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考

2009-09-22 08:04尹祖荣王勇军
中小学校长 2009年8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思考

尹祖荣 王勇军

[摘要]科学发展观理论不仅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宏观指导意义,对于学校教育实践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坚持科学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人为本是学校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全面、协商、可持续发展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不仅要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处理学校中的各种重大关系,还要解决好“教育专家”治校、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等几个问题。

[关键词]学校教育实践;科学发展观;思考

科学发展观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一重要理论不仅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宏观指导意义,对教育这一社会基础工程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教学工作全局,不断推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全面准确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使科学发展观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报告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极大地深化了对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重大理论创新,为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科学发展观对学校教育实践的意义

作为中国的“第二次发展战略”,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机遇,也是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学校教育实践中,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要求指导办学实践。

1、坚持科学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1)规范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要建立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人人明确岗位职责,个个依规履行义务。在队伍建设、德育工作、教育科研、课程建设、后勤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应依照上级教育法规政策,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明确的规则,以确保学校规范发展。一所学校只有在规范发展的前提下,才能谈健康持续发展。

(2)内涵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外延扩展和内涵发展。一所学校在具备一定规模并规范发展后,发展的重心就应该转向内涵发展。要通过完善管理,积淀丰富的管理文化;加强队伍建设,培植优良的教师文化;探索育人途径,打造优良的学生文化;挖掘办学资源,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通过教育探索,提高办学效益。由此来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提高办学品位。

(3)科学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原则。要实现科学发展,最重要的是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工作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就决策的制定而言,大到学校长远规划的制定,小到学期工作计划的出台,应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就实施层面而言,要按照教育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如应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好德育工作,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活动,按照教师的需要特点和心理特征做好学校管理工作。

2、坚持以人为本是学校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

(1)学校管理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有利于教师的发展为保障。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以人为本,一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要把教育与学生的幸福、自由、尊严、价值联系起来,既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又要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既要具有一般共性的严格要求,又要鼓励鲜明个性的张扬;既要关注学生目前的学业状况,要关心学生的长远发展。二是要以教师的发展为保障。必须全心全意依靠教师队伍,坚定不移地建设教师队伍,搭建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发展平台,让专业发展成为教师的现实追求,让日常教学成为教师的成长载体,让实践研究成为教师的工作常态。要创设具有人本关怀的管理氛围,以人格力量去熏陶教师,以心理力量去吸引教师,以学术力量去影响教师,从而促进教师的和谐发展。

(2)教师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以人为本,不仅意味着学校的管理者要全心全意地用智慧关注教师,更意味着教师要全员全程地用爱心关注学生。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问之道,更要传授做人之道;不仅要传授课堂学业,更要传授立身基业;不仅要解读书之惑,更要解成长之惑。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探索崭新的课程模式、灵活的组织形式、民主的教学氛围、科学的评价体系、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教学应以提升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获取,还更应培养其优秀的意志品质、健康的学习心理、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不断提升其的学习能力。不仅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还要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体能素质和审美能力,从而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3、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

学校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学校要想实现科学发展,就要全面地处理好以下问题:

(1)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要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只有坚持“德育为首”,教学工作才不会迷失方向,才有存在的价值:只有坚持“教学为主”,德育工作才有依托,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学校管理与教育质量。质量主要来源于管理,管理出质量、出效益。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应通过创新管理体制、优化运行机制、健全规章制度、端正领导作风、学会激励教师、完善评价制度等策略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教师的主体潜能,从而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3)后勤保障与依法治校。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工作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情绪和学生的生活感受,

从而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要竭力抓好后勤保障工作,不断优化办学环境和工作条件;尽力改善教职工福利,不断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但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师福利的提高,应以不违背法律法规为前提,不违背上级有关财经纪律和政策为底线:应坚持依法治校的原则,树立规范管理的观念,实行校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

(4)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扩展与提升,从根本上说,还有赖于整个学校组织环境与氛围的营建,有赖于学校优良文化的培植。因此,要实现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应该以培植优良的学校文化为主线,切实加强学校的物质文化、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和社区文化建设,使学校能够拥有良好的校园风貌、深厚的人文文化积淀、和谐的校园人际氛围,使学校成为一座生态公园、温馨家园、成长乐园和文化圣园。

