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里有大智慧

2009-05-11 08:52周天兰忻惠兰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乒乓球课程学校

周天兰 忻惠兰

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的一条古老小巷里,有这样一所小学——张家三巷小学,它把乒乓球运动做到了极致。在这里,孩子们爱打球,老师们也爱打球,校长爱打球,家长们也来打球。乒乓球有时候是竞赛的工具,更多的时候,它又是师生沟通的信使,家校互动的桥梁。他们借助乒乓球这个媒介,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干群关系、家校关系,营造出和谐的班级环境、校园环境和社区环境!

一、作为运动的乒乓

为了做好这项运动,他们整整努力了二十年!二十年来,他们从最初的两张水泥乒乓球台,到今天拥有设施完备的乒乓球训练馆;从最初的古老小巷里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到今天成为湖北省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其间经历的风风雨雨,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只有他们心中最清楚;其间走过的一个个脚印,获得的荣誉与辉煌,也只有他们脸上最自豪!

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你都能够感受到乒乓球盎然的生机和活力。走廊边、过道处、操场上,常常都能够见到师生或平端球拍凝神颠球,或对壁而立独自练球,或邀上好友激烈赛球……打乒乓球成为他们课余游戏、强身健体的最佳选择。

爬上综合楼六楼,你会看到张家三巷小学独有的乒乓课教室,那是200平方米的专业乒乓球训练馆。在训练馆里,摆放着八张标准的乒乓球台,一套训练发球机,地面铺设着优质地板……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每周一节乒乓课,有专职乒乓球教练有计划地进行乒乓技能传授,使学生人人会打乒乓球。与此同时,乒乓教练定期进行乒乓球知识的讲座,使学生了解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组织学生观看优秀乒乓队员的比赛,邀请冠军校友与学生见面、对话,为更多爱好运动的同学提供了更多发展的空间。

二十年来,他们为省队和国家队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近年来,学校将20余名学生送入各省乒乓球队,李虎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000年,他从湖北进入海南港飞乒乓球俱乐部;2001年6月入选海南省乒乓球队,成为省队的核心队员;2002年3月他入选国家二队集训;8月被吸收进国家一队。在首届世界青年乒乓球锦标赛中,李虎战胜韩国选手赵彦来夺得男子单打冠军。

二、作为课程的乒乓

他们不仅用乒乓强身健体,更用它去化育德行,砥砺性情,启迪智慧,愉悦身心!

如果你有机会参加“乒乓文化节”,你会惊喜地发现,各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根据自身的特色,确定各班开展活动的主题:“小小银球壮国威”“乒乓名将的故事”“ 乒乓在我心中”等。“乒乓文化节”综合实践活动已经结出丰硕的果实——那是一幅幅想象丰富的图画、一块块独具匠心的展牌、一张张纪实写意的照片、一份份构思精巧的电脑小报、一篇篇生动感人的活动日记、一台台主题鲜明的班会活动……孩子们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如“乒乓历史”“我的乒乓偶像”“乒乓与世界”“乒乓与外交”“乒乓与学校”,等等。为了这些成果,孩子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有的到街头搞调查研究,有的到书店查阅资料,有的利用网络或其他媒体收集资料……孩子们各自扮演着小记者、小编辑、小演员、小主持人、小运动员,人人参与,分工合作,亲身体验到了失败与成功、辛苦与快乐。在活动中,孩子们追溯乒乓的起源,探索乒乓的发展,领悟乒乓的精髓。他们以孩童独特的视角、绚丽多彩的画笔和真情洋溢的文字,书写愉悦的心情,讴歌快乐的生活,放飞美好的希望!

以“乒乓”为载体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并且得到了学生家长的拥护和支持。有的家长高兴地到学校反映:“你们这个课开发得好,我的孩子以前有空就溜到游戏机室去玩,现在可好了,他一有空就拿出乒乓拍练球,还说长大了要当世界冠军呢!”

