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行业发展需求为依据的高职服装教学课程改革

2009-06-07 11:11郎 洁
职业·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课程设计能力

郎 洁

高职服装专业必须改革教学模式,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具有实用性、应用性、创新性、综合性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只有进行深层次的课程设计,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职业教育学与教的现状。能体现这些新学习理论的课程模式是项目课程。

一、项目课程

项目课程定义为“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可以理解为师生为了共同完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而进行的“项目”的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分析能力。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实用技能和知识创新,有效地建立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展示现代服装专业“以能力为本”的价值方向。

二、项目课程实践

1.策划

(1)项目与任务的对接模式。采用循环式,课程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的系列典型产品为主线展开,每个项目都包括该门课程全部任务所构成的完整工作过程。本课程需要学生学会完成服装设计的四个工作任务(调研、款式效果图、样板、样衣),可从简单到复杂设计项目。随着项目的推进。学生的设计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2)精心设计项目。服装设计是一门涵盖知识非常广泛的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均强的学科,很多理论需要在大量的实践中理解和领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主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绘画能力、设计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教学中的项目设计很关键。

本课程的项目是并列式的,每个项目均可以独立操作完成。因此本课程采取了从传统到现代的编排课程思路。编排顺序为:童装设计→女装设计→男装设计→职业装设计→针织服装设计→中式服装设计→内衣设计→品牌服装设计。

模拟项目虽缺乏真实感,但能充分满足课程实施的需要,因而在项目课程设计中是经常采用的。如2008北京奥运时代背景的以“期盼”为主题,采用针织和梭织面料相结合设计一系列实用装;在“内衣设计”环节,以“东方元素”为主题,采用合适面料和蕾丝等辅料设计一系列装饰内衣或家居服;在“品牌服装设计”环节,将模拟产品开发设计与企业形象设计列入课程设计计划,针对品牌、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写出调研和分析报告、模拟其市场定位和风格进行设计,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整个设计过程。在课题中可以将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发挥各自优势,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协同意识以及发现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找到自我、发现自我,使其学习更有动力和方向性。

真实项目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企业产品技术标准的体验、对“工作压力”的体验等。如为本校运动会设计会徽、宣传口号、系列会服;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参加行业设计大赛等在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

2.实施

(1)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教师的主导地位,即组织、引导,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引导作用在于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与方向。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启发。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工作过程,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2)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开发其创新能力。艺术教育注重个性发展,发扬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定位,拓展自我优势,让他们的思维动起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让学生作反思,促进其持续学习能力。学生在完成项目后要求他们进行自评、互评。学生自评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其作用是重视学生学习主体,重视学生的反思,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互评让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共享,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以及提出改进意见。

(4)让学生“闯江湖”,提高其实践能力。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可与几家用人单位挂钩,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合作基地。让学生以服装设计人员的身份到产学合作单位或工作室参与服装的设计,做到“实题实做”,以实践教学促进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作者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课程设计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