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的思想偏差及矫治

2009-06-07 11:11庄海宁
职业·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职校高职生偏差

庄海宁

高职生头脑中存在与社会发展和自身思想健康发展相排斥的各种错误思想倾向,这些错误思想尚未定型和典型化。当前,我国职业学校部分学生存在思想偏差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些思想偏差所产生的危害也是不言自明。

一、高职生思想偏差种类与危害

高职生思想偏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倾向

一些高职生认为,职校毕业生找理想的职业难,所学的知识技能未必用得上,读书前景无保障。在这种思想倾向影响下,他们便产生了厌学心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和上进心,对待学习只是被动地应付,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2.悲观主义思想倾向

高职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技能性人才,只要学有所成,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然而,有些高职生却认为,到职校上学本身就意味着与同龄人竞争的一种失败,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将来在职场上更无力与那些上了普高,又上了大学或研究生、博士生的同龄人相竞争,瞻望前途,心灰意冷。于是,他们的思想常常陷于苦恼和失望之中,成为一种压抑自我的沉重的精神负担,丧失了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3.实用主义思想倾向

职校的学习是实用性的,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用实用主义的态度来对待职校的学习。目前,在职校的一些学生心目中,认为政治课、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是虚的,是无用的,唯有技能才是实的、有用的,无用的就不学或少学,有用的就认真学,这就在学习方面实际上形成了实用主义的思想倾向。在这种思想倾向驱使下,有些高职生对理论学习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人为地割裂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导致学习无法持续和深入下去。

4.个人主义思想倾向

一些高职生认为,个人的一切靠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什么情况下,个人都是最主要的。这些高职生为自己考虑得多,为他人、集体和社会考虑得少,有时为了一已之私,不惜损害他人与集体的利益,危害他人、危害社会。

5.享乐主义思想倾向

一些高职生认为,过去条件艰苦,需要艰苦奋斗,今天社会发展了,生活条件逐步好起来了,何必没苦找苦吃,能享受的何必不享受,在这种想法支配下,在他们头脑中逐渐产生了享乐主义思想倾向,学习上不刻苦,生活上怕吃苦,劳动中怕艰苦,职业选择中畏惧工作繁重的职业。在校期间,他们的主要精力和费用用在穿着打扮、吃喝玩乐上,荒废了学业,浪费了教育资源。

6.不问政治的思想倾向

有些高职生认为,政治是领导人的事,我们也不想当官,只要不违法犯罪就行了。于是,他们在政治上不求上进,对时事政治漠不关心,政治理论学习反感,德育活动不愿参与,认为这些都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久而久之,他们的个体政治思想素养远低于同龄人,政治思想隔入混乱之中,缺乏理想和信念。

一些高职生还存在着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法制观念淡薄等思想偏差。

二、高职生思想偏差形成的原因

高职生思想偏差是他们长期生活实践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他们的头脑对现实生活错误反映的结果,也是他们思想不成熟的具体表现。

1.受自身认识能力和水平的限制

正值青春期的高职生,其心理发育处于不成熟状态,尚不具备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的能力与水平,往往会产生思想认识上的的偏差,读书无用论、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想偏差的形成无不与他们的认识能力和水平有关。这说明,他们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2.来自社会的消极影响

面对多元化的意识形态,不少高职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可能受到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在头脑中产生诸如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相抵触的错误思想倾向。当今我国社会在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良社会现象和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以权谋私、个别党员干部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和社会分配不公、就业形势严峻、贫富分化明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思想尚不成熟的高职生产生极大影响。另外,社会生活中一些文化垃圾对高职生思想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3.家庭教育的缺陷

一些高职生所受的家庭教育是不是完善的。主要有以下缺陷:首先,父母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其次,家庭教育方法简单生硬,子女不易接受,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再次,父母关注子女的生理健康多于心理健康,忽视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最后,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对他们的要求无条件接受。再者,父母不注意培养子女吃苦耐劳的思想和热爱劳动的习惯。