作为课程,乒乓球的育人功能是多方面的。乒乓运动本身除了强身健体外,还能增强身体的协调统合能力,缓解大脑疲劳,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增强理解能力、记忆力和判断能力。我校还把这种课程思想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金红老师执教的《银球:激扬精彩人生》一课,就是依托学校的乒乓文化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悟乒乓精神,激励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在教学中,金老师设计了多种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力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感悟。如乒乓球游戏“抛球进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场上运动员的争分夺秒,场下啦啦队的加油助威,构成了一个生生交流的平台,为课堂注入了活力。在录像欣赏体验环节,金老师设计了两次暂停,让学生根据赛场比分猜想比赛结果。学生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纷纷作出预测,课堂上掀起了一个个高潮。通过“王楠为什么能反败为胜?”“此时赛场上高高飘扬的全部都是中国的国旗,面对此情此景,你是什么样的心情,你有又哪些感受?”等问题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和讨论。展示学校“我们的骄傲”、“身边的榜样”。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使整个课堂成为一个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乒乓文化的熏陶,感知了乒乓所蕴含的特有的精神力量,使他们认识到只要自己努力,自己的人生也能像那些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人生一样精彩。

三、作为文化的乒乓

走在校园中,最醒目的标语就是“乒乓育人,和谐发展”,这是学校的办学理念。随之映入眼帘的是16个醒目的大字——“团结协作,勇敢拼搏,永不言败,为国争光”,为我们诠释出“乒乓精神”的内涵。步入学校综合楼,拾级而上,墙壁上一幅幅照片无声地向我们讲述着“乒乓文化”,为我们展现着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挥动乒乓球拍的英姿,带领我们追溯“乒乓外交”铸就的外交史上的一段传奇,让我们重温乒乓健儿在国际赛场上所向披靡、摘金夺银的自豪,让我们领略张家三巷小学举办“乒乓文化节”、开展与日本友好学校的乒乓文化交流以及作为省、市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与“乒乓”结下的不解情缘……

我校充分发挥乒乓球运动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容。在班级开展“我理解的乒乓球精神”大讨论。在讨论中,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低年级同学认为乒乓精神是“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到底”;中年级同学觉得是“胜不骄、败不馁”;而高年级同学的答案则多种多样“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民族精神”,“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等等。为了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使校本课程教师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科学的传授体系,使校本课程的实验更具计划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学校制定了乒乓校本课程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目前,“乒乓育人 开启心智”校本课程教材第一册的技术篇、精神篇已编制完成。

小小银球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智慧,这种教育智慧有效促进了学校文化的构建和升华。2007年4月,沙市张家三巷小学被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教师报社评为“和谐中国”首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百佳创新学校。

四、收获的不仅仅是乒乓

“乒乓文化”的构建,收获的不仅仅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提高,还有师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

2002年8月,当王芬老师初次踏进张家三巷小学时,看到一群孩子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正在认真地训练,他们是那么的可爱,那么地充满朝气。那一刻,她就在心中暗自庆幸:能到张家三巷小学工作,真好!王芬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善于学习,是一个求真务实的实干家。她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不论何时走进她的课堂,你都会被学生那股爱学、乐学的劲头所打动。在班级管理中,她一直都坚持“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原则,该严格要求的决不马虎,该放松时就没那么多条条框框了,自由发挥。王芬老师撰写的教案、案例、论文,有二十余篇获国家、省、市、区级奖励,教学比武课也在市、区获奖。所带的班级师生关系融洽,班级的凝聚力特别强,学生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们多次配合各科教师在外上教学比武课,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在王老师所带的这个班在2005年度和2007年度两次被评为“沙市区优秀班级”。王芬老师也被评为“沙市区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2007年,她还荣获“区骨干教师”的光荣称号。

在“乒乓精神”的感染下,学校教师都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仅2006年以来,学校就有185篇论文获国家、省、市、区级奖励,87人次获国家、省、市、区级荣誉称号,15位教师执教的公开课分获市、区级一二等奖。2006年10月,学校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先进实验学校;2006年12月,学校“十一五”教育科研主导课题“依托乒乓文化 创建特色学校的实践研究”被列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课题;2006年12月,学校被评为沙市区2002~2006年度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2007年5月,被评为荆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类评比一等奖;2008年,学校被评为“沙市区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十佳单位”。

“乒乓文化”伴随着张家三巷小学的成长,为学校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我们欣喜地看到,它已经成为学校的治校方略、价值追求和共同愿景!已经成为学校的文化象征、精神支柱和生命图腾!

猜你喜欢
乒乓球课程学校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乒乓球与大铁球
学校推介
迷你乒乓球
自行车的发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