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语文教学的灵魂

2009-07-01 02:42张良照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参与质疑语文教学

张良照

摘 要:语文教学在走向无所不包的同时陷入了边缘学科的困境,原因在于语文丢失了自身的灵魂——情感。只有关注学生情感因素,并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尊重学生质疑、回归生活的策略来调动学生的情感,语文教学才能还语文本真面目。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 参与 质疑 生活

引言: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语文天生重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也规定:“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同时,语文学科在维系民族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构筑心灵世界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语文的重要性似乎无需论证,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中不少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差,根底不扎实,对语文学习产生厌恶情绪,认为花再大的工夫语文成绩也是不容易上去的。于是,中学语文课被很多学生等同为休闲课。这不禁使我们要问:我们的语文教学到底怎么了?

一、正视: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语文教学中有什么

走入语文教学就会发现语文教学几乎无所不包——字、词、句、段、修辞;文学常识、修辞手法、表达手法、说明方法;归纳论证、排比论证、递进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等等都涵盖在语文课中。为了追求系统性、完整性,语文教学就这样被肢解得支离破碎,无所不包,语文教学成了知识的拼盘教学,语文教学陷入琐屑的段落、层意分析、题海战术之中无法自拔。

(二)语文教学中缺什么

语文教学在无所不包,走向繁琐细碎的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也在使中学语文沦为边缘学科。这是因为语文教学把语文自身的灵魂——情感给抛却了。语文是以语言为媒介,借助丰富的情感、生动的形象,达到培养学生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继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门学科,其学科的根本在于其形象性和情感性。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二、探析:情感与语文教学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学如果一味“满堂灌”或“照本宣科”,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参与性,则只会让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枯燥乏味感,无心去接受老师传达的信息,身在曹营心在汉,最终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可见,情感调控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比其他学科教学,语文教学更有利于也更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和情感引发,更要求教师善于将传统的听、说、读、写等不可或缺的学习方法和学生的情感积极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让他们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游弋,充分地张开自我情感、思维、想象的翅膀,慢慢去感受人类文化精神的熏染,逐渐地打开自己的心智之门。

三、期待:语文教学还语文之本真面目

(一)鼓励学生参与语文材料,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三维度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将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促使学生智能获得发展。

毫无疑问,通过学生的耳、眼、鼻、手、脑等器官的感受和体验可以使学生对语文材料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有所认识。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将语文材料用课本剧、戏剧表演、形象模拟等方式“亲历”语文。正如英国作家王尔德所言:“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而学生通过自身参与的方式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就更容易找到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学生在情感投入的同时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会得到提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对语文产生积极的情感。

(二)尊重学生的质疑,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说明,在语文学科中,我们一定要肯定学生活跃的形象思维,丰富的联想,驰骋的想象,有多少学生,就会有多少对语文材料的理解和认识。比如在学习《出师表》时,有同学提出了网上的一个争议:西安市委党校65岁的历史学教授胡觉照写信给国家教育部教材司,建议将诸葛亮的《出师表》撤出中学语文课本,他认为《出师表》中传达的一种“愚忠”思想,不利于没有完全辨别能力的初中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质疑解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情绪不是单向地被动接收来自教师发出的知识信息,更是学生主动地与那些娴雅精致、脍炙人口,对自然、人生、社会从不同方面有所感悟的作者之间展开“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摆脱束缚学生思维的“标准答案”,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展开思考,由疑生趣,学生才可能使学生重新喜欢语文课堂,甚至很多学生都以问出别人答不上的有价值的问题为荣。

(三)回归生活,凝练情感

知识从来就不是孤立的,脱离生活的。生活处处有语文。人教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六个主题:感悟人生(如:《生命,生命》)、理想信念(如:《理想》)、自然景物(如:《春》)、科学世界(如:《看云识天气》)、人间亲情(如:《散步》)、想象世界(如:《皇帝的新装》)。它们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因此使学生感到亲切,有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教师更要善于运用好这些材料,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中,并通过联系校园、家庭、社会等把身边的生活环境变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和用语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立军.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情感教育[J].科学教育家.2007(10)

2.郑晓东.走出误区 让人文流淌于语文的河道上[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5)

3.陈俊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2)

4.曾军.浅谈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应用[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12)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香市中学

猜你喜欢
参与质疑语文教学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