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2009-05-11 08:52陈小琴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主体活动

陈小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会科学知识不如培养科学素质。语文课堂教学应彻底改变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死板的教学现状,而代之以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尊重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对待他们的态度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也就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了。因此,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学习兴趣。让这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那么,应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较浅显的、在书本上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或做一些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然后再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这样,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长进,并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笔者还经常作出一些模糊的激励性评价。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等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他们的进步,使其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学生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二、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这里的活动,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展活动,就是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它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实践、自觉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学习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动脑、动口、动手上,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设计安排、自我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量将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他们对通过大量的学习实践、自主历练、自身努力而获得的知识印象最为深刻,即使情境条件变换,也能实现知识迁移。

语文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载体,使他们的学习过程“活”起来,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在教学中,一要引导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活动,使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设计语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组织活动时应注意适当分工,适时轮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与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文素质。二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因素,以活动中的趣味性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正如于漪老师所说,“利用知识本身的力量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知识性、趣味性都较浓,完全可以用来开展活动。三是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动形式,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常见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形式是开展竞赛,如学习修改病句时,把学生分成四个组,构成活动小组,展开“语病会诊”的竞赛活动。同时,还可以采用参观实物的活动形式。总之,要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主动尝试,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使他们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从而由教学中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三、突出个性,让学生在发挥特长中学习

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语文教学中突出个性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主体精神。

语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个性,实施个性教育,首先就要着力培养和完善学生的良好个性,即科学的思想个性、有效的学习个性、高尚的情趣个性和稳定的心理个性。其次,要注意选择和设计适应不同学生的教育方法,即探索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策略。教学中,要针对他们的思维个性、学习个性、情趣个性和心理个性,精心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以期在每个学生个体内部都能有效地形成较为稳定的,符合预期目标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再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展示。学生展示和发挥个性特长的过程也是其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得到全面培养的过程,更是强化主体意识,突出主体精神的过程。

四、拓展时空,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学习

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及其主体作用的发挥有赖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由于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在确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实施的,如果教师坚持“一言堂”,而不留下一定的时间、空间给学生,他们就难以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其主体地位就根本无法落实。因此,时空作为一种物态资源,教学中要合理、科学地加以利用,并不断拓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物态保证。当然,每堂课的教学时空都是一个常数,不容随意增减,但只要科学把握、合理分配,就可促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自觉参与、自主实践、自我学习。

语文教学要合理把握时空。授课时要适当分配各教学环节的教学时间、学生的自我支配时间,每节课决不少于10分钟,让他们独立作业、默读思考、理解分析、角色表演、开展竞赛、朗读记忆等。这样,学生就有了单独利用的时间,活动多了,实践的机会也就多了。

总之,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使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他们充分发挥主体性,并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主体活动
论碳审计主体
“活动随手拍”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谈谈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