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念和制度的视角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

2009-03-13 05:11陈树胜
学理论·下 2009年1期
关键词:教育公平理念制度

陈树胜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教育公平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教育不公平在各方面的表现,认为所有造成不公平原因可以归结为理念和制度的不公平,进而以此为视角对如何解决我国的教育公平做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理念;制度;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40-011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2—112—02

教育公平问题由来已久,上世纪60年代以来,这一问题就是国内外教育改革领域中的重要论题。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教育公平问题在我国的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都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和广泛的讨论。各方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论述。本文认为现有的某些观点有偏颇之处,试图从新的视角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做一些探讨。

一、对教育公平涵义的探讨

大多研究者对教育公平涵义的讨论都是基于三个理论基础:一是罗尔斯的公平理论;二是《科尔曼报告》;三是胡森的教育机会均等理论。教育公平分为三个层面:(1)教育起点公平,即每个人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如何,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也可以说,这里的起点公平又包括两个方面: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2)教育过程公平,指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受到同等的对待。 (3)教育结果公平,即学生的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

教育权利的公平有两层涵义:平等的基本权利、比例平等的非基本权利。在现代教育体制中,接受义务教育就是人的基本权利,而接受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就属于非基本权利。教育权利的公平就是教育基本权利的平等和非基本权利的比例平等。

教育机会可分为社会提供的机会和非社会提供的机会,后者更为复杂,主要有家庭提供的机会和个人天赋提供的机会等,这些方面给个人带来的机会本身就是不平等的,而这种不平等本身才是公平,让不同的人平均分配机会反而是不公平的。

教育过程中的公平同样复杂,这一层面的公平并不是要求同等地对待每一位受教育者,而应考虑以平等为基础的不同方式来对待每一个人,力求实现个人潜力最大限度的挖掘,个性得以最佳程度的发展,以使人人受到相称的教育,“得当所得”。如果说“有教无类”是对教育起点公平的最早诠释的话,“因材施教”就是对教育过程的公平而言的。

二、对当前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原因的探讨

1.从教育起点上看,主要存在着以下方面的不公平现象

(1)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教育起点不公平。(2)经济收入不同的家庭教育起点不公平。(3)身份不同的受教育者教育起点不公平。(4)男女教育起点的不公平。

对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来说,起点上的不公平表现最为突出的当属高考录取中的分省定额、划线录取。如果说地方高校对本地生源予以适当的倾斜尚属合理的话,那些教育部直属的高校对不同地区考生的不同录取标准则是典型的地缘歧视,这些由全国人民共同举办的学校理应对全国人民平等开放,本着“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一能力公平原则才是起点上的公平。

2.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

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更多的是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是教育微观领域中的不公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经费投入和硬件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城里孩子可以坐在宽敞、洁净、舒适的教室中享受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农村落后地区的孩子却只能在简陋、破旧的危房中使用甚至数量都不能满足要求的最基本的教学工具。(2)师资力量配备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不仅表现在数量上,也表现在质量上。(3)教育教学内容的城市化取向。其主要以城市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依据制定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标准和教材。调查表明:导致农村学生流失辍学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经济负担)就是教学难度过高,致使许多学生感到难以学习,成为学业的失败者;(4)校园和课堂中的教育歧视。这种歧视主要与学生的考分、性别、家庭出身、社会经济地位、生理条件等的劣势有关。

3.教育结果上的不公平

随着教育普及率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结果方面的公平。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实际情况是:(1)女大学生在就业时所遭受的种种歧视使得有些女性被迫放弃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早早就业;或者只能付出更大的努力继续深造,读硕读博,以期将来能在高层次上有所发展。可高学历高文凭并不能一定给她们带来预期的期望,目前高学历低就业的现象已是常见,文凭过度又是一种不公平。(2)由于用人制度的缺陷,强势家庭的特权又使得弱势大学生在就业的起点和机会上再一次体验了不公平,这种不公平感正在质疑着“知识改变命运”的论断。(3)由于目前分配体制的原因,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再加上区域、城乡

