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财会专业学生珠算技能水平

2009-06-07 11:11孙志军
职业·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珠算财会右手

孙志军

珠算是利用算盘这一古老工具,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一种计算技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财会专业的一门技能学科。珠算是学生看数、拨珠、写数的有序的过程,准而不快是低效劳动,快而不准是无效劳动,笔者认为,每一个环节都要争分夺秒,动作要协调、迅速。要做到这一点,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从思想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上第一节珠算课时,就要向学生讲解珠算的发展史,使学生认识到,珠算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瑰宝,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的发明创造,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珠算是在与多种算具、算法竞争中,不断完善的一种先进的计算技术和计算工具。珠算科学实用、操作简捷,即使在电子计算机极为普及的今天,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计算机与珠算并不矛盾,各有所长,相得益彰。特别是珠算的某些计算功能,以及其教育启智功能,更是电子计算机所不能取代的。

财会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财会工作人员基本素质的人才,即达到四个“一”的标准:一本好帐、一把好算盘、一笔好字、一手好文章。一把好算盘,就是指要把算盘打得又快又准。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全国珠算协会珠算等级考试,取得证书,这也是以后从事财会工作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抓好基本功训练

珠算基本功训练,要天天抓,扎实,过硬。第一,在坐姿上,两脚要平放,头要端正,身体要坐直,胸离桌子一拳远,把试卷放在算盘的下面。第二,握笔时,要教育学生养成先握笔再打算盘的习惯。正确的握笔姿势有两种,一种是夹握,即把笔的上端放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笔尖放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打完题目以后,大拇指把笔往上一推,就可以写答案了;另一种是全握,右手握住笔,笔的上端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第三,两手分工,以右手拨珠为主,左手用食指摁清盘器;然后,稳住算盘;必要时配合右手,如进位,退位用左手,试商用左手,右手打本位等。第四,天天进行十分钟写数码字的练习。第五,进行指法操练,如打百子练习,打定数练习。训练学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拨珠到位,既准又轻。

三、讲最好的方法

珠算的方法有很多种,笔者在讲解时先进行分析研究,从中精选出学生最容易接受、最容易掌握的、最简单的一种。例如,在教加减法时,笔者根据加、减的涵义,引导学生总结出拨珠操作的规律:加,就是从外珠中把表示加数的算珠拨靠梁,够加“直加”;如果下珠不够加,就“加五减凑”;如果本档不够加,就“减补进一”;再如减法,就是从内珠中把表示减数的算珠拨离梁,够减“直减”;如果下珠不够减,就“减五加凑”;如果本档不够减,就“退一加补”。记住二十个字就记住了所有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方便简单。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定数练习,就很容易掌握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总是选择最简单的方法,选取典型例题,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加减算的方法有很多,如一目两行法、一目两行穿梭法、一目三行法、一目五行法、一目五行弃九弃十法,把每一种方法都介绍给学生,讲解它们的优缺点,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推荐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四、运用多种训练方法

珠算的训练是非常单调枯燥的。在训练中,笔者积累了一定经验,尝试运用多种训练方法,交替进行,尽量增加趣味性。

1.定时练

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笔者要求学生每天早、中、晚到校时,首先进行15分钟的定时练习,快中求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速度达到一定的要求,笔者又提出更高的要求,准中求快。要注意的是,每次训练的时间不宜不长,这样不容易引起大脑疲劳,而增加训练次数,反复练,练反复,有利于形成和巩固条件反射,促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技能。

2.定量练

每种方法讲授后,笔者都布置学生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只有达到了一定的训练量,通过重复的规律性的动作操练,学生才容易掌握技能,熟能生巧,提高效率。

3.定标练

每次训练前,笔者都要求学生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并将自己最后的成绩与目标进行比较,便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找出差距。另外,笔者还经常带领学生观看珠算大赛的视频,开拓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从而精益求精,积极上进。

4.以比赛促成绩

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对学生每天的成绩记录下来,公布上墙,比一比谁的进步大,每周一次竞赛,颁发奖品,鼓励学生,在班级形成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局面。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职业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珠算财会右手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 新中国珠算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 清代珠算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珠算与《数术记遗》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
左手和右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