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创新教学的探讨

2009-05-11 08:52冯江华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创造性创新能力物理

冯江华

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教育的终点行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达到终点行为的经常任务。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广大教师只有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坚持不懈,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分析、探讨了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一、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想象是思维的灵感所至,是发明创新前迸出的思想火花。

科学创新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如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梦见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他借此想象感悟,发现了苯分子的环状结构状态。

再如,美国学者谢皮罗在洗澡时,发现水流出浴池时总是形成逆时针方向的漩涡,这是什么原因呢?专家告诉他,这种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由于地球自西向东旋转,所以北半球的洗澡水总是逆时针方向流出浴池。在明白了其中原因后,谢皮罗发挥想象,借助类似思维撰写了一篇科学论文。论文发表后,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的莫大兴趣。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勤思多问、大胆质疑、敢于想象,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想象能力。例如,通过奥斯特的实验分析可知利用电流可以获得磁场,于是,就有同学大胆提出设想:利用磁场是否可以获得电流呢?正是这种想象思维的独特性、新颖性和灵活性,构成了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师要注意课堂施教过程的“活”,尽力创造一种民主协商、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并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把课堂变成一个学生乐于思考的王国。

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他们一定的自由,并充分展示他们在这一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发现、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除了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外,还要努力克服自身“循规蹈矩”、歧视“思维怪异”的学生的倾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发表见解,发展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能看到的,都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看;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做到的,都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创新、自己去做,写、算、说等活动都是如此。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诱导和点拨,这样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内容,如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探究规律、定律的研究和发现等。同时,还要注重前人的创造思维、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启迪。让学生思考前人是怎么想到的,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如果是我,又会怎么想,会怎么做。从而让他们明白,不仅要看到科学家成功的结果,更要了解他们探究的过程和经历。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创造性教育的内容、题材不少。如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是通过“顿悟”、细心观察、丰富联想、积累知识而获得的;当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场后,法拉第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是坚持不懈地探索,是联想和逆向思维的结果;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器,结构虽然简单,但设计巧妙;用于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实验的滚摆,只需稍加改进,就有了风行一时的溜溜球;利用大气压的作用,就可做成生活中常见的皮碗挂钩……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教育的丰富内容。

三、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求逆思维

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求逆思维,不断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这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关键。

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往往不为传统观念、传统思维和已有的知识体系所束缚,能够从事物的反面、事物的发展中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并探求事物的变化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必须从求异、求逆和有所发明创造方面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和训练。

四、丰富物理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物理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它集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体现了个体养成功能、知识整合功能、能力迁移功能、世界观培养功能和社会综合功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丰富课外实践活动,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物理实践活动应以问题为中心,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初步训练一些科学的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实践活动时,要避免规定具体的方法和步骤,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通过观察发现新现象,新问题,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的收获可多可少,重在参与。只要学生参与,都应该给予鼓励。

新课程改革增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在物理新教材中,也随之增加了许多“研究课题”。教师应组织学生积极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还可以鼓励他们针对教材中有问题的、需重新验证的知识设计方法,做一些可行的、适当的研究。不求得到科学的结论,但求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找到张扬个性的空间,体会创新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吸取失败的教训,使他们的思维“新”起来。

建立兴趣小组、鼓励小发明、小创造,可以让他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光控窗帘、声控开关、音乐卡片、航模、无尘黑板擦等,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制作简易实验装置等。实践证明,这些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小发明、小创造的成果使他们体会到创造不再神秘莫测,不再是只有“天才”、专家才能做的事,从而有效地强化了其创造动机。

五、提高教师自身的科学素质,保证创新教育的实施

何谓教师的素质呢?笔者认为,教师的素质就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具有的特性,即指教师的思想素质(包括政治道德品质)和业务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和教学基本功)。

实现创新教育,教育者自身的科学素质至关重要。因为要培养创新型的学生,首先就要有创新型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思想,坚持与时俱进,以学生为中心,使课堂成为他们主动探索的园地,鼓励学生保持自己的独立个性;应作为学生创造活动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决心。其次,教师必须增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另外,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应与实施创新教育结合起来,并建立一种综合评估教学的体系,使教育创新理念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去,以保证创新教育的顺利实现。

猜你喜欢
创造性创新能力物理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留言板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