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

2009-02-12 08:47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期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制作应用

陈 霏

摘要 为克服传统高中语文教学的诸多弊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依据相关教学理论,结合《我的空中楼阁》这篇课文自身的特点,使用相关软件工具开发制作多媒体课件。根据现实使用情况,对课件的使用效果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制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2-0063-04

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应用逐渐成为信息发展的主流之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学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其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极大的共享性和充足的信息量等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的空中楼阁》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言词十分优美,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难以为学生营造出文章中所描写的意境,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产生一定的困难,从而难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方便教师教学,支持学生课后和自主学习,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相关教学理论,结合《我的空中楼阁》这篇课文自身的特点,开发制作《我的空中楼阁》多媒体课件。本课件以Authorware7.0、Powerpoint2003和Dreamweaver CS2.0软件为开发工具,再辅之以PhotoShop CS2.0、CakeWalk、CoolEdit Pro、Premiere Pro等软件,并利用Visual Basic强大的集成功能将每个模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课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交互性、共享性等特点。

1 课件开发制作过程

1.1 课件制作的软硬件环境

1)硬件环境。CPU:奔腾处理器E2160(1.8 GHz);内存:1 GB双通道DDR2;硬盘:80 GB SATA;显卡:NIVID GeForce 8 400 MGS。

2)软件环境。使用Macromedia Authorware7.0、Macromedia DreamweaverCS2.0、PowerPoint2003这3种软件作为基本的开发平台,并使用程序语言类开发工具Visual Basic进行最终集成。图形图像处理选用Adobe Photoshop CS2.0,动画制作选用Macromedia Flash CS2.0,视频处理使用Premier Pro,采用专业音频处理软件CoolEdit Pro2.0以及CakeWalk,文字处理采用Office组件中的Word2003。

1.2 课件制作的过程

1)前期准备。

①文本。选用Office组件中的Word进行文字素材的处理。在制作文本素材时十分注意简明性,在保证文本内容清晰以及表述准确的同时,避免使用有歧义的语言使文本内容适合学习者的阅读水平。

②图像和动画。分别采用Photoshop CS2.0和Flash CS2.0制作处理本课件中的图像和动画素材。使用Photoshop CS2.0对图像进行处理,主要包括对图像素材的大小、明暗、亮度、对比度等方面的调整,同时配合使用Imageready CS2.0来绘制课件中的按钮图标、提示图标、显示面板等图形图像。在制作图形图像素材时,尽量保证图形图像的信息与其它教学信息的一致性,以增强图形图像的表达能力。同时,采用Flash CS2.0制作出课件开始的导入动画。

③视频。本课件中的视频素材主要用于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制作时,使用Premiere Pro编辑截取适当长度的内容,使学生能充分注意到视频的所有内容,以更好地服务于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同时,将视频文件格式都转换成为rm等流媒体格式,以减小文件体积,便于保存和播放,也为将来课件升级为网络版奠定基础。

④音频。音频素材不仅可以给阅读困难的学生提供语音材料,而且通过和视频素材的配合使用,可以为学生提供视、听双重信息,以增加教学课件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1]。制作音频素材时,邀请专业老师进行朗诵,采用CoolEdit Pro及CakeWalk等专业音频编辑软件进行录音和编辑,以获得高质量的音频素材,保证课件的质量。

2)模块开发。依据相关教学理论,结合《我的空中楼阁》这篇课文自身的特点,并结合Authorware7.0,Powerpoint 2003和Dreamweaver CS2.0这三款软件的不同优势,将课件设计为三大组成模块,分别为“交互型”“演示型”和“网络型”,如图1所示,利用Visual Basic将这三大模块集成在一个界面下,使课件具有更广的使用范围和应用价值。

