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

2009-09-22 08:04
中小学校长 2009年8期
关键词:教育方针办学校长

范 刚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日新月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从“两基”达标、“两基”攻坚到“两基”巩固提高和“双高”普九,极大地提高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尤其自党的十七大以来,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入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发展,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道路上迈开了坚实的步伐。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中小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才能实现全面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又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巨大跨越。基础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石。从小处说,就是为学生一生打基础:从大处说是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打基础;基础打的牢不牢、全面不全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一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我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前,随着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寄宿制项目工程、中西部初中改造工程、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以及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和推进,许多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有了长足的发展,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的手段也日趋现代化,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因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更是对新时期中小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和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只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实践才不会偏离这一科学的育人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决不能重智轻德、重智轻体,不能认为解决了智育问题就解决了教育问题;更不能认为解决了教材上的问题就等于解决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问题。要以是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像抓智育一样抓德育、抓体育、抓美育,多育并举,积极拓宽学生成长的空间。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尽管当前我们的中小学校还存在许多困难,城乡教育的差距还很明显,教师的结构、素质甚至数量还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但是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拒绝实施素质教育,降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要站在教育科学发展的高度,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成为校长办学的自觉行为,这样我们的基础教育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二、脚踏实地办学是中小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但是长期以来,我们一些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否只停留在口头上的、计划上的第一?是否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存在着形式主义、不切实际的现象?当前学校“德育颠倒”的现象很值得我们反思,中小学校的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到了成年人阶段大打折扣,而上了大学的学生反过来要进行“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关好水龙头”、“公共场所排队”等基本文明习惯的教育。我们要深入思考当前中小学德育的问题,坚持“德育第一不动摇”,学校才会有生命力。

脚踏实地办学要从教师队伍建设抓起。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正在成为社会的共识。温家宝总理在研究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讲话时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老师才有好的教育。”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必须真正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学校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否则,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脚踏实地办学还要求每个校长做教育公平的推进者,这是当今中小学校长的神圣使命,我们要逐步实现从校内公平到局部公平,再到区域公平,要积极推进“双高”普九,真正让每个儿童充分享受教育公平的阳光。

三、按规律办学是中小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

尊重教育规律、研究教育规律是中小学校长走向专业化的前提。当前的中小学校的校长们遇到了一个“新”的课题——编制学校发展规划。其实学校不论大小,都应该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有了科学规划,才能使学校发展的更快、更好、更健康,才使学校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才不至于因人的更替而影响学校发展。纵观一些成功的名校,都有其注重研究学校规划的传统,正是这种传统保证了学校的科学发展。

按规律办学还要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的认识规律主要体现在课堂活动中,校长领导力的核心就是对课堂的领导。就课堂教学而言,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是由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学科特点决定的。小学低年级阶段、小学高年级阶段、初、高中阶段都有不同的认知规律,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艺术、信息技术等又有不同的学科特点,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可能一成不变,接受式、发现式、探究式、辅导式、模仿式各式教学方法都是校长应该高度关注的课题。

按规律办学要求校长既要关注教学常规管理,又要注重教学创新管理。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检测评价是教学常规管理,但如何把这些常规管理做细、做实、做得高效,就必须辅之以管理创新。同时,校长要做规范办学行为的表率,坚持均衡办学,抵制择校风,不分快慢班,取消大班额。近百人、超百人的学生在一个班内学习,本身就是背离教育规律的事情,以大部分人的成长为代价换取的学校“荣誉”,既违背了教育公平又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四、提高教育质量是中小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永恒主题

提高教育质量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考试成绩更不能等同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会做题不能等同于学生的能力,这是科学的质量观。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鲜明地提出,“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校长要正确认识当前课程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解决好课程改革与中考、高考制度之间的矛盾冲突,要理性地对待中考、高考,不能让中考、高考牵着鼻子走。要处理好传统教育方法与课程改革的关系,摈弃为考试而教学、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加班加点的机械做法,改变课堂就是老师的“讲堂”,上课就是“讲课”的模式。当前,我们应立足学校内部评价办法的改革与实践,探索有利于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价机制,真正把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转化为课堂教学目标。

提高教育质量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小学校的校长要增强两种认识:一是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从人口负担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必由之路;二是中小学校的校长要有大教育观,帮助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是每位校长义不容辞的职责。这里说的适合自己的教育是指有适合普高的学生,更有适合职高的学生。校长还要认清两个问题:首先是传统观念的滞后。以打工为满足的低生活质量观充斥着一些人的头脑,读普高的虚荣在一些地方成了学生和家长的“通病”,部分学生对职业技术学习兴趣不高,宁愿选择对自己没有任何意义的普高学习。其次是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落后,职业教育的师资(技师师资)匮乏,这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瓶颈。发展职业教育校长还要形成两种意识:其一,职业教育是一种功德无量的事业——它造福人类、造福社会、造福家庭、造福学生;其二,职业教育的未来风光无限。温总理在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常说的一句话:“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同样适用于一些落后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尽管困难很大,但未来必然一片光明。

教育的科学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保证,也是振兴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作为新时期的中小学校长必须努力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认真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以此指导中小学校的发展,指导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唯有如此,办人民满意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才会早日变成现实。

(作者:安徽省太和县胡总中心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杨雪翠

猜你喜欢
教育方针办学校长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如何改变当前畸形的高效课堂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美国音乐课程改革的三个流派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
一种特色的教学理念的提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