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新老教师看“心态”

2009-09-18 08:50魏付坤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心态培训

魏付坤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大政方针之一。自不待言,教师更应该终身学习,带头终身学习。教师队伍中有老、中、青不同年龄段,在终身学习方面也有上、中、下(过去称为左、中、右)不同表现,这是实话。笔者在和青年教师朝夕相处的同时,也不断和一些离、退休老教师接触。单就终身学习而言,笔者认为许多离、退休老教师起到了表率作用,不少青年教师却心态浮躁,老少之间亟待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在此,笔者以所见所闻为切入点,呼唤“终身学习”能真正抓住青年教师的“心”。

一、离退休教师——“终身学习”的表率

联合国老年人研究机构经过调查,将高龄者分为四种类型:清心寡欲,保守传统型;健康和平型;终身学习,自我挑战型;享受人生,乐天行动型。我所接触的离退休教师,尤以第三种居多,有些简直就是终生学习的典型代表。一位教师退下来仅二年时间,平日搜集大量报纸杂志,用他的话说,“一看二剪三练字,最后才是卖废纸。”这位教师笔耕不辍,两年时间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三十余篇。一位老校长退休十多年,仍坚持作摘抄笔记,摘文章剪贴。他说,“因为儿子还在教育工作岗位上,我坚持给他推荐好文章,要求他汲取营养,好学上进。”还有一位老教师年近八旬,一次家中被盗,他早年订阅并保存至今的教育教学杂志不翼而飞。行动十分困难的这位老教师,硬是蹬着简易三轮车,跑了周边村庄的集市,终于追回这些“宝物”。他说,“我的教育生涯中就积攒了这些杂志,说啥也不能让弄丢啊!”

作为这些事例的第一目睹者和第一倾听者,笔者感慨良多。

他们是终生学习的楷模。“活到老,学到老”、“生有涯,而知无涯”这些人生哲理在这些离、退休教师身上得到具体体现。他们是青年教师终生学习的示范者,在他们身上,我们看不到“什么老、什么身体不行、什么困难障碍”。

他们的终身学习贵在真诚。“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教育战线,这些离、退休老教师经历数十载的坎坷与拼搏,平日不离三尺讲坛,假期和老百姓实行“三同”,哪有什么“奖金”、“津贴”,真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如今,他们退下来了,然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仍在奋斗、在追求。学无止境,因为他们有闪闪发光的历史,有自己的理想,有钟情的事业,更有奉献的精神!

他们的心态是生命的晚霞。“满目青山夕照明,老夫喜作黄昏颂”。人的生理与心理老化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谁都躲不过。但比起生理老化而言,比较长久保持年轻的心态却是可能的。这些离、退休老教师选择了“终生学习”,老将不提当年勇,他们更加注重“现在”和“未来”,因此,少一些消极而多一些积极是他们永远的需要。

二、青年教师要向浮躁的“心态”开战

终身学习,需要用看得见的目标激励自己。人是生活在现实之中的,无论离、退休教师,还是青年教师,每天都在感受衣食住行的欢乐和艰辛,寒来暑往、日出日落给人们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终身学习,如果没有具体目标的依照、引导作用,没有具体目标的参与和跟进,便不可能成为如同家常便饭般普遍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就会不自在,不踏实,找不着感觉,更谈不上去实现心中的理想了。常常听到有些青年教师茫然不知所措地说,我该干些啥呀?而一旦校方检查心得笔记、剪贴笔记、阅览室学习记录,他们又叫苦不迭,认为是额外负担。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的急剧变化和五光十色对青年教师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时髦、潮流、走向、选择对青年教师的诱惑是客观存在的,家庭、朋友、职业、生存对青年教师的压力是人所共知的。与离、退休老教师当年的学习、工作条件比起来,我们青年教师是没啥可说的,但有些青年朋友却不珍惜,上班关注大盘,下班摆弄杯盘,课余操心楼盘。如此下去,怎能写好自己“兴旺时期”的历史?又何谈理想和信念?

笔者认为,我们应针对部分青年教师的浮躁心态,区别对待,对症下药,真正收回青年教师的“心”。

一是找出部分青年教师的自省点,以解决自傲心理。部分青年教师自以为学习、工作各方面都很好,不需要再下苦功读书、研究,其心态是充满自信,但往往又比较自负,有时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听不得别人对自己的提醒。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对部分青年教师而言,要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力避教而不学、学而不思。部分青年教师年纪轻轻,职称到顶,再也不读书,不看报、不写论文,不搞课题研究,学校图书室见不到他们的身影,教师培训更是来去匆匆。当前,应特别加强对这部分教师的继续教育,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研究,从目标和制度上给予激励,使他们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二是开启部分青年教师的动力点,以解决无为心理。部分青年教师安于现状,处于中间状态,自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上游吃苦,下游危险,中游舒服”,自认为“终身学习”是软件,缺乏拼搏精神,缺乏前进的动力。对于这部分青年教师的学习,应尽可能量化,以解决无所谓的轻视心理。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活动中,要加强针对性,使他们找到“动力”的感觉,在心灵深处受到激励。在集体学习中学有所获,跃跃欲试,回去后主动自学,立竿见影,进而心悦诚服地改变现状,找到新的进步目标。

三是激发部分青年教师的内燃点,以解决自弃心理。应试教育下的学生成绩排序,评先晋级名额的有限控制,出勤考核与工资的挂钩,以及来自家庭的波折和困难,往往容易使个别青年教师遭受某些刺激和打击,对继续教育会表现出沮丧心理和彷徨心理,自尊心降低,自信心减退。要不断加强对继续教育工作的研究,同时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制定发展性评价方案,不断地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用一环扣一环、一个串一个的具体目标,让教师通过反思放下包袱,建立自信,稳定在一个既定的正确的方向上来。

三、搭建新老教师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教师终身学习,需要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需要引导教师立足岗位,立足自学,做“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要研究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教师的素质现状、培训需求和心理状态,以此作为培训的出发点。当前,我们的继续教育培训没有深度挖掘甚至完全放弃离、退休老教师这块宝贵的人才资源。

离、退休老教师是青年教师终身学习的指导者、领路人、导航员。首先他们“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会感染、感召青年教师,他们是青年教师独立学习、独立研究的指导者。其次,他们是青年教师学习技巧的传授者和学习障碍的诊断者,不少青年教师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足、写然后知不足,需要离、退休老教师指导其有效地学习,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以便少走弯路,快出成果。第三,他们是青年教师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客观公正的评价者。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教师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学习的质和量上、在知和行上也就存在差异,需要比较、鉴别、评估、提高。有离、退休老教师的参与,就有利于多元化评价,有利于评价的科学、客观、公正。诚然,青年教师中不乏现代教育技术的行家、信息资源的提供者,这必然会使离、退休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的交流活动技术含量更高。事实上,绝大多数离、退休老教师不仅学书本知识,也懂得社会交往知识,更乐意学习青年教师之长,壮心不已,愿为教育事业多做贡献。他们热心提携晚辈,激励青年教师超越自己,热望看到朝霞越烧越旺,最后推出一轮太阳。

但愿我们的领导发扬“三顾茅庐”、“程门立雪”的传统,为我们请来身体健康、学识渊博、人格高尚的离、退休老教师吧;但愿我们的青年教师甘当小学生,虚心学习离、退休老教师,上承中华民族五千年之传统美德,下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倾一腔热血为中华哺育英才,尽一生精力为民族培养栋梁。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心态培训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还是“看掐架”心态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