以下是各模块的具体开发过程。

①“交互型”模块的开发。利用Authorware基于图标对象的开发形式,可开发出播放、交互功能较强,共享方便的多媒体这一优势,本课件的“交互型” 模块采用Authorware开发。将该模块分成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该模块的基础,包括导入动画、主页面导航及退出动画的实现。导入动画主要通过Authorware中的“擦除”图标和Authorware自带的特效实现。在设计主页面导航时,首先在流程线上使用一个“框架”图标 ,并将“群组”图标一一放入“框架”图标下,同时在“内容”框架中建立导航,通过在“计算”图标中使用“DisplayIcon”和“EreaseIcon”函数实现导航面板的显示与隐藏。通过使用“MediaPlaying”函数实现对背景音乐的控制。第二层级是对课件主要单元的设计,包括对“课前导读”“内容详解”“课后拓展”等内容。第三个层级是将制作前准备好的文字、声音、动画等素材导入每个单元中。完成以上三层级的制作后,第一个模块“交互型”的开发工作基本完成。

②“演示型”模块的制作。课件的第二模块采用PowerPoint制作,使课件适用于习惯以传统讲授方式教学的教师。此模块课件的内容并不只是书本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通过插入视、音频,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在幻灯片的适当位置设置疑问,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在制作中采用PowerPoint中自带的自定义动画,以增强幻灯片的生动性,并采用超级链接,方便每一页幻灯片内容的切换。

③“网络型”模块的制作。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互联网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本课件的“网络型”模块基于Dreamweaver CS2.0开发,并使用VB.ASP技术配合SQL Sever数据库开发出留言板块功能。

以下是“网络型”模块的具体开发过程。

IIS测试平台的安装。IIS是动态网页测试与发布的平台,因此,为便于在设计动态网页的同时可以观察到动态网页的效果,在制作网页前,必须先安装IIS测试平台。在控制面板中选择“添加/删除程序”,在打开的页面中选择“添加/删除windows组建”,出现“windows组建向导”,选择“Internet信息服务(IIS)”。单击“下一步”,在出现的“Internet信息服务(IIS)安装向导”中勾选向导对话框中的每一个选项,单击“确定”,出现“插入windows安装盘的提示”,这时可以在光驱中插入系统的安装光盘完成安装,也可以使用从网上下载的IIS安装程序进行安装。安装成功后,再在“开始”菜单中选择“管理工具”,此时可看见“Internet信息服务”图标。完成以上步骤后,打开网页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在地址栏中输入“http://localhost”,单击回车,若出现Windows的欢迎网页,则证明IIS测试平台发布成功。

完成IIS的安装测试后,在开始制作具体的网页前,需要根据本课件的主题,设计出演示图板、流程图及菜单的划分方法、各页面中的文本、视频、图像所在的位置等。

演示图板﹑流程图等内容设计好后,接下来就要创建本地站点,并将网页文件以及网页文件中插入的多媒体文件等都保存在该站点文件夹中,并将此文件夹作为本地站点的根目录。以下是创建方法。

在站点窗口中执行“站点→新建站点”,进入站点定义对话框,在“基本”选项卡中填写站点的名称“wwwroot”,由于该模块中的网页使用ASP.Vbscript语言编写,因此还必须同时定义使用的服务器,以便在预览时看到效果。

根据设计好的页面布局,确定要插入的div标签数,并给每个模块的div标签命名,例如处于底层的标签命名为“box”,处于页面左半部分的标签命名为“left”等。然后在Dreamweaver 中,单击工具栏上的“插入→布局对象→div标签”,此时可设置div标签的ID并为其命名。单击“新建CSS样式”,在CSS定义窗口中,将CSS样式更名为“style”,在“选择器类型”中选择“类”并点击“确定”,将CSS样式保存在网页站点文件夹中。完成以上步骤后,在设计窗口中便出现一个div层,此时单击右侧导航栏,选择“新建CSS规则”,便出现CSS样式定义框,如图2所示。在其中可根据演示模板的设计对CSS层的样式进行设置,包括该层的大小,在屏幕中的位置,及是否为运动窗口等。反复进行上述操作步骤,使用Div标签和CSS样式,根据演示图板进行多个层的设定。进行完以上操作后,便可在每个层中插入相应的图片、文字、动画等对页面进行填充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打开SQL Sever数据库,在管理控制台中新建一个数据库,并命名为“conn”,在该数据库中新建数据表“user”和“infor”,将“user”表的表列设计为“id”“name”和“content”,用于发表学生的留言;将“infor”表的表列设计为“id”“age”“name”和“email”用于保存学生的个人信息。打开Dreamweaver,在右侧“应用程序”对话框中选择“数据”,并单击“添加”按钮,出现“创建数据源向导”对话框,在其中选择“SQL Sever”,单击“确定”,接着根据安装向导的提示,将新建的数据表引入Dreamweaver中,如图3所示。此时,还须将数据库与Dreamweaver中的记录集绑定,在Dreamweaver右侧的“应用程序”中选择“绑定”,在出现的“记录集绑定”向导中,填入记录名“Recordset1”,链接名,确定绑定的内容,在“绑定”栏中将显示图4的内容,此时数据库与记录集已成功绑定。完成以上步骤后,将列表中相应的表项拖拽到相应位置,测试成功后,数据库便成功与网页链接。

