的表述与创作可以理解为隐性知识的外显化。通过多种形式将案例知识清楚地表述出来,例如通过案例的讨论撰写等研究活动,可使隐性教学知识显性化。通过案例的文本形式,或对话讨论方式,清晰地表述有价值的案例事实以及观察者的质朴感受。这也是案例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环节。

5.2.3 案例教学的共享阶段

对于案例和知识的理解是会存在个体差异的,所谓见仁见智。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提供一个知识共享的平台,加强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将不同个体对案例和知识的理解和经验进行组合和融合,将不同教师在案例研究中呈现的显性教学知识加以分类整合。

5.2.4 案例教学的升华阶段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结合教学体系中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实际案例的探讨,实现知识的活化和再创造。教师的教学知识系统通过案例知识的融入得到很好的升华,并在教学实践中发展出有价值的新知识新经验,案例中的显性教学知识得以转换为更复杂的隐性教学知识。这是案例教学的价值得以真正实现的阶段。

教学案例的创作不应只看成是单纯的案例写作过程,而是一个知识创新的过程。当教学案例的研究经历了社会化、外显化与组合化,教师(和学生)便可在案例研究中学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以及其他教师的隐性教学知识。案例研究的过程会内化到教师的个人隐性知识系统中,产生更具创意性的联结。同时,教师(和学生)在新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又会创造出新的隐性知识。

6 结 论

案例教学法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关注学生学习的效果,及时发现教学具体环节的不足之处,找出问题,积极完善,探讨适合物流专业培养模式的案例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型的学习氛围,可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剑芳.案例教学在物流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8,30(11):114-118.

[2]张明会,唐四元.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市场,2007(11):123-124.

[3]艾和华. 探析教学案例的选择标准[J].新课程研究, 2009 (1):116-117.

[收稿日期]2009-07-11

[基金项目]中国物流学会教育部物流教学指导委员会物流教改教研基金项目(JYJ081056)。

[作者简介]张庆英(1956—),女,广东普宁人,博士,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系统工程。

猜你喜欢
知识创新主动学习案例教学
基于知识创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路探索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