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教学的改进

2009-06-07 11:11崔晓玲
职业·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计划教材高职

崔晓玲

高职教育是近年来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教育之一,它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教学方面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要大胆地进行实践和尝试,使高职教学完成一定的改进,培养和造就新时代的高职人才。

一、高职教学存在的弊端

1.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过少且教学计划过于空洞

我国高职教育教材的来源,一是借用本科教材,二是沿用专科、原成人高校和中专教材,内容陈旧、版本偏老,更缺少配套的实训类教材。另外,许多专业的教学计划难免过于教条,且课程重复很多,有时候甚至出现不同的专业上同一门专业课的情况;或者是一个专业的学生,只学本专业的知识,对于外专业的知识根本没有接触的机会,这样也就减少了许多有天赋的学生发挥的空间。

2.只注重理论教学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误导,许多高职教育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的都是单一的书本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不能够发挥特长,学生就没有足够的空间展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必然会造成学生上课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

3.师资队伍结构比较单一,授课方式过于呆板

高职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这方面有所建树的教师还很少,什么样的教师适合高职教学,还在探讨之中。就过去而言,基本采用本科老师兼职教学,上课的时候也是用要求本科学生的标准来要求高职学生。许多教师采取的都是讲学形式来讲授高职的课程,教学工作还在遵循传统模式,很少与学生互动,只是一味的“我说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记”的方法;再者,上课的时候,学生听到的都是书本上的东西,看到的都是黑板上面的字迹,完全没有新意,这也就造成了“你说我睡,你问我忘,你写我抄”的课堂现象。

在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的流动性增强,变换的速度加快,高职教育必须兼顾对学生就业和综合发展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教学不能照抄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崭新的高职人才培养观、质量观。

二、当前高职教学的可改进之处

1.加强专业教材的建设且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

高职教学要有包含高新技术、高水准的教材和讲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信息,并把它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催化剂,不断注入到教材和讲义中去,确保教学内容对过去具有诊断性、对现实具有指导性、对未来具有预测性,这样才能真正带领学生紧跟科技的发展。另外,在教学计划上要做必要的调整,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本着“宽基础、活模块、精专业”的宗旨,冲破专业的限制;以社会需求为主,在基础课的基础上,加入专业课、选修课以及跨专业选修课,保证在学够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对市场需要的适应能力。并且有选择地开设计算机、实用语言等特色课程,充分满足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需要。

2.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单纯的理论不能适应高职学生的要求,学生对于一些专业知识已经详尽地掌握,他们的弱项是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因此,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就要在实践方面有所加强,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着重在实践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并且要开展合适的校园文化活动,诸如演讲比赛、计算机操作比赛、社会调查等,以此来培养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发布更有用的信息,供大家学习,促使一道进步。另外,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也绝对不能放松,要保证高职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使他们成为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人才。

3.尝试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把学生推到主体位置,学生自选实验课、选择和组合仪器设备、确定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教师只在提供实验资料、解答实验问题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服务。

4.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形象的画面、清晰的文字、甜美的音乐、亲切的语言,创设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情景,全方位吸引学生的感官,让他们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5.注意教学技巧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设计一些“悬念”,注意启发学生,这样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实践化,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作者单位:河北省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教育培训中心)

猜你喜欢
教学计划教材高职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深度学习与启示——以美国《埃及金字塔》教学计划为例
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美国史教学计划”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制订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