④集成与调试。完成以上各个模块的制作后,就要对各个模块的内容进行调试与打包,在对“交互型”模块打包时,可使用Authorware中的一键发布功能,并注意将Authorware中使用的全部图形图像素材、动画素材、视音频文件、以及使用的函数,比如,使课件能全屏播放功能的resizewindow函数与源程序文件放在一个文件夹下,以使课件打包后能正常运行。“网络型”模块的课件制作完成后,所有的文件及素材都自动存入wwwroot根目录文件夹下,在最后集成时,可直接调用该文件夹。

当完成各个模块的打包之后,利用程序语言开发工具Visual Basic中的Shell Execute函数将三大模块集成在一个操作界面下,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

2 课件内容简介

本课件在一个片头的引导下进入主界面,主界面上由3个主要按钮组成,分别是“交互型”“演示型”和“网络型”,在按钮的旁边有相应的注释:“请根据您的讲课风格选择一种适合您的类型,以便更好地讲解此篇课文”。可点击不同的按钮,进入相应的模块中。“交互型”模块主要由“课文导读”“内容详解”“课文赏析”和“课后拓展”4个单元组成,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和反馈性,既可以用于课堂教学,同时也可以用于学习者自学。该模块的“课后拓展”部分提供了大量的交互与反馈,喜欢课堂互动的教师可选用此模块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演示型”模块的主内容包括课文重点知识的呈现,主要由“基础知识介绍”“教学重点与难点”和“写作背景介绍”等单元组成,具有较好的简明性、生动性,其内容并不只是书本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使学习者由被动地接受学习变为主动的发现学习,适合用传统讲授方法进行授课的教师使用。而“网络型”模块的特点是使用Dreamweaver配合数据库开发出的留言板块和讨论区,可以使学生利用此发表自己的观点,讨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阔自己的思维。

3 课件使用效果

将课件应用到课堂教学,根据调查,教师以及学生的反映,课件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有效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好把握教学内容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材是主要的媒体,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学生从机械、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课件利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有关内容的视频、音频,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或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一种良好的情境与氛围,拉近学习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在享受着快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这样的学习情境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思考,提高了教学效率[2]。

3.2 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交互性课件“网络型”模块中留言区和讨论区的创建可以使学生将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与身处不同地方的老师进行交流、讨论,方便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能够做到对教学的及时调整,这样的学习方式弥补课堂教学交互的不足,对课堂教学的交互是一种有益的扩展。学生不仅可以和教师进行交谈,也可以与同学进行交流,这种类似聊天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3.3 提供丰富学习资源,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不利于自主学习的开展。在课件“网络型”模块中,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不仅有对所学课文的详细讲解,课后拓展的学习内容,相关习题,还提供大量的“友情链接”,包括对一些优秀学习资源的网站,课后指导的网站,优秀教师的博客等。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课前、课后的学习,有利于开展自主学习。

4 结语

依据相关教学理论,结合《我的空中楼阁》这篇课文自身的特点,开发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结果表明,课件以其自身的优越性为教学效果的改善发挥显著作用。但值得指出的是,课件本身并非万能的,在现实教学中,课件能否发挥更大作用还有赖于教师和学生的使用,如何更好地使用课件是值得继续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志军,张军征,毕广吉,程勇.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72

[2]林少风,乔园园,张涛.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回顾与展望[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999,16(5):331-333

猜你喜欢
多媒体课件制作应用
多媒体课件优化英语课堂的反思性研究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应用瀑布模型的MOOC制作方法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