4、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处理学校各种重大关系

(1)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学校的发展包括外延发展和内涵发展。外延发展主要指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内涵发展主要指师生素质的提高、办学效能的提升和学校品牌的创立。要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应当坚持“规模适度、质量为上”的原则,切实做到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的相互协调。外延是发展的需要,适当的规模扩展可以带动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资源的优化,但内涵才是发展的目标。走内涵发展之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2)质量提升与效益提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固然是办好一所学校的重要目标,但如果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仅靠拼时间、拼汗水是不可取的。我们应更多地提高办学效益,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高的回报。通过我们提高队伍素质、教学效率、育人实效、管理效能,挖掘资源潜能来提高办学效益,真正做到质量提升与效益提高的统一。

(3)依法治校与人文关怀。依法治校与人文关怀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依法治校属于法治,是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师生的行为,是一种刚性管理,最大的特点是强制和他律。人文关怀属于德治,是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使师生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是一种柔性管理,强调情感和自律。依法治校是人文关怀的保障,没有依法治校,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依法治校的最终目的和重要手段,没有人文关怀,依法治校也只能停留在规章制度上,难以真正落实。因此,只有将依法治校的刚性手段与人文关怀的柔性办法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学校管理的高效率,才能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4)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张扬。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指学生应以学为主,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即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知识、较强的能力,还要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强健的体魄及高雅的审美情趣等。但全面发展不等于没有差异的平均发展,而是能张扬个性、展示特长的发展。个生特长的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所在,没有个性特长的发展,全面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应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宜自身发展的空间,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在尊重个性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5)教师专业发展与师德水平提高。师德修养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业务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是教师的生存之基。个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既具有高尚的师德,又拥有精湛的专业素养:既有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又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位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人。因此,学校一方面要通过组织政治学习、开展师德实践、注重榜样示范等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另一方面要通过“目标启动,理论促动,骨干带动,培训推动,利益驱动,关心感动”的策略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全体教师成为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教研的能手、教改的先锋。

(6)学生成人与成才。“成人”就是学会做人。对学生进行成人教育,就是培养人格上自尊、行为上自律、学习上自主、生活上自理、心理上自强的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属于德育的范畴。“成才”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成为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各种人才,属于智育的范畴。成人与成才是辩证统一的。成人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成才是成人的引导和提升。因此,学校既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又要坚持教学为主,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学校教育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考

要在学校教育中有效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还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积极推进“教育专家”治校

即不断推进校长职业化和专业化,选拔一批有人品、有学识、有智慧的专家型的校长充实到学校管理中来。专家型的校长应该具有较高的战略思考与规划能力,具有自己独到的、个性化的、风格化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具有构筑一种统领学校发展的文化精神,能够高屋建瓴地谋划、自己学校的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资源整合与运作能力,将校内外相关教育资源加以整合或重组,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具有较强的动态管理与组织能力。

2、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

现行教育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的自主发展。一些应该下放给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还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掌控之中,学校自主决策、自主发展的空间有限,导致学校在决策中瞻前顾后、左右为难而错失发展良机。因此,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应确立学校的独立法人地位,扩大校长的办学自主权,让学校成为决策的主体,使学校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具体的情况来决定资源的分配、财政预算、课程设置、人事决策、教育教学奖惩等,从而达到变革管理体系、优化学校教育资源、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目的。

3、建立科学的校长办学考评机制

要使科学发展观切实地在学校的贯彻落实,关键在于能否建立起科学的校长办学考评机制。在考评的目的上,应由终结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过渡;在评价标准上,不能主观随意、模糊笼统,或者以偏概全(以升学率为标准),而是既要看硬件建设,更要看软件建设,要兼顾显性政绩与隐形政绩,尤其要重点关注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机制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等隐形政绩;在评价主体上,应既要有上级评价,还应将同行评价、下级评价、校长自我评价及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只有将“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干部选拔到校长岗位,才能真正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

4、政府应不断完善学校教育投人体制,增强“依法治教”的意识

目前不少学校由于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学校的日常运作难以为继。一些学校没有自主的经费使用权,作为校长不得不整天为筹措维持学校正常运转或促进学校发展的经费奔波,所作所为更像企业家、活动家。部分地方政府由于财政实力所限或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工资待遇迟迟得不到落实和提高,严重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因此,要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有关部门应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投入体制,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严格按照《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学校和教师的合法权益。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能纸上谈兵,而要付诸实践;不能蜻蜓点水,而要鞭辟入里;不能昙花一现,而要坚持不懈。唯有将学习实践活动当作学校发展的内在需要,变为学校领导的自觉行动,才能真正取得实效,从而实现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尹祖荣,广东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校长;王勇军,校长助理)

责任编辑:杨雪翠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思考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