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职专业课程有效教材的编写

2009-06-19 05:53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高教 2009年9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

王 伟

摘 要:本文认为“有效教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捷径。针对中职专业课程的教学,探讨了“有效教材”的内涵,讨论了“有效教材”的目标结构和组织模式,提出了“有效教材”的“目标金字塔”结构和“任务链”模式。

关键词:有效教材 有效教学 目标金字塔 任务链

一、“有效教材”与“有效教学”

实现“有效教学”,可以从改进教学方式或改进教材着手。效率通常有时间要求,对中职专业课程教学而言,为尽可能快、尽可能广范围地实现“有效教学”,笔者认为,从改进教材入手是一条捷径。

先看一个例子。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中餐馆经营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大厨的技艺水平。我们可以对比反思一下洋快餐进入中国并取得成功的现象。事实上,这些洋快餐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是因为他们在食品加工中严格执行工艺标准,使得在同一标准下制作的产品具有完全相同的特性,从而隔离了厨师技艺差异对食品风味的影响。这里,厨艺好比教学艺术,标准化工艺流程则好比标准化教材。教学艺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速成的,在有效教学活动中,仅寄希望于教师的教学艺术的提高,显然是不现实的,不具普遍意义。但通过组织资深教师,跟企业单位以及教育专家协作,在有限时间里编写出一部“有效”的教材,以此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则是现实可行的。因此,开展“有效教学”活动,重点要放在“有效教材”的编写上来。

再考察一个有目共睹的成功案例。印度APTECH的教育培训模式引入中国并取得成功,关键因素在于他们开发了整套的有效的培训教材。他们的培训对象可以是基础很差的“白丁”(这跟中职学生的状况比较接近),他们的培训教员既有程序员(资深的和一般资质的),也有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这跟中职专业课程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比较接近),但最终学生通过学习都能掌握相应技能,毕业后即能上岗工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那套既贴近工作实际、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的标准化教材和教学流程。

二、什么是“有效教材”

一般而言,实现了预定目标的教材就是有效教材。对中职专业课程教材而言,这个预定目标可以锁定为“学有所用”“学有所成”以及“学有所长”三个方面。

首先要求“学有所用”,即所学的技术或技能正是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还需要“学有所成”,即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学得会;另外,为着学生将来的发展,有效教材还应做到“学有所长”,即对所学技能有所体会和收获,形成触类旁通的技术专长。“学有所用”与“学有所成”是对绝大部分学生的基本要求,“学有所长”则是对部分学生较高层次的目标要求。

因此,教材的有效性可以参照下面的因素来判定:

1.是否提出了明确的、与实境工作对应的学习目标;

2.学习目标是否涵盖了相应职业的工作任务范围;

3.学习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4.是否包含培养心智技能的内容。

简而言之,“有效教材”就是面向工作实际、面向学生实际、面向学生将来的教材。

三、“有效教材”由谁来编写

显然,“有效教材”不可能是部分教师闭门造车的产物,而应当是由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协作,集众人智慧的结果。

按照“有效教材”的内涵概念要求,其编写者应当由以下人员组成:

1.生产一线人员

实际工作岗位的职业人员(工人或技术员等),他们熟悉岗位的工作任务需求,以及相应的技能要求,了解岗位的发展需求,可以为教材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确定目标的层次结构;

2.教学一线教师

教师的特点是熟悉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熟悉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可以根据学习目标为教材设计教学项目,安排教材内容的组织顺序,设计测试考评环节等;

3.职教专家

教育理论的研究者熟悉教育规律和学习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从理论层面确保教材的内容、组织、结构上的合理性,使教材更规范。

教学一线教师是“有效教材”的主要编写者。教师到生产一线,与职业人员沟通,了解工作任务需求,并将任务需求转化为技能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职教专家的意见,设计并组织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与职业人员的联系,确保教材内容贴近工作实际,并随时接受职教专家的指导,使教材内容及其组织安排符合教育规律和学习规律。

四、有效教材的目标结构

“有效教学”是“教”与“学”互动的结果,教材内容需要通过学生“学”的过程才能转化为他们的技能。心理学表明,学习的成功感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过低或过高的学习目标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个体相差较大,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同一专业的不同班级,其学习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教材中各环节的学习目标不宜设置统一的标准。

为适应中职学生的特点,教材的各个学习目标可以设计为如下阶梯形的层次结构(见图1):

这里,技能是指具备完成某项具体实境工作任务的能力;知识是指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而必须了解或掌握的技术知识;能力则指在具备技能和知识后形成的综合运用能力;素养则指在相关工作领域的融会贯通能力。

这是个目标金字塔。技能是金字塔的底座,是对全体学生的目标底线,是胜任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素养位于金字塔的顶部,是学生奋斗的方向。不奢望通过教材就直接把学生送上塔尖,但要求教材至少提供推动学生迈向塔尖的方向和动力。

这个目标金字塔,用来驱使尽量多的学生,在其可接受的程度范围内,尽可能地、或多或少地掌握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如同登山一般,让学生努力爬到自己所及的高度,普遍收获不同程度的成功喜悦。

