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09-06-07 11:10陈彩琼
现代教育信息 2009年5期
关键词:营造氛围人文教育运用

陈彩琼

【摘要】新世纪,中学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传统的语文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已不相适应现代语文教学发展的需要。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主动探究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还应该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健康个性和人文精神。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人文教育的研究,从营造人文氛围、渗透人文精神、体验与探究相结合等方面谈了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人文教育、语文教学、营造氛围、运用

Humanities educa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 utilization

Chen Caiqiong

【Abstract】

The new century, the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entered a new time, the traditional language education thought that the education content and the method, did not meet the modern language teaching need to develop.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akes a basic subject, requests the teacher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not only need pay great attention the student knowledge the initiative inquisition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raise, but should also seep the humanities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raises student's perfect personality, the healthy individuality and the humane spirit. The author unifies many year teaching experiences and to the humanities education research, from the building humanities atmosphere, the seepage humane spirit, the experience and the inquisition unified and so on aspects to discuss the humanities education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utilization.

【Key words】Humanities education, language teaching, building atmosphere, utilization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时代,全球化和知识化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越来越依赖于教育的发展。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应有意识进行人文教育。实施语文人文教学要在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新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来进行。

1.人文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长久以来,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忽略了对人的生命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语文教学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的人文学科,它特有的人文品格传递着“爱国主义思想、人格的价值观念、人际和谐的思想、社会的责任观念”。因此,语文教学要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但更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健康个性和人文精神。

2.人文教育要结合初中学生特点

初中学生处于生理上的“激变期”,初中生身体器官的发育和激变,生理机能逐步向成熟过渡,以及由小学升入初中后,新的学校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促使他们心理的各个方面也发生重大的变化。初中学生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明显提高,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远比小学生能够自觉地、独立而专一地完成观察或其他学习活动。有研究证明初中学生区别各种色度的感受性比小学一年级学生高60%,初三学生甚至超过成人的水平。15岁前后,听觉感受性也可以超过成人。

初中学生记忆力的发展是人生记忆“高峰”的前奏。如果教育有方,其记忆力会获得较大的发展。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前者仍起重要作用,而后者则逐步占主要地位,处在一个质变时期。这对初中学生心理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初中阶段的学生,随着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兴趣的扩大和言语的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也加速发展,而且想象中的创造性成份逐步增加。因此,对于初中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3.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3.1把握好情感教育这个核心

对初中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从学习人文知识到培养人文能力,最终达到树立人文精神的目的。课堂渗透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本课题组研究成员从语文、化学、物理、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等学科的具体授课出发,开展了研究,对于各门课程能够进行人文教育的切入点进行的深入细致的分析。情感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离开情感,就不能造就人的精神世界。人文素质教育伴随着的情感教育的内在过程包括:情动——感受过程;体验——理解过程;价值体系化——人格化过程。简言之,即感受——共鸣——领悟——个性倾向四个层次。语文人文教育要求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由情入理、情理结合。

3.2营造人文氛围

打破传统课堂的“教师本位”的惯例,转而向"学生主体"和"互动本位"尝试。这需要课堂讲解采取以学生分组讨论和师生对话的方式,结合学生的读后感,讨论文章所反映的事件的背景、过程、人物行动、意义等,使学生能够进行史料组织和表达的训练,增长历史知识、补充文化常识、修养道德情操。比如,让学生讨论《扁鹊见蔡桓公》的思想意义,可以通过学生分组进行组内讨论,在不同观点的交锋中,让他们明白:讳疾忌医必将带来灾祸、固执己见不听取善意建议会招来恶果的道理。

3.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语文教材中的不少作品是文质兼美、富有人文内涵的当代名篇佳作、古代经典之作。教师在授课时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人文精神,使师生共同处于一种植根于语文人文精神的人文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之中,相信将会使学生在精神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朱自清的《背影》,这些文章文质兼美,教师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博大的胸怀、高尚的人格,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只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中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

就语文学科而言,古诗文单元可以较多的渗透人文,古诗文教育的实现形式包括课堂教学、学生自学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也可以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形式,以人文知识为内容,调动课堂。课外阅读的引导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是结合所学课文篇目,有目的的推荐与课文体裁或题材相关的篇目,指导学生阅读。二是开设阅读课,在课堂上集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组编写的《时文美文》以及《诵读诗文集》的相关附录上均推荐了具有人文品味的篇目。此外,结合语文版教材的相应参考资料上,也有不少推荐的篇目。

3.4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的一个重要领域,作文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过程。如《难忘的一件事》,有位同学写看见街道上一只可怜的流浪狗,身上有一个很明显的脚印,作者对这只可怜的流浪狗寄予了深深的同情。文章的结尾处小作者写道:“希望有更多的人给这只小狗一点吃剩的食物,我希望不再在垃圾桶旁看见这可怜的身影,听见它凄凉的叫声。”对弱者的同情、对生命的关注中表现出来一个孩子善良的心。学生在学习中含蓄或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价值判断时,作为老师要及时的加以正确引导,收到了明辨是非、净化心灵、纯洁道德的效果。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所做出的正确判断、积极评价、科学引导,也会对学生的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的人文精神得以提升,生活品位和道德得以提高。

3.5体验与探究相结合

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引导学生接近自然、善待自然。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接近自然、探索自然、建立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比如,让学生调查“母亲河水资源状况”时,让学生亲身到学校旁边的塘河取样,到水文、地质部门请教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水质分析,查阅大量的资料,最后写出研究性报告,并进行小组竞答。整个调查过程不仅让学生得到相关数据的理性认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接近自然、探索自然,并且用自己的行动保护自然和环境。

将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初中语文教育工作的一项长久课题,在语文学科的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情感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离开情感,就不能造就人的精神世界。笔者从初中语文教学的角度,对本学科进行人文教育提出一些看法。希望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导向,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热爱生活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宏、沃建中:《中学生学习动机类型及其学习能力评价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第1期

[2]王升:《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3]陈思和.《人文教育的位置》.[J]中国电化教育.2006

[4]《新语文课程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

[5]《中学语文教材和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

[6]刘华山,《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心理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收稿日期:2009-08-27

猜你喜欢
营造氛围人文教育运用
搭建支架发展“说”“写”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分享之路,从小起步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开展科学绘本活动建构生动课堂探研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