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考试焦虑的调查及对策

2009-05-27 06:16贾书丽
新语文学习·教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归因学困生考试

贾书丽

一、问题的提出

考试焦虑,指学生对考试情境所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担忧恐惧的情绪反应。考试焦虑对于机械学习或不很困难的有意义学习和发现学习来说是有促进作用的。对大多数人而言,把焦虑控制在中等程度,有利于学习,严重时就发展成为一种心理障碍。过高的焦虑水平会对学习产生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还可能伴有失眠、消化不好、身体不适等症状。这种状态影响考生的思维广度、深度和灵活性,降低注意力和记忆力。长期的过度考试焦虑不但严重影响考试的结果,还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小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已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如何把焦虑控制在中等程度,如何采取一些有效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在考试阶段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实践意义。鉴于以上考虑,我在我校六年级进行了一次考试焦虑程度的调查。

二、组织调查

1调查对象:建国路小学六年级337名学生。

2调查方法:主要采用调查问卷法。

3调查过程:

(1)调查问卷—《考试焦虑量表》(该量表共33项,采用4级计分法,0-24分为镇定;25-49为轻度焦虑;50-74为中度焦虑;75-99为重度焦虑。)

(2)结果统计:试卷全部回收,组织教师对学生测试结果运用上述计分法进行分值统计,并找出问卷得分50分以上的学生以备团体或个别性的干预。

三、调查结果与原因分析

1从分值来看,中度以上焦虑者比例较高。

从表1可以看出,镇定的学生居多,轻度焦虑者次之,分别达到40%和39%。结合与任课教师的交流,调查结果比较符合该部分学生的情况,这部分学生在考前心态较好,考试焦虑程度低,适度的焦虑对他们的考试也能起到好的促进作用。而中度焦虑以上的比例达到了21%,这表明这部分学生正处于较严重的考试焦虑之中,如果不及时干预,中度焦虑可能发展,乃至引发考试障碍。

究其原因,主要是紧张的教育环境造成的,多数家长或老师有意或无意对学生的学习提出过高要求,超越了他们的承受能力因而形成了过度的心理压力,造成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或者学习效果较差者容易产生考试焦虑。随着学生进入毕业班,学业压力越来越沉重,考试的意义越来越重大,学生极易产生焦虑,经历过重大失败的学生尤其容易引发焦虑。同时,考试焦虑与心理、生理状态呈负相关,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则更容易产生考试焦虑。

2从性别上看,考试焦虑的女生比例高于男生。

在汇总过程中,我们将中度焦虑以上的68份问卷按性别分类,从表2可以看出,女生考试焦虑的比例为57%,略高于男生的比例43%。

究其原因,主要是男生相对来说性格外向,活泼好动,遇事拿得起放得下,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强,自信心足。女生性格内向,文静,常常一个问题东想西想,放不开,前怕狼后怕虎,心理承受力差,缺乏自信,总担心考不好。另外,小学阶段女生比男生发育早,生理变化的同时,心理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部分女生月经来时出现恐慌、害羞,如果这时恰逢考试,就会增加考试焦虑程度。

3从成绩看,学优生、学困生的焦虑程度高于中等生。

我们以某次统一考试成绩为基准,对中度焦虑以上的68份学生问卷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通过与平时测试的资料对比,学优生和学困生考试焦虑的比重和中等生的人数相去甚远,绝大部分集中在前者,这也表明,这些学生平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很大。考试焦虑和抱负水平呈正相关,因为学优生对自己要求高,期望值大,总想精益求精,同时也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失误,导致了此类学生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考试焦虑与考试失败经历也呈正相关,学困生考试挫败,导致他们一面对考试就紧张,产生畏惧感和自卑感,总担心自己考差后,无法接受家人的责备、同学的目光等。

4从成绩看,学困生在镇定程度中的比例较高。

我们以某次统一考试成绩为基准,对测试结果为镇定的136名学生的问卷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测试结果为镇定的人数占全年级的40%,学优生在其中占49%,学困生占其中27%,比中等生所占比例还要略高,算是非正常的数字了。对于机械学习或不很困难的有意义学习和发现学习来说,适度的焦虑是有促进作用的。学困生通常在学习成绩上较为落后,按正常的考量,经常性的测试与相应带来的心理刺激,他们应该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的,所以,过于镇定是非正常的。究其原因,可能对待学习的态度还不够端正,也可能是长期处于学困生的位置,让他们习惯了这种刺激,而变得毫无斗志,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对学习的结果无动于衷。因此,这种情况所占比例较高,是值得引起教育者重视的。

