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人才思想与素质教育

2009-08-24 09:27张小涛谢勇刚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素质教育

张小涛 谢勇刚

【摘 要】人才问题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邓小平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人才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今天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邓小平人才思想入手,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前提、内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人才思想;素质教育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是中心,科技是关键,基础在教育。要体现教育这一基础性,必须通过培养人才来实现。

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对人才问题作过许多精辟论述,眼光深邃、见解独到,形成了他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人才思想。邓小平人才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今天推行的素质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经济是中心,科技是关键,教育在基础。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在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正占主导地位,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曾多次强调,要“提高教育质量,提高科学文化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⑴教育如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归根结底是培养合格的人才。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人才的问题。什么是人才?人才有没有标准?这是教育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我们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合格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邓小平人才思想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人才思想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其中包括什么是人才,人才的质量标准,人才的作用,对待人才的态度以及

培养人才的途径等。

1.人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人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讲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十七世纪,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人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掌握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都大不相同。”⑵因此,在不同时代,人才的内涵也各不相同。同时,“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中,只要还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知识分子就需要注意是否坚持工人阶级立场问题。”⑶,人才表现出鲜明的阶级性。

2.社会主义人才质量的标准是又红又专。什么是“红”?什么是“专”?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才“红”的政治标准是“爱国,爱社会主义,接受党的领导”,⑷而且“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工农兵服务”。⑸因此,社会主义人才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但是,进行现代化建设,人才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要有真才实学,否则只能是热情有余而贡献不足,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科学技术人员应把最大的精力放到科学技术工作上去。”⑹“红”与“专”要在人才上有机统一起来,科研人员“至少必须保证六分之五的时间搞业务”,⑺“红”必须通过“专”才能表现出来,“专并不等于红,但红一定要专。”⑻

3.人才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全社会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必须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邓小平强调:“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⑼如何培养人才?人才培养关键在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大批人才,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综上所述,教育如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归根结底是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什么是人才?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邓小平人才思想中详细回答了这些问题。回答了这些问题,也就解决了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困此,把握邓小平人才思想,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坚持邓小平人才思想,实施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必须向素质教育转化,这是教育改革的必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素质教育重在人的素质,那么,什么是素质?素质是社会要求与个性的统一体。邓小平人才思想体现了当今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教育应培养人的哪些素质?按照邓小平人才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素质。邓小平强调人才应是又红又专,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⑽“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⑾在1989年的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之后,他一再强调:“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⑿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培养人才的方向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培养的人才为谁服务,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人的素质首先应是思想政治素质。

第二、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⒀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要通过人来实现。“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讲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生产的人。”⒁可见,邓小平非常重视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他指出:“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这不仅不排斥学习科学文化,相反,政治觉悟越高,为革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应该越加自觉、越加刻苦。”⒂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第三、身体心理素质。身心素质是人才的物质基础,它是其他一切素质的载体。邓小平一直重视和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出要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他指出:“从事脑力劳动的青年,也应该经过一段时间的体力劳动,这对于他们的德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发展是必要的。”⒃同时,他认为,面对新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人们要提高对社会变革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由此可见,素质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保证是培养人才。邓小平人才思想集中反映了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对教育的要求。因此,在以培养人才为核心内容的素质教育改革中,坚持邓小平人才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注释:

⑴⑶⑷⑸⑻⑼⑾《邓小平文选》第2版,第2卷,103、89、41、92、262、40、36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⑵⒁ 同上,第88页。

⑹⑺ 同上,94页。

⑽⒂ 同上,104页。

⑿⒀《邓小平文选》第1版,第3卷,306、27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⒃《邓小平文选》第2版第1卷27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1.张小涛,女,大学,文学学士,中学二级教师,重庆鲁能巴蜀中学高一班主任、语文教师。主研方向:中学语文学科教学、学生管理。

2.谢勇刚,男,大学,法学学士,大学讲师,重庆医科大学党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主研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邓小平理论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理论的传承分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邓小平政治教育理论探析
对邓小平理论发展史前沿问题的研究——评高屹著《邓小平理论发展史》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