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2009-09-18 08:50赵惠茹杨国庆乔军辉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培养现状北京市

赵惠茹 杨国庆 乔军辉

摘要:本文对“北京市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主要集中在招生、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式、毕业论文和科研等几个方面,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资料的查阅,了解北京市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北京市;体育硕士;培养现状

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国际体育交往的日益频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体育知识和综合素质与技能的高层次体育专门人才越发显得重要,这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发挥体育在国际交往中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为此孕育而生,并在近几年来飞速的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培养单位的教学方式、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但是这其中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一、对高校在读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情况调查与分析

生源的选拔是体育硕士教育的前提,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而且对于广大考生的知识积累、能力提高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并影响着社会对体育硕士的认识、评价和认可程度,因此生源的选拔对于体育硕士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通过调查发现,体育硕士研究生的生源情况不能为实现培养目标很好的服务。从的相关数据统计我们可以看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当中存在的问题:体育硕士生源结构不合理,不均衡。运动训练、体育教学、竞赛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4个领域的生源比例应该是比较均衡的,运动训练、竞赛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三个领域的生源甚至应该更多一些。在2690名考生中教师有2282名,占总数的84.8%,运动训练、竞赛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三个领域的一线体育工作人员加起来只占报名考生总数的15.2%。这与国家当初设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高素质和高能力的教练员、运动员、体育管理人员、体育社会指导员的初衷相去甚远。

二、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大纲的调查与分析

全国体育硕士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对课程设置的规定为:实行学分制,课程包括:公共课、专业领域核心课和选修课,总学分不少于32分,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为了保证各门课程的有效实施,切实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育指导委员会又出台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大纲》,对每门课程的内容、所占学时、教学方式、考核方式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可是,通过对各位体育学资深专家及指导教师的访谈,以及《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大纲》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课程设置中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一)专业领域核心课中的理论性课程多,实践和应用性课程少

各体育学资深专家一致认为专业领域核心课中的理论性课程多,实践和应用性课程少,虽然教学指导大纲规定实习、实践课的课时要占到总课时的较大比例,比如《体育课程论》要求实习课的学时比例为8/54,《体育教材教法》要求实习、实验课的学时比例为28/54,《运动技能学习原理》要求实践(案例教学)的学时比例为13/36,但是因为这些课程本身的理论性比较强,导致这些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往往不能按照大纲上所要求的那样去讲授,讲课形式走回理论课的老路,实习、实践课达不到实际效果。

(二)选修课数量不多,实践性不强

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表示,选修课数量不多,实践性不强。原因可能是现在的培养单位一般都是传统的体育院校,这些院校多年来一直把培养学术性研究生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是学院式,教师是理论性教师,教材和教学内容都是传统的教学内容,这就导致各培养单位缺乏在社会中历练过的实践型体育师资,外聘教师数量又不够,导致出现了目前的情况。

三、培养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除了课程设置之外,体育硕士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对培养方式也作了明确的说明:体育硕士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用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由学校导师与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指导,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高。课程学习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安排多种实践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学指导大纲》中的规定却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

(一)案例分析教学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结果表明,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所占比例太少。

案例教学广泛应用于MBA、MPA、法律硕士、工程硕士、教育硕士等其他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中,是一种培养应用型、实务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有效手段。同样,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体育硕士的培养方式也提出了要加大案例教学比例的要求,但对北体大、首体和北师大三所高校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在130名被调查的体育硕士中,有72人认为案例教学在教学中所占比例少、6人认为很少、27人觉得一般、20人觉得比较多,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在教学中所占比例少。

另外“学校的主要教学形式是什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130名被调查的体育硕士中,有116人回答学校的主要教学形式是课堂讲授。这与教学大纲的要求有差距,更与国外差距甚远,美国的专业学位教育中案例教学在教学中所占比例可以达到50%以上。

案例教学在国外的专业学位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美国名牌大学的MBA教学中,案例教学约占40%到50%的比例,哈佛商学院甚至高达80%,这种教学理念很值得体育硕士教育借鉴。总之,以案例教学为代表的现场调研项目、小组项目、计算机模拟决策活动、客座演讲、项目研究、咨询报告、角色扮演、专题研讨、行动学习等等教学方式应该广泛应用于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

(二)外聘高级教练员、体育管理人员等实践型人才情况调查与分析

结果表明,外聘高级教练员、体育管理人员等实践型人才的数量有限。在130名被调查的体育硕士中,60%的体育硕士表示目前就读学校外聘高级讲师的数量少或者很少,33.8%的学生认为一般,只有6.2%的学生认为外聘高级讲师的数量多。

现有的高级教练员、国际级的运动员、国际、国内的高级裁判员、高级体育管理人员、体育社会工作者中的许多人可以补充到师资队伍中去,担任兼职导师,与高校的导师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这样既可培养复合性的高层次人才,又可以将实践中的问题带来研究,让高校老师参与实践课题的研究工作,提高高校老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进了理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不断提高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三)在读体育硕士实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随机抽取的130在读硕士中,有50﹪的学生认为实习环节少或很少,43.1﹪的人认为一般,仅有6.9﹪的人认为多或者很多。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机会锻炼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而各校由于学生在校时间短,且没有合适的实践资源和教学基地等问题,是造成了实践学习的最大症结。

参考文献:

[1]王秀卿,张景安.国外研究生教育[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

[2]吕福源.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2-3)

[3]薛天祥,杨晓江.走向21世纪的研究生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6)

猜你喜欢
培养现状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浅谈初中英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青少年财商能力培养现状研究
财会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及改革建议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学生班委干部管理及培养研究
北京市劳保所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