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正常的轨道健康成长——初中阶梯式德育实践活动初探

2009-05-12 09:47张丽登
商情 2009年13期
关键词:德育实践阶梯式健康成长

张丽登

[摘要]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日趋深入的形势下,如何使学校特别是初中学校德育打开崭新局面,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我校和学生的实际,就如何通过阶梯式德育实践活动培养初中生在正常的轨道上健康成长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 阶梯式 德育实践 轨道 健康成长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道德品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的发展,道德发展的每一阶段都要求一定的逻辑思维水平与之相适应。加拿大道德教育理论家贝克也分析探索了学生道德发展并将其分为六个阶段,即简单的权威定向、简单的独立定向、有限的服务定向、广泛的服从定向、以进步和契约为定向、以最终的生活目的为定向。

联系当前初中学生实际情况,确实也存在明显的“阶段”现象:初一时思维、知识的发展使其形成初步的道德品质,但较多依赖外界的监督、制约,道德对行为的定向和动力作用不够明显;初二时身心的发育,自身意识的强化促成思维意识的多角度,反易引起道德及行为的异化;初三时社会、家庭、学校多层面地压力影响着学生个体,对其道德的影响沉重而深远。可见,青少年品德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那么,如何利用这一规律提高初中学校德育实效、使初中生在正常的轨道上健康成长呢?我校借鉴了皮亚杰和贝克的思想,并以此指导实践,初步形成了阶梯式的德育教育模式——即在德育工作中注重、了解学生道德发展的阶段性,根据每一阶段特点,确定相应的德育目标和内容,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开展丰富的道德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让学生在正常的轨道上健康成长。

具体设计为:

初一年级,良好思想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重点培养学生规范意识、“自律”意识、集体意识、荣辱意识、礼貌意识、诚信意识、为他人着想的意识等,规范良好的行为。

初二年级,困难挫折的磨练,重点培养社会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抗干扰意识,巩固良好的行为。

初三年级,养成有一颗感恩的心,重点培养其事业意识、竞争意识、模范意识、节俭意识,让其明确奋斗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下面就谈谈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以供探讨:

一、初中一年级: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和良好习惯,将学生导入正常运行的轨道

由于初一年级学生是从儿童到少年的过渡期,而且又是从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过渡期,从角色的转换和新的学习环境的心理适应都有一个磨合过程。因此,初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和良好习惯对整个初中阶段显得十分重要。培养初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和良好习惯,重点抓好下面几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1.培养规范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

“无规矩侧不成方圆”,面对刚刚升上初一的学生,要通过军训、班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座谈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组织他们认真学习规章制度,深刻理解规章制度的要求和具体做法,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和遵守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自觉付诸行动;之后,要经常检查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并引导学生在出现过失、错误时及时改正。

2.培养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自控能力差,容易冲动,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做什么,缺乏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初一年级学生最大的一个特点。领导力大师马克斯韦尔说:“如果我不能做好自我管理,我就会失去自我;如果我不能做好自我管理,我就会随波逐流;如果我不能做好自我管理,我就不会获成功!”因此,要增强学生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使之能在正常的成长轨道上出现偏差时能自觉地修正,确保不偏离前进的方向。

如何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呢?

(1)使学生明确自律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明确自我管理的内容。如时间管理、学习目标管理、学习方法管理、日常生活管理等,人际关系的管理等。分析自己要实事求是,分析环境要客观公正。

(3)帮助学生解决在实践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实际困难,以增强信心,使其持之以恒,逐渐形成习惯。

3.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荣辱意识

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学生既然在一个班集体学习,就要有集体观念,就要有责任维护班集体的利益,在处理个人利益和班集体利益的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要借助军训、校运会等各种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信念,提高他们的集体主义觉悟,让学生从思想上、行动上感到:“班级就是家,我是班集体的一员,我要时时刻刻为这个家做一些有益的事,为班级做出应有的贡献,绝不能为班级抹黑。”引导他们做到关爱集体、助人为乐,“以维护集体利益为荣,以损害集体利益为耻”,将自己融入集体当中,和集体共同成长。

4.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的品格

《中学生守则》明确要求学生要具有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的品格。诚实守信、礼貌待人是人际交往中建立和谐友好关系的关键因素,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的学生不会自以为是,不会持强凌弱,容易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也更易于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的品格呢?

(1)使学生充分理解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教会学生识别哪些行为属于诚实守信,哪些行为属于礼貌待人。

(3)要求学生讲实话、做实事、讲信用、兑诺言,不弄虚作假。

(4)加强对诚实守信者和礼貌待人者的表扬奖励和对弄虚作假、失礼失信者的批评教育,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使诚实守信、礼貌待人能够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风气。

(5)建立诚实守信、礼貌待人档案,掌握学生在实践诚实守信、礼貌待人过程中的事例,以便更好地教育学生。

上面的几方面的教育符合初一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初一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使他们能够顺利地进入道德发展的正常运行“轨道”。

二、初中二年级:重点是困难挫折教育、法制教育、劳动教育,并调控、修正偏差,让学生在正常轨道上平稳运行

虽然学生经过初中一年级的教育,养成了一定的好思想和好习惯,但碰到学习和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往往不知所措,或焦虑、或逃避,长此下去,会失去斗志,变得懒散,贪图享受,这样也会很容易脱离正常的运行轨道。

1.困难挫折的教育

从心理特点来说,“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过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而许多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往往采取消极的态度,这样又往往不利于他们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怎样对学生进行困难挫折教育呢?