四、教育对策

(一)对学习焦虑水平过高的学生,应适当“减压”。

1正确对待考试成败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把成败得失归之于某种原因。心理学上叫做“归因”。有些学生之所以形成自卑心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对学习中成败得失的归因不当。学生的归因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外部归因和内部归因。具有外部归因特征的同学认为自己学习成绩的好坏受运气、他人、任务的难度等这样一些复杂和自己难以预料的外部因素主宰和摆布;具有内部归因特征的学生往往把学习上的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努力的程度,把学业上的失败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学习不认真”“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等等。学生的不同归因,影响着他们的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作为一名学生要善于对学习中的成败得失进行正确的归因。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成功或失败时把主要原因归之于内部的努力,有利于激发学习责任感,提高学习努力的程度,克服自卑心理,形成较强的成就动机。

2扬长避短

人总有长处和短处。教育学生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不要因为自己的失败而怀疑自己的全部能力。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有的考生语文成绩好,或者英语成绩好,应该发挥这方面的优势,刻苦学习,深入钻研,力求把这些知识理解得更深、更透,掌握得更牢,从而为选择符合自己特长、能力和兴趣爱好的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学得不好的功课,要下功夫去弥补。不要让它们拖后腿。

3从成功的学习开始

对于自卑感较强的学生,拟定的学习目标要切合实际,必须是经过努力能达到的。学习时要考虑所学教材的顺序性和难易性,所学内容要适合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是自己能够掌握的,以保证自己的学习从一开始就获得成功。成功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提高学习能力,促使他们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4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学生由于过度的脑力劳动引起情绪烦躁紧张时,教师或家长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缓解学生的情绪。例如,听音乐、散步、打球、看电影、骑自行车等正面而有意义的活动,都可以使紧张烦躁的情绪松弛下来。

教会学生使用“自我暗示法”。自我暗示法是以语言对自己施加的心理卫生、心理预防及心理治疗的方法,即“自我教育”“自我说服”。比如:当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急躁厌烦时,可以自言自语:“不要急躁厌烦,急躁厌烦无济于事,只会有害无益。只有刻苦用功,坚持不懈,才会取得成功。”多次重复类似语言后。就会心平气和,安静下来。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从而摆脱不良情绪。

5合理发泄

当学生不能调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可引导学生用语言或适当的行为进行宣泄,以求得内心的平衡。例如,遇到伤心事时,大哭一场;激怒时,对着沙袋或墙壁痛击一阵。教育者必须注意的是,当学生产生不良情绪,欲采取发泄法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增强自制力,不要随意发泄不满或者不愉快的情绪。要采取正确的方式,选择合适的场合和对象。例如,可以找校心理咨询老师尽情诉说心中的烦恼、怨恨。

(二)对学习焦虑水平偏低的学生,应适当“加压”。

1明确学习目的,调整好心态。据调查了解,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目的还不明确,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心态去学习。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甚至认为是别人“要我学”,这种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必然导致成绩相对滞后。具体表现为不愿意学习,没有上进心,学习拖拖拉拉,有时还忍不住要在学习时间看电视、玩电脑、听歌曲。作为教育者,首先要傲的就是促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可以通过谈话法、举例说明法、创设情景启发引导法等各种方法来激发学习动机。比如,和他们一起制定一个客观的标准。在行动上就用这个标准要求他们。告诉他们平时做作业也应该像考试一样按时间完成,不要随便听音乐、吃东西等。使他们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变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2与家长多沟通,提升家长素质,调整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合力构建一个和谐、宽松、愉悦的氛围,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考试焦虑程度。家长对孩子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才能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家长应该在了解孩子现状的情况下,对孩子有一个恰当的期望值。而很多家长,平时对孩子缺少关心,对孩子的学习现状并不了解,只有到了考试的时候,才想起对孩子提出要求。这些要求往往过高或过低,直接造成孩子焦虑过度或焦虑过低,影响学生考试心态。所以,家长素质提高了,家庭教育的力度自然就加强了。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尽自己所能,在可能的范围内,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辅导,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联谊会等各种渠道,与家长探讨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家长们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以上所提倡的改善考试焦虑的教育策略,与教师、家长、社会及其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为了达到更优化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激励、谈话、开讲座、家访、小团体干预、个别心理咨询等多种手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让过度考试焦虑的学生正确面对考试,重新认识考试的作用,掌握应对考试的方法,学会使用考前调节心理的“小绝招”,早日摆脱考试焦虑的心理困扰,融入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中,真正地体味学习的乐趣。

猜你喜欢
归因学困生考试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虐待对儿童归因风格的影响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把失败怪罪给别人?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