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点滴体会

2009-02-12 08:47王明道陈红歌刘新育刘亮伟邱立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教学效果实验教学

王明道 陈红歌 刘新育 刘亮伟 邱立友

摘要 我国大多数高校微生物学实验课已作为独立的一门课程进行开设,微生物学实验课实践性强。从实验内容设计、学生参与实验、示范教学、开放性实验、多元化考核体系等方面,论述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效果的方法及措施。

关键词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2-0096-02

微生物学课程从最初的诞生到发展始终是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生产实践也为微生物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了微生物学的发展。因此科学合理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对微生物学理论学习尤其重要,微生物学实验不仅有助于增强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突出微生物学实践性强的特点,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笔者长期承担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进行了一些教学上的探索,希望和从事相关教学的同仁进行交流探讨,达到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效果的目的。

1 整合实验内容,建立基础性与创新性并重的实验教学体系[1-3]

近年来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在中国大多数高校已经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行开设,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作为促进微生物学发展的实验技术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大家的共识。显微技术、染色技术、无菌技术、纯培养技术等微生物学的四大基本技术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技能,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有关基本技能的训练需要安排相应的实验,如微生物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菌体大小、培养基配置灭菌、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技术、微生物的计数等实验。通过这些实验使学生认识掌握了各种微生物的形态及实验室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常规实验方法。微生物学实验的目的不仅限于此,还需要通过应用性的实验来增强学生对微生物与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这一观点的认识,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如酸奶的制作、酸泡菜的制作、酒精发酵、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测等实验内容。实验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判断问题等综合能力,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相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些实验技能的培养仅仅靠验证性实验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安排综合性大试验非常有必要,如从校区小花园土壤中分离高产淀粉酶菌株,从鲜奶中分离乳酸菌,从温泉水样中分离产木聚糖酶菌株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自主查阅资料,从零动手制作培养基,准备用品,独立设计实验等,系统、连续的综合试验有机地结合和贯穿了微生物的各项基本实验技能,使学生能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学生付出较多,成就感强,有效地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

2 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及清洗工作[4]

很多微生物学实验都有大量准备工作要做,每次实验均有大量的清洗、包扎、灭菌等工作,在现在学生人数明显增多的条件下这些工作完全由教师或实验教师去完成,大量的准备工作让教师不堪负重。学生因缺乏这方面的锻炼而不知准备工作的辛苦,许多学生并不珍惜实验机会,对实验敷衍了事。因此鼓励安排学生轮流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准备及清洗工作,如给移液管塞棉花、包扎培养皿、灭菌操作、配制试剂等,学生的感受很深刻,了解到了准备实验的辛苦,也由于参与了实验准备过程,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实验过程中,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学生获得了准备微生物学实验的技能,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独立开展工作。

3 注重示范教学,规范操作[4-5]

微生物学实验对实验者的实验操作要求非常严格,否则可能出现污染杂菌甚至实验失败的现象。示范操作演示是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直观、具体、形象、生动地学习,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形成操作技能表象的重要手段。例如涂片、染色、印片、倒平板、平板划线、涂平板、转管等实验操作,如果没有教师的示范教学在先,仅靠讲解,学生动手时还是无从下手,操作得乱七八糟。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获得了完整直观的操作流程,但细节及易出错点是多媒体教学无法照顾到的,教师规范正确的示范操作才是保证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由于现在多媒体教学已较普遍,基本的微生物学实验操作都有相应的教学录像,于是很多教师像放电影一样把录像放一遍即想当然地认为学生能够根据录像进行模仿操作。正如看一个较短的电影短片,看后去模仿演员的动作,获得的只是一个大致的印象,了解形似的模糊动作一样,实验操作录像实质上只能起到让学生较快熟悉整个实验操作流程的作用,学生动手操作时的很多关键操作及细节性内容还是需要教师通过规范的演示及讲解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熟练规范的示范实验更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制作试管和三角瓶的棉塞时,要求棉塞松紧合适,棉塞塞进试管和三角瓶后用手捏着棉塞轻轻晃动,试管和三角瓶不会掉下,学生心理上很担心试管和三角瓶会掉到地上摔碎。学习的过程,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此种认识过程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构建而成的,学生心理上一定程度的紧张或担心能够加深印象,增强记忆,因此好的示范教学能够明显增强教学效果。

4 设计开放性实验,营造开放性实验室[6]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通过实验教学,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拓宽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及工程实践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的设立,原来的实验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许多弊端,学生做实验都是按教师事先安排好的方式进行,他们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对此提不起兴趣,只是测几个数据应付一下,甚至抄袭实验报告。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增添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如从校区小花园土壤中分离高产淀粉酶菌株,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自主进行实验,综合利用所学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一方面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全面的试验技术能,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分离出酶活最高的菌株,有寻找和比赛的味道,明显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这样的实验教学过程更好地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上好每一堂实验课,强化自主式教学法,在实验过程中,由学生独立确定实验目的、制定实验方案、安排实验步骤及设备的调试、应用,实验报告的填写等。

5 考核体系多元化[7]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那么考试的方式也要按照这个目标来设计,仅仅通过一纸考卷的考核方式很显然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会挫伤学生参与试验的积极性和兴趣。因此需通过公平合理的考核方式来体现学生对微生物学实验课的学习效果。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主要采取“226”原则,即平时认真规范的实验报告占20%,课堂上的操作技能占20%,考试占60%。其中考试又分为两部分,试卷考试占30%,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占30%。整个考核体系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占一半比例,试卷考试的比例仅占30%,这样就有效地杜绝了平时不重视实验操作,靠死记硬背拿高分的现象。多元化的考试考核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的考核体系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理论知识,而且强化了学生的科研科学态度,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强化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为学生未来的深造及实际工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黎金锋,姚晓华.微生物学实验课改革初探[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7,26(增刊):210-212

[2]冯建成,罗素兰.本科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生物学杂志,2007,24(4):66-67

[3]胡晓梅,汪正清,黄建军,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试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2):161-163

[4]张香美,马同锁,刘坤,等.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普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点滴体会[J].微生物学通报,2008,35(6):963-96

[5]韦珂.浅谈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与体会[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7,26(增刊):207-209

[6]毛露甜,王绍芬.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开展设计性实验的做法与体会[J].微生物学,2007,34(3):614-616

[7]彭俊凤.浅谈高等职业院校的微生物学实验课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1):88-89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教学效果实验教学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分析
微生物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