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下的班级制度建设

2009-05-04 04:48巫正利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3期
关键词:制度建设班级管理班主任

【摘 要】班级是中学教学的基本单位,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就班级制度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班级管理 班主任 制度建设

学术界普遍认为,学校班级管理存在“三重境界”:

第一,经验管理型(人治)。这种类型的管理模式,班主任总是冲在最前沿,事必躬亲。经验是指南,出现问题后处理,班主任经常处于应付状态,工作往往被动。

第二,制度管理型(法治)。班主任在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班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用制度的形式,予以约束。再召集班干部来齐抓共管,分片负责。班级工作有章可循,学生的日常行为,也有据可依。这种管理的模式坚持一个阶段,又容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个别同学用打小报告的形式,经常地反映班级情况。如果没有人反映,班主任也不了解班级里的情况,制度就成为一纸空文。如果为了加强对班级的控制,鼓励学生打小报告,就会养成不良人格。2.师生关系僵化,缺乏感情的滋润。老师为了严格执行制度,不管学生的内心感受,就绳之以“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缺乏人情味,往往形成严重的师生对立。3.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遵守纪律的习惯,却也很容易筑成学生屈服于现成的制度、迷信于权威、做事循规蹈矩的僵化思维,没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第三,人文关怀型。班主任在管理上着重创设和谐的、积极向上的氛围,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创建自己的班级文化,让积极遵守纪律、顾全大局的精神融入到学生的生命之中。班主任像做企业一样,做出自己班级的品牌和特色,让学生对自己的班级有强烈的自豪感、归宿感和使命感。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在一个班级中,第三种管理境界是最理想化也是最完美的。可是通过具体实践,笔者认为,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的教育都不一样,中学生经过六年的小学历练后思想认识、道德水平更是参差不齐,因此每个学生对“文化”的感悟和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如果单单迷信“人文关怀型”管理,则是教条主义,可能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但搞不好班级,相反还会无功而返。笔者认为,在主体实施人文关怀型的班级管理的同时,有必要适当辅以“人治”、“法治”。在对本校刚毕业、并在中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的2008届晨曦班实施管理的整个过程中,笔者深有感触。该班级是本校招收的第三届由社会捐资助学的“宏志班”。初一入学伊始,笔者曾因为“迷信”他们全是优选来的“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对他们实行全方位、全天候(本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全部免费食宿)的“纯粹”的人文关怀精神教育,贯彻民主思想,座位自拣、干部自选,没有命令控制,没有惩罚,也少有批评责怪,多的是宽容理解、循循善诱和真诚的信任与鼓励。学生见到我都笑眯眯的,他们的家长偶有来校探望的,几乎都会说,他们孩子回家说班主任老师多好呀,多关心他呀之类的话。笔者在感到一些欣慰的同时,却在忙于处理部分学生在教学区:午自习晚自习老师在与不在两个样儿的问题,学习不刻苦、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问题,劳动观念淡薄、卫生值日工作怠惰(个别学习成绩十分优秀的同学竟属此列)的问题,承认了错误接下去却屡屡重犯的问题,班干部不积极履行职责的问题;在生活区:就寝的时间讲话、唱歌,或者搞让人无法接受的恶作剧,故意打搅或捉弄别人,或者斤斤计较于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跟人吵骂等等。笔者苦口婆心,引导他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回报社会,全体学生都瞪着闪亮的大眼睛听得似乎也很专心,可是问题却让人应接不暇。几乎在同时笔者从教务处看到,本班的几个“问题学生”的小学毕业生登记卡上各文化课成绩“优”或“良”,思想品德仅仅“及格”。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除了做到以身作则,有时看到他们的卫生区域有纸屑便当着他们的面弯下腰拾起它,而不是叫劳动委员通知值日生前来处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提出了一套思想品德考核方案——实行奖罚操行分的制度,具体办法是:把学生在校的所有行为予以量化记分,定期公布,累计积分。要求“三好生”、“文明生”评选与平时操行分评分绝对挂钩。这样使班级管理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守纪的积极性。

之后,几个学生宿舍的评分经常拿到满分,班务日志上的问题记载越来越少。在初一第一学期的期末,曾经有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两位学生因为品德考核分低于85分而遗憾地被挤出“三好生”的行列;几个中上成绩的学生因为平时的不良行为习惯,品德考核分低于80分而没能在素质报告书上印上一个红红的“文明学生”印章,在拿到素质报告书的时候他们深为自己是晨曦班学生却连“文明学生”的荣誉都没得到而惭愧地低下了头。但是此后的每个学期结束时,再也没有出现上述的那种遗憾。可见,制度是用来管人的,这是制度的强制性。但制度也是用来帮助人、教育人和引导人的,这是制度的教育性。“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就是这个道理。

在该班级进入初三学习阶段时,恰逢本校结束寄放他校的历史,异地新建。搬迁进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崭新校园,经过笔者及任课老师的鼓动,学生普遍铆足了劲,笔者不需要操心自习课的纪律。在继续执行奖罚操行分制度的情况下,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并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经过政教处领导的辛勤工作,各班的八字班风(班训)制作成功并张贴于黑板上方的墙壁上,本班采用的十六字班训“良心无愧,信心无畏,恒心无敌,青春无悔”分成两部分张贴在了前后墙壁上,为他们的学习营造了一个争相进取的氛围。稍后师生又共同创意设计了以“心灵花园”为标题的特色墙报,他们或者很诗意、或者很朴实地许下自己的心灵诺言,为自己设置了照亮理想的灯塔。

当该班级进入大练兵冲刺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学习更加紧张,生活更加辛苦,不管是在校园遇到他们中的个别人,还是有课没课跨进教室面对他们全体,笔者比过去更少了那份“师道尊严”,绝不随意跟他们提制度、惩罚,更多了向那一张张青春的脸庞投射过去善意的微笑及真诚的理解和关注。笔者的视线越来越频繁地与那从书本堆里抬起头然后自然地舒展开羞涩笑脸的友善目光相碰撞。在那师生都绷紧了弦、心中盛装着无形压力的紧张时期,笔者时时感受到心灵花园散播的芳馨,芳香馥郁,浸润满屋的人,珍惜那份目光交流、心灵碰撞的幸福。

天道酬勤,苍天不负。该班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有18位学生达到“国家级示范高中”录取分数线,上线率达43%;众多学生考入省级重点中学。

上述也许只是个案,不具有太大的普遍性,但是笔者从中领悟到,学校班级管理“人治”、“法治”、“文化”三者之间并不是相对排斥、绝不相容的,它们三者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只要综合运用得好,运用得成功,就能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班级管理不但省力、成效显著,而且还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配合。

★作者简介:巫正利,江苏省启东市开发区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制度建设班级管理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