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生命里的阳光

2009-01-27 03:18王先权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12期
关键词:阅读兴趣

【摘 要】读书会使人充实,阅读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进程。当下高中生的阅读兴趣缺乏,导致阅读面的狭窄与知识的混淆。笔者认为一些让人喜闻乐见的读物、以能增补人的精神钙质为佳的读物,更会让人领略其阅读的魅力,享受阅读的真正乐趣。同时,阅读不能脱离文本的基本意义,探究与创造要针对文本而发。

【关键词】阅读 兴趣 立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在阅读与鉴赏教学建议中就特别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进程。在这个“标准”中,阅读与鉴赏目标根本性的要求是: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思考和认识。由此我们可知,阅读的根本目的是“立人”。

试观当下,一个班里真正有兴趣去自觉阅读的就只那么三五个人,这样局面直接导致学生阅读面的狭窄与知识的混淆,于是作文中词不达意,逻辑混乱,境界低下情况比比皆是。那么,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地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呢?

笔者以为,应先让学生知道要读什么样的书,再让他们在读中享受其快乐。

培根说过,读书乃人生中一乐,读书会使人充实;历史令人明智;诗歌令人聪颖;数学令人精细;自然哲学令人深沉;伦理学令人庄重;逻辑和修辞令人善辩。不同的书有不同的作用,当今高中生中,有人主张多读名著经典,其理由是经典历经时空的检验,已成为人类精神中的宝贵财富,可成为一个人为人处世乃至成就一生的准则。诚然,经典无可非议,且能常读常新,品读经典作品中富有智慧的文字会让我们懂得,如何认识自我,享受人生。虽然如此,不过很难想象要这些毫无文字积淀的学生通过阅读这类作品,会得到心灵的感动与启迪。殊不知这些名著与经典,是要知识面与知识度都有所积累后才能明其宗义的。因此,一些让人喜闻乐见的读物,更会让人领略其阅读的魅力,享受阅读的真正乐趣。

针对学生文言知识匮乏不能阅读教科书上的范文这一点,笔者曾在课堂中用《世说新语》《搜神记》和《聊斋》里的小故事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这些有趣的小故事的感召下去阅读文本。日积月累学生的文言知识会自然而得。针对作文中叙事冗长的学生,笔者建议他们去阅读《小小说》和《微型小说选刊》之类的书,在阅读中积累相关的作文素材与叙事方法,在阅读中享受其阅读的乐趣。就现阶段高中生而言,笔者以为,阅读之书,以能增补人的精神钙质的为佳;以不需要花费较长时间阅读的书为佳。

选取了阅读的对象,那么又该如何指导学生去阅读呢?

笔者认为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内的语文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如何去读。如在阅读《鸿门宴》时,有的学生提出三点质疑:其一,项伯私下夜走霸上见张良、刘邦,回去竟报项王,替刘邦开脱,难道说项王既不察其动机,也不追问原委,更无半点怀疑吗?其二,沛公是抄小路回霸上的,二十里小路,连走带跑也得一两个小时,这期间项王岂能在席间干等刘邦而不追问吗?其三,刘邦逃宴,借口是“如厕”,而张良的解释是“沛公不胜杯酌”,接着又说是“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这能自圆其说吗?其实,这是阅读的探究,问题是从既定的文本出发,有所发现,有所质疑的。此处就是学生指出了作者运用“颊上添毫”的虚构手段带来的三处漏洞,是极为可贵的探究阅读。像这种在平时的阅读中让学生能发现出问题来,且能细读一下,将是对其思维的一种训练与开发。再如学完《祝福》一文后,教师让学生讨论“祥林嫂失去了丈夫是否不幸”之类问题,则是背离文本的随意创造,不顾作品的基本意义而胡乱牵引的伪问题。这只能把学生引入思维的偏狭乃至死角。再如阅读《项链》,情节在理顺、了解中文本的故事后,再探究人物的心歷变化,从而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里去,从无物赴请的愁苦至舞会的狂热,从狂热到项链丢失的惊恐,从惊恐到赔偿项链的坦然中的一系列的情感起伏过程中,体会到了作者的匠心与人物的形象,引起读者对梦想与现实的思考,进而引起读者对人生的生活方式的思考。由此可以看出:阅读,不能脱离文本的基本意义,探究与创造要针对文本;在阅读过程中,尽量能读出自己的所得,体会文本中精彩的写作技巧,引起对现实的思考。

作为语言艺术的文本,文字的形象是能调动读者的想象的,使之身入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里,把文学作品的主人公分为三类,一类是“比我们好”,一类是“比我们坏”,一类是“与我们相似”。在阅读这三类人物中,“比我们好”的,由于主人公超出了一般的人,因而会让我们生出崇敬钦佩之情,乃至作为榜样而模仿;“比我们坏”的,由于主人公荒唐邪恶,会让人惊异、反感愤慨,唤起对丑恶的思考;“与我们相似”的,常让人感动,或报以同情和怜悯,为其鸣不平,或受到强烈震撼,道德得到升华,价值获得重新认识。另外,那些没有突出主人公的作品,则有的如生活中的智者,娓娓道出生活的真谛,对这些作品也得仔细聆听。阅读,其实是无定法的,只要是能够在其中有所疑、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都是可取的。

阅读,是让人精神文明丰富多彩的有效途径,是让人在漫漫人生守护内心宁静的有力保障,是让源远流传的美德传承的有序条件。学生的生活因有了阅读这缕阳光而更加彰显其本真,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作者简介:王先权,贵州省天柱县民族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