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教学活动中的心理调控

2009-05-12 09:47
商情 2009年13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心理素质情感

李 杨

[摘要]声乐心理学与声乐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以及个性特征等心理因素,在演唱和教学中常常发挥着重要作用,始终支配和影响着歌唱的全过程。因此,对声乐教学中心理调控功能的探讨,是声乐教学理论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声乐教学 心理调控 情感 心理素质

声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是通过人的思想情感,利用声乐上的各种技能、技巧而获得的。声乐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元的心理过程,其中既有教师作为先导主体的授业心态,又有学生作为接受主体的学习思考;既有师生间教与学的交流,又有通过歌唱艺术实践的审美活动。而心理活动在歌唱发声的各种因素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歌唱的生理结构是由人的发声器官、呼吸器官、共鸣器官、听觉器官、视觉器官组成的。好的歌唱之所以能够使这些器官彼此精密的配合,完全依赖于人的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声乐教学的心理调控功能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双方在一定目的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心理因素的协同活动,共同达到调节和控制歌唱行为的作用效果的过程。

一、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调控功能

1.感知觉的调控功能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声乐技术训练中的感觉,一方面包含有丰富的知觉特征,另一方面着重是指感知系统与运动系统的综合作用感。运用多种感觉机能的互相作用及各种感觉的互相影响,对于提高技术训练效率有着特殊的意义。音乐感觉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东西,歌唱者和教师都要善于利用其他的感觉能力为音乐服务。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就声音谈声音往往很难说清楚,这时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充分利用联觉的作用,采用大量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进行信息交换和感觉移置,将抽象的音乐信息形象化,具体化,从而不但能深入浅出,使课堂内容晓畅易懂,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心情绪和兴奋感,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2.记忆的调控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是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和运动觉的一般经验的记忆。

(1)视觉的记忆。这包括对旋律、歌词的记忆,也包括把歌唱行为的视觉形象记在脑子里,这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最初步的。

(2)听觉记忆。即在内心聚集着一个完整的听觉表象,并随时可能转化为实际的音响。歌唱者在学习的最初阶段,都感到声乐难以琢磨,反复较大。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是因为学生在头脑中没有形成准确的声音表象,或没有对已有的正确的声音表象形成准确的记忆。这就需要歌唱者在反复的练习中,用头脑去思考,用内心歌唱去体会它、记忆它,并达到随意运用听觉表象的能力,直到不但把歌曲的符号记熟,而且把声音的形象记在脑子里。这样,歌者的能力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准之上。

(3)运动觉的记忆。如同任何技能活动一样,歌唱技巧的获得也是一个由有意识向无意识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动觉记忆的逐渐形成,正确活动逐渐巩固,意识行为逐渐向下意识行为转变,最后达到“自动化”的境界,从而形成一定的歌唱行为习惯。

3.想象的调控功能

想象既是贯穿在歌唱训练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又是教学一系列心理活动中的一个中心环节,是一种以表象为特征的思维活动。想象在调控中的作用,是把教学语言和学生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使不能直接感知的歌唱技术作为一个形象实体来理解和掌握它的规律。它是以对教学要求的声音概念的深刻领会和研究为基础的,包含着对歌唱技能的各种感觉体验,为教学中的想象提供某种依据和契机,从而达到对歌唱技巧的感觉更精确的把握及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意境更深刻的领悟和体验。

4.情感的调控功能

声乐学家历来认为:歌唱艺术是情与声两个方面的协调体现。优秀歌唱家的演唱无不声中有情,情中有声。培养和训练学生在情与声两方面建立起自然的联系,是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勿庸置疑,声乐艺术的传情,就是准确地、创造性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是歌唱艺术的灵魂。从声乐教学的心理调控功能的角度观察,在声乐的技术训练中情意的调节和控制功能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二、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调控方法

1.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都会透出情感的信息。要根据一个“情”字,以情绪牵动和激发学生,从而强化学生对情绪控制的积极性。

2.从歌唱练习中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

常听人们说练习歌唱要用“心”,这就是说不仅要专心,还要有自信心。歌唱练习时要专心、投入,不怕困难和挫折,培养自己良好的歌唱心理;从而培养起在各种场合下舞台表演的自信心,心情坦然、声情并茂的完成艺术实践活动。

3.用好的范唱作品激发学生情绪

声乐作品具有很强的欣赏性,教师通过范唱、音乐欣赏,把一些成熟完美的音乐作品展示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4.增加舞台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歌唱艺术是必须面对观众的艺术,培养歌唱的心理调控一定要加强舞台的实践活动。多进行一些公开的演唱活动和舞台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歌唱练习的积极性,在活动中逐渐增强了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心理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总之,音乐的学习动机需要心理的控制和调整,音乐的演唱需要心理的控制和调整,音乐理论的研究也需要心理的控制和调整。声乐教学活动中的心理调控,就是把心理学与声乐教学的技术训练结合起来。探索声乐心理现象能为声乐美学、声乐表演艺术、声乐批评、声乐教育等学科提供科学论据。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邹本初.歌唱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徐行效.心理过程与声乐教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4.

[4]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8.

[5]姚青.歌唱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中国音乐,2000,(01).

[6]邹长海.声乐教学中的感觉训练.华南师大学报,2000,(2).

[7]徐菁菁.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及演唱中的影响与作用.常熟高专学报,2000,(6).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心理素质情感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情感
台上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