五、有效教材的组织结构

1.以任务为核心,以实践为主线

“以任务为核心”,是指教材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为任务项目形式。这里的“项目”是指具有明确目标的完整的教学过程。与传统的先讲理论知识,后做练习、训练的学科体系的教学不同,“任务式教学”首先提出本教学环节完成的任务,这个任务可以是练习任务、训练任务,或者直接就是实际的工作任务;随后安排与为完成该任务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以及讨论、测评环节等,整个内容围绕“任务”而展开,并为“任务”服务。这样的设计安排使得本教学环节的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学生注意力转移到“任务”上,容易收获成功,教学效果也容易定量评价。

“以实践为主线”,是指教学环节始终让学生动手参与。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习得”操作技能和技术知识,这是一个学生自我加工的主导过程,符合大多数中职学生的智能心理结构和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

2.任务链模式

为适合学生的学习基础,教材内容可以组织为“任务链”模式。链头是练习任务;链尾是工作任务;链中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训练任务。

练习任务→训练任务→工作任务

输入→输出

行为→建构

任务链

练习任务→训练任务: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即通过对任务片段的反复练习,不断输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某种连接,从而获得技能。要注意的是,练习不可过少或缺失,以免中职学生由于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不足而产生学习困难;练习也不可过度,以免“熟而生厌”“熟而生笨”。

训练任务→工作任务:基于建构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即以相对完整的模拟任务或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以自己观点去解读任务,通过完成任务,去建构相应的技能或认知,形成输出的技能。这是一个探索性、研究性、理解性的学习过程。

顺序形的“任务链”模式,在任务复杂度和完成难度方面循序渐进,在学习的成功体验方面渐次增强,适合大多数中职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容易实现预期的目的。

“任务链”模式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各部分的比例要做相应调整。例如,在学生刚入门时,链头比例可以多些,即“练习任务→训练任务”多些;在专业学习的中后期,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后,“训练任务→工作任务”相对占有较大比重。

对不同类型的专业课程,“任务链”各部分的比例也不尽相同,例如,“设备安装”“设备维修”等与实际工作任务关联度较大的专业课程,或者之前已经完成基础环节学习任务的专业课程,链尾比例可以适当增大。

3.任务结构

“练习任务”是实际工作任务的分解,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工作的基本技能,为其后完成工作任务打下基础,其结构相对简单:任务描述及任务要求→学习目标→知识准备→任务计划→任务实施→任务拓展→检查与评价→强化练习。此时学生一般处于接收新知识的阶段,教师引导为主,教材内容宜按“先教后学”“边教边学”的方式来安排。

“练习任务”阶段可以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此时,要避免先给出知识框架,然后再以实例去验证这种情况出现。同时要注意,此时虽然是教师为主导,为了促成“从教到学”的转化,教材编写的着力点要放在促使学生自主、独立学习上,以便适应后续的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是实际工作任务的模拟或再现,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为其日后真正进入职业领域做准备,其结构相对完整:任务要求→任务分析→方案设计、讨论与评估→方案实施→检查控制→质量评估→任务拓展。此时教材编写需要把握两个角色转换:其一是教师转换为学生的上级,布置任务,检查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学生转化为职业人,按照技术规范、职业守则,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师生均按真实情景扮演自己的角色。另外要注意,此阶段要以学生独立“做”为中心,教材内容宜按“先做后学”“边做边学”的方式来安排。

“工作任务”对应传统意义上的“项目教学法”,其特点是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检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技能和知识储备,以及主动加工的意识和能力。显然,极端的“工作任务型”教学(一开始就给出真实任务进行项目教学)可能会使学生感觉难度较高,不适应,容易放弃,或者流于形式,不一定能达到预设的效果,或者只能使部分“好的”学生得益。因此,需要适量的练习任务为其做好铺垫。

通过“工作任务”主要是获得实践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此时,教材要重视引导学生参与并建构与之相关的技术知识体系,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地思考、再创造。只知“Know How”而不知“Know Why”,学生将变成没有头脑的熟练操作者,自身没有发展的能力。

4.任务量与课时安排相适应

完成任务项目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任务量要与课时安排相适应。在中职学校,为了与其他基础课程协调,专业课程通常安排2个连续的课时,基本上够时间完成一个相对简单的练习任务。其他耗时较长的练习、训练任务,其任务量便要按2的整数倍来控制。至于工作任务,可安排在实习周来进行。一般而言,1周的实习可以完成1~2个完整的工作任务教学项目。

5.教材设计流程

教材内容按练习任务→训练任务→工作任务来组织,确定这些任务的流程顺序则相反,即先按照实际工作需求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围绕工作任务确定技能点和知识点,最后按照渐进的原则,分别设计练习任务、训练任务与工作任务项目。

专业教材内容上应该包含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技能、知识和态度,以及相关的规范、守则及考核标准等。另一方面,教材内容也要适合考工考证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崔匀漷.有效教学:理论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1,6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3]张中洲.行动导向教学法与职业课程开发[D].讲座,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06,12

[4]华南师大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现代教育学[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5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浅述初中英语的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