(1)端正思想,提高认识。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困难挫折不可避免,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对待困难挫折处理得好往往会成为人们走向新天地,进入新境界的起点,那么些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伟人、科学家,都克服过无数次困难挫折,也都进入过无数次新境界的起点。

(2)在困难挫折面前,自己要树立自信心和勇气,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学会战胜自己的虚荣和胆怯。

(3)把困难挫折当成机遇,当成磨练自己意志的机遇,当成增长自己能力的机遇,学会自我激励。

(4)要有克服困难挫折的务实行动。一是变挫折为向上的动力;二是加倍努力,想办法克服;三是改变策略,调整目标或重新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

2.劳动教育

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不管哪一种劳动,勤劳是做人的根本,是一种美德,是重要的思想财富、物质财富和身体财富。但现在有些中学生没有端正劳动思想,怕劳动,怕辛苦,原因是:

(1)劳动观念被个别老师扭曲,劳动成了他们经常惩罚违纪和有缺点学生的手段。学生迟到,罚值日;损坏公物,罚扫地;打架斗殴,罚打扫厕所。这种惩罚性的劳动往往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对正常的公益劳动和家务劳动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进而躲避、厌恶劳动。

(2)家长溺爱

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溺爱过渡,为使孩子能取得好成绩,把孩子本应自己做的事全包揽下来,造成他们吃苦耐劳思想在弱化,经不起挫折,受不了委屈,变得任性、娇气、固执、自私,然后滋生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看不起劳动人民等腐朽思想,助长好逸恶劳的恶习,严重的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如何培养学生勤劳的思想和习惯呢?

(1)端正学生思想。要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勤劳是做人的根本,是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都是热爱劳动的;认识到一些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都是想不劳而获、贪图享乐、怕苦怕困难。

(2)组织学生学习劳动模范,那些通过勤劳而取得巨大成就的名人和科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思想。

(3)要求学生当天的学习任务和家务当天完成,并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有时间要帮助他人,这是勤劳的体现,是一种美德,也是消除自私自利思想的好方法。

三、初中三年级:重点培养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并引导学生树立目标理想而奋斗,继续调校和修正偏差,让学生在正常成长轨道上高效运行

1.培养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

人不同于动物,正常的人应该有良好的情绪,丰富的感情,知恩图报。如果一个人冷漠无情,不懂得关心、体谅他人,也很容易脱离正常成长的轨道。

当前一些初中生感恩意识的缺失问题较为突出。他们面对父母的哺育之恩,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只知被爱,不知回报;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雨露,却在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

因此,培养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十分必要。在实施感恩教育中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从认知方面培养学生感恩之心。①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生来自父母,人生来之不易,认识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父母为自己的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默默地无私奉献,父母是自己最大的恩人,没有理由不热爱自己的父母,没有理由不感恩自己的父母,没有理由不珍惜生命。②让学生深刻理解自己能有今天,还离不开老师的教育,没有理由不感谢老师,没有理由不热爱老师。③让学生深刻理解自己能有今天,还离不开亲戚、朋友、同学的关心帮助,没有理由不感谢自己的亲戚、朋友、同学,没有理由不热爱自己的亲戚、朋友、同学。④让学生深刻理解自己能有今天,是国家、学校、班集体为自己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有了发展的机会,没有理由不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⑤使学生认知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一个人只获取,不回报,不感恩,是自私的表现,是无礼的表现,是不孝的表现,是一种耻辱。⑥一个人如果出现盗窃、抢劫、勒索、吸毒等违法犯罪行为,是对父母养育的背叛,是对老师教育的背叛,是对亲戚朋友同学的背叛,是对祖国和人民的背叛,更是一种极大的耻辱。

(2)从情感方面陶冶学生感恩之情。挖掘蕴涵的感恩思想,把感恩教育融入到课堂中去,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以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3)从实践方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如得到他人的帮助,说感恩的话(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等),做感恩的事,即主动将这种感谢之情化成日常行动,成为一种习惯。

2.引导学生树立目标理想而奋斗

一个人有目标、有理想,就有前进的动力。凡是伟人、科学家、名人,他们之所以成功,因素之一都是有目标、有理想,并为之而奋斗。初三阶段的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对未来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明确和追求奋斗目标,也就能更容易使他们在正常的轨道运行。

参考文献:

[1]李宜江.略论中小学德育内容的层次及重点[J].基础教育研究,2007,(2).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5,11:352-353.

[3]魏书生.好父母,好家教.漓江出版社出版,2005,5:92.

[4]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02).

[5]安保仁.http://www.lwlm.net/mianfeilunwen/2008-07/94848.html.中学实施感恩教育之思考.

[6]陶书和. 明确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9).

猜你喜欢
德育实践阶梯式健康成长
“小步调、阶梯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与实践
好好谁觉,赶走黑眼圈
AAB制吃饭等
习题教学的阶梯式设计
语文阅读能力阶梯式方略探讨
用心沟通 用情呵护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院校德育实践科学路径研究
系统论视阈下德育实践载体的选择与优化
Children and media
A Mother’s Day in the hos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