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思考

2009-05-11 08:52郭广现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课件新课程情境

郭 华 郭广现

最近几年,到中小学校搞教研或听课、评课,听了许多类型的数学课,有竞赛课,有示范课,有指定课,有随堂听课等。这些课让笔者感受到新课程理念在各中小学的课堂里得到了体现,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也看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付出了许多的心血。同时也发现中小学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误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学数学教改的发展。

一、问题

1.教学主要目标的偏向,顾此失彼。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强调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由于传统教学侧重双基,淡化过程性的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现在为了突出后两个目标,一些教师创新课堂,把最有数学本质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加以弱化、削减。有的课堂是轰轰烈烈,热闹非凡,但只顾外在形式而不顾数学教学的本质。一节课下来,学生只觉得玩得快活开心,但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是很好,对数学知识的感悟不是很多,舍本求末,背离了新课标的精神。

2.课堂乱提问,缺乏针对性。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简单易行的教学方法,它是沟通教师、学生、教材联系的桥梁,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与反馈的主要渠道。问题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情感的启动、知识的掌握、思维的发展、学习方法的改进等,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启发少,学生记得多,参与少。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的教师在这种理念下,没有深入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究,而是走向另一个极端——满堂问。这些教师的课堂提问随意性较大,想问什么就问什么,问题一个接一个,问题的思维空间不是太小,就是过大,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去猜,使课堂提问成为无效的劳动。这些多余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能直接判断的问题,如“对不对”、“是不是”;二是让学生直接能从书本上画出答案的浅显问题;三是脱离课堂内容的无针对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有助于他们有的放矢,可如果问题过频,加之缺乏深度,这种满堂问势必会使学生不愿多动脑筋了。

3.情境设计不合理,缺乏启发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引导他们去研究、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数学知识,这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共识。但是,过多的情境、虚假的情境,一些毫无意义的情境在我们的课堂里屡见不鲜,使得一些情境设计不合理,缺乏启发性,似乎没有情境创设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课,把情境创设看成数学教学中引入课程内容的唯一合理方法。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4.主体主导地位的失控,教学缺少主见。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有些教师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过去的“一切都管”变为今天的“一切不管”,淡化了自身的作用,以至逐渐迷失自我。有的教师盲目张扬学生的思维个性,上课时随着学生转,能走多远走多远,随学生东拉西扯,而对数学的本质却不加以提升、引导,使学生思维还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

5.教学手段和形式的务虚,缺少内涵。新课程标准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提倡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会增加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能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就、发展人际交往能力等。但有的教师为了让课堂气氛热烈点,往往会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讨论这一形式,误以为“合作学习”就是“分组讨论”,只要有疑问,无论问题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通过讨论来完成,或是分组讨论才刚开始,老师就叫停了;或是怕“放”得开“收”不回。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很热闹,但并没有带给学生智力上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教师只偏重于形式,而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刻认识和反思,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没有深度。

在当前的教学中,是否应用多媒体也成为评价一节课优劣的重要标准。生动的画面、优美的声音、精确的设计确实能为一节好课锦上添花。但有的老师又开始迷信课件了,觉得课件是万能的。因此,课件就取代了课本、板书,作业。有的课件制作很花哨,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都跟着课件走,教师则变成了操作课件的机器。学生只要看课件,知识形成的过程清清楚楚,根本就不用动脑筋,谈何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事实上,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不能取代教师的教学。

二、原因

1.教学思想、理念没有更新。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着这些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一些教师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与不解放。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用对教学已有的认识和看法,口头上承认新教学观念,思想上并没有建立起新理念,没能转化为自觉的教学实践行动,也有一些教师始终沉浸在自己原有成绩的喜悦中,对新方法、新理念不闻不问,不愿投入到新课程的改革和实践中去;还有一些教师缺乏创新精神,对新的教学理念断章取义,没有把握住精要的东西,使行动受阻。一些僵化了的教学思想,使课堂教学缺乏灵动性,极大地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2.教研活动没有落到实处。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落实,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质量的高低,是一个学校教研活动开展是否扎实的最直接体现。在教研活动中,三心二意,活动没有主题,没人发言,且尽量简便、快捷,就不能收到好的实效。大部分教师怕别人听课,原因就是平时的教研活动氛围不浓厚,缺少共同探讨的机会,又自我封闭,加之一些职业倦怠的问题,没有好好进行教学研究,没有坚持教学改革,没有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没有进行教学反思,所以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

3.教学评价没有发挥作用现在的竞赛课、优质课展示,很多教师都自觉追求“花哨”,课堂异常活跃,课件异常丰富,却忽视了教学评价的作用,误认为“评价学生”就是“夸奖肯定”。在课堂上,不管问题是难是易,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思维深度,老师一律表扬道:“你真聪明,给他掌声。”“棒棒棒,你真棒。”于是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使人感到很不真实,从而造成之前所提到的问题。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丰富思想的主阵地,学生要求的是实效性更强的课堂,而不是这种轻知识重形式的课堂,传统的课堂评价体系重知识,轻素质,而部分学校新形势下的课堂评价重形式,轻知识,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

三、思考

1.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因此,教师就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感悟新理念的精神,并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工作。这样才能改变“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的现象。

2.教师要明确教育目标。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在加快,人们已经没有办法掌握所有的知识。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会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学会生存、学会终身学习。数学教师应明白自己的任务、责任。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使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当作己任,先育人后教书、边教书边育人。这样,教师就会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上好每一节课,数学课堂教学就会出现新的生机和活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

3.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终保障,要搞好课堂教学,就必须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深入地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学法,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学生的学情,要科学地设立教学目标,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更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要优化教学流程,精心准备,周密安排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以努力达到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的要求。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观察、探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让教师的“导”服务于学生的“学”。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让反思成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以此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课件新课程情境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