之间原本就存在的差异,使得教育结果在这方面的不公平也是越发突出。

三、对当前我国教育公平问题解决的探讨

1.对教育公平问题要有正确的观点

教育公平不是让所有受教育者都达到同样的发展程度以示平等,而应是培养出适应社会多样需求的人才类型;不是统一的千人一面,而是在具备了基本的知识、能力、道德素质的基础上,呈现出个性潜力得以正确对待与评价,并得以充分挖掘的不同类型的人才。

教育公平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不能急功冒进,而应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先实现小范围内的、低层次上的教育公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进步,再稳步推进,渐次实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

2.公正的制度和政策设计

(1)教育经费投资体制。当前的义务教育投资重心上移到县级政府对于实现县级区域内的教育公平,无疑起着巨大作用,但仍需逐步上移,以继续推进更大区域内的教育公平。此外,投资政策更应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高等教育投资也不例外。我们不主张“削峰填谷”,但起码应是少一些“锦上添花”,多一点“雪中送炭”。这也符合公平正义理论的弱势补偿原则。(2)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现行的高招分省定额划线政策越来越引起“不公平”的呼声,免试生(保送生)政策、加分政策以及由此带来的高招中的制度性腐败等都亟待改革。中国政法大学尝试的以各地区报考人数按比例划分名额的做法在这方面迈出了让我们感到欣慰的一步。(3)弱势群体资助制度。现行的“奖、贷、助、免”资助体系需要更进一步从操作层面上完善,减少制度性障碍,以使真正需要的贫困学生和弱势群体得到相应的资助,切实体现这一制度和政策的初衷。(4)义务教育的基本标准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制度。尽快制定切合实际的义务教育基本标准,对照现有配置,对未能达标的重点投入、补齐。(5)学校管理制度。各级各类学校都应继续完善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制度,使学生接受适合他们能力和需求的高质量的教育,以增进教育微观领域内的教育公平。

3.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毫无疑问,现行的大多数制度和政策本身都是合理公正的。相关法律早已规定了不同阶层、不同性别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为什么至今这一问题还一再被提起;第一部义务教育法已经出台了20多年,免费的强制的义务教育为什么屡屡收费不止;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提出,到上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GDP的4%,可十几年已经过去,至今也没有达到这一指标,期间还偶有下降;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三个增长”又有多少地区在执行……所有这些都说明,既使有了好的公平公正合理的政策,如果没有一套相应的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再好的政策也只能是口号,不仅不能有效地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还可能会使我们已经开始的一些教育公平政策难以继续和保证。

教育公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教育的公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平,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是硬道理,公平也应该是硬道理。对于教育公平,我们并不缺少“发现的眼睛”,缺乏的是一种摧枯拉朽的行动。我们相信,随着各项公平的制度和政策的落实,教育公平一定会一步一步地向我们走来。

参考文献:

[1] 杨帆.教育公平的理念及其实现[J].教育与经济,1999,(3).

[2] 马晓燕.关于教育公平的现实选择之我见[J].教育与经济,2000,(2).

[3] 郭元祥.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念思考[J].教育研究,2000,(3).

[4] 于发友.论教育公平的理念与实践[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

[5] 杨东平.试论促进教育公平的教育公共政策[J].人民教育,2005,(7).

[6] 王香丽.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教育制度因素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

[7] 褚宏启.关于教育公平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6,(12).

[8] 王勇鹏.教育公平观:问题和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6,(58).

[9] 田慧生,曾天山,杨润勇.以制度设计和体制创新保障教育公平[J].人民教育,2007,(1).

[10] 吴华.国家教育公平政策的思路、問题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11] 朱永东.我国教育公平研究之十年[J].中国高教研究,2007,(5).

[12]胡瑞文.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需要多少经费支撑[N].中国教育报,2008-01-26.

[13]中国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扫描[EB/OL].http://www.showchina.org/gqbg/2007/zgjydzxyfz/wz/200707/t119353.htm.

(责任编辑/王丽君)

猜你喜欢
教育公平理念制度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用心处事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某些单位的制度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