4.学校德育工作不到位

无论是职业学校还是普通中小学,由于来自学生家长、社会和自身生存发展的种种压力,往往突出智育,把学校有限教育资源主要投放到智育方面,德育方面的资源投入相对不足,这是其一。其二,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种种挑战,诸如学生思想活跃与复杂多变、信息网络化、市场经济、社会生活中消极因素对在校生的影响等,这需要学校德育工作予以积极应对。而学校德育工作现状表明,对有些挑战是能够应对的,对有些挑战的应对则是力不从心。其三,学校德育自身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途径、形式等方面还未能做到大胆创新、与时俱进,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对学校德育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

此外,市场经济、信息网络的负面效应和高职生群体内部存在的消极因素会对高职生思想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高职生思想偏差预防与矫治

要防治高职生思想偏差就必须从消除其形成原因着手,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大力协作,形成德育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政治教师可以专职德育工作者的便利条件,凭借政治课教学育人的独特优势,充分利用网络的整体功能,协调各方,在防治高职生思想偏差的过程中发挥主导性作用。

1.在自身工作岗位上发挥主导作用

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防治高职生思想偏差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政治教师应疏通“主渠道”,坚守“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履行职责的同时,注意发挥自身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主导性作用,努力做好防治高职生思想偏差方面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要创新教学思路,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增强吸引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过程中,克服其厌学心理,使其乐意接受教育。这是教师发挥主导性作用的前提条件。在教育过程中实施教学目标时,始终要注意德育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资源,并与学生思想巧妙地联系起来,设置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触动学生心灵,逐步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和思想觉悟,促使他们的思想向好的方面转化。这是政治教师在防治高职生思想偏差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的关键之所在,是其教育人基本功的集中体现,也是评价政治教师教学质量优劣的依据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恰当地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以民主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营造浓郁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学会学习,培养自我修养的自觉性,使他们筑起一道矫治自身思想偏差的思想防线而终身受益。这是政治教师在防治高职生思想偏差方面发按主导作用的最终目的之一。构筑高职生的思想防线,至为重要的是,政治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帮助他们树立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一分为二地看待自我、家庭和社会,充分利用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中优质资源发展自己,识别和防范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方面存在的不利自身健康发展的消极因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治高职生思想偏差。

2.在德育网络中发挥主导作用

在防治高职生思想偏差过程中,政治教师应把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内在地结合起来。为此,政治教师可以利用德育网络资源共享这一功能,充分利用校内和社会德育资源,广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社会,使他们的思想得到升华。政治教师可以把政治教学的空间扩展到校内和社会,其时间可延伸到课外,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首先,政治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校内德育资源,与政教、团委、学生会、教学等组织以及科任教师建立经常性联系,共同开展有利于高职生身心发展的德育活动,营造和谐校园,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引导高职生思想健康发展,达到有效防治高职生思想偏差的目的。其次,政治教师可以主动与学生家庭、社会各方主动发生联系,整合家庭、社会、学校三者中的优质德育资源,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方互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思想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诸如实习锻炼、参观访问、座谈讨论、社会调查、社会服务性劳动等,将课堂理论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理论内化为学生的政治信念并外化为学生的行为,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和防治思想偏差的最佳效果。

3.在信息网络中发挥主导作用

政治教师应掌握信息技术,开辟信息网络这个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的优势,在网络平台上与高职生互动交流,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信息网络,利用信息网络的积极因素发展自己,同时抵制其中消极因素对自己思想的侵蚀;并积极主动地向高职生宣传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交流和心理咨询,将网络平台变为真正的思想教育阵地,使之成为高职生的“天使”而不是“魔鬼”,达到预防和矫治高职生思想偏差的目的。

预防和矫治高职生思想偏差是职校德育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事关高职生个体和谐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政治教师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为本,努力做好高职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大防治高职生思想偏差的力度,将高职生思想中的不健康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其由量变引起质变,最终将高职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建设者。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职校高职生偏差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两矩形上的全偏差
我的职校我的梦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关于均数与偏差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
为职校设立“职业体验日”叫好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