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探析

2009-09-23 08:46
经济师 2009年8期
关键词: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校园文化

何 钢

摘 要:校园文化是高职院建设与发展的灵魂,校园文化品位的高低对高职院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建设优秀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可以使高职院提升管理品位,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文章从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对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要传承学院的办学特色,建设特色校园文化,营造学院精神,凸显办学理念,并提出要从以人为本,发挥师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建设和谐的制度文化,丰富校园环境的人文意蕴等几方面来阐述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校园文化 文化主体 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 人文校园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8-136-02

一、校园文化概述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优秀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学院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的坚强保障,是高职院校办学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校园文化是指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在培育学生的校园环境内,由广大师生共同创造而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传承而沉淀的办学理念,维系学院全体师生员工的校园精神。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采用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不是培养学生的学术性能力,而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技术应用型能力,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教育是以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为主,具有较强的教育性与职业性,学院的校园文化正是这种办学理念的体现。

校园文化在学院里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显性文化,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载体,是以物质形态的方式呈现,以及人们行为的外在表现,是可以通过直观的感官器官感受到的。主要包括学院的标志、院徽,校园建筑及校园环境,教学硬件设施和学院的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可以客观地反映学校基本的发展建设情况;二是隐性文化,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主要是指全体师生在传承学院传统、学科特色,在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及沟通方式上有意无意地与显性文化的统一与认同,形成了全体师生共同的办学价值观,体现了学院的办学理念,塑造了学院精神。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让师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思考、学习与感悟学院精神,不断完善发展自己,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最终可以提升学院的管理品位,增强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学院的对外美誉度。

二、高职院校园文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迎来了历史的发展机遇。可是,由于我国的高职院大多数成立时间短,许多是由以前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学院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办学定位不清,校园文化的建设体系还没有形成,校园文化发展明显滞后,以至于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错位与脱节,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错位。虽然高职院抓住了这几年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办学规模获得空前发展,可在学院的其他方面却没有同步发展,特别是校园文化建设没有跟上,这主要是对校园文化认识的错位而引起的,从而形成了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校园文化建设重形式,忽视内涵发展。为解决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教学资源瓶颈,大多数院校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扩建教学楼、图书馆等教学硬件资源的投入上,忽视了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制度建设缺乏创新,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缺乏力度,跟不上学院的发展规模,教学质量有所下降。(2)学生的文化活动就是举办各种形式的学生娱乐活动,不注重活动的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忽视了学生对文化活动的本质需求。(3)对高职教育的理解片面,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了学生毕业后综合素质不高,不能快速地适应社会变化与需求。所有这些都形成了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滞后与缺陷。

2.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整体性和继承性。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学院的整体办学方向和学生培养目标相脱节,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院的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相分离,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协调。在日常管理上部门各自为政,缺乏配合,没有一种整体性。有的学院甚至还存在“一个领导一种理念一个思路”的现象,学院领导与部门领导换届后,学院的办学理念、发展定位、管理思路也随之改变,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应有的整体性与稳定性,学院文化缺少了沉淀与传承,传统的特色校园文化缺乏挖掘与提炼。校阅文化建设处于一种松散、随意、自由发展的状态,形成校园的教学活动开展与文化氛围的营造不相统一,政策实施与主体的文化需求不相一致等现象。

3.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缺乏创新。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在资金不宽裕的情况下,投入了物力、财力,从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方面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育人氛围。但是,学院的许多硬件设施与校园环境与学院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联系不紧,学院校园环境缺乏人文意蕴,环境文化建设的内涵缺乏创新。

4.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缺失。校园文化建设主体是学校的教师与学生,缺了任何一方主体的校园文化都是残缺的文化。现实中的高职院教师教学注重理论课堂的教学,以学术的研究和讲授为主,理论联系社会不够,缺乏对学生职业技能与社会职业理念的交融传授。平时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够,不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状态,对学生的课后文化活动少有参与或指导。缺乏交流与沟通的师生来建设校园文化,使得校阅文化建设氛围不浓,亲和力不强。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1.营造校园精神,凸显特色办学理念。校园精神是学院多年积淀所形成的学校传统,是学院“三风”的体现,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有个性的“校园精神”是学院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标志,是鲜明特色校园文化的体现。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标识”,是学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校园文化是学院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是学院办学理念的体现,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院办学的优势,是学院持续发展的关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不仅要有高级专业技能,还要有丰富的职业人文素养,毕业时可以直接从“学习者”到“职业者”的零距离过渡。校园文化又影响着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因此高职院在定位和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不但要传承学院的优良传统,继承历史赋予学院的办学特色,还要把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融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优秀企业的价值信仰、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接受“以人为本”、“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等先进企业文化理念的熏陶,成为具有市场意识、诚信意识、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和职业技能的综合性人才,营造高职院具有企业文化元素的校园文化,凸显特色办学理念,实现学生职业精神、专业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

2.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的制度文化。学院制度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以人为本、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是以人为本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是和谐文化的制度保证。在建设和谐制度的过程中,应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学术优先的原则,高度重视专家教授在学院管理中的决策咨询作用,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应坚持院务公开,规范公开程序,提高公开质量,实行院领导定期向全院通报工作制度,加强交流,广开言路,建立采纳良言的工作机制,营造民主管理的氛围,对属于学院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系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和举措,应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充分发挥学院的教代会制度;应完善学院办学职业性的机制,如校企合作模式,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轮岗培训制度,专业建设顾问委员会制度,学生职业技能证书的取得与毕业证的发放挂钩,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机制。完善学院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质量监控考核制度、学生的行为规范等内部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院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制度中突出学院办学价值观念、目标与追求、态度作风等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强调教师的职业理想信念、为人师表的言行准则,使和谐的制度文化渗透到学院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等各方面的日常管理制度中,把制度变成学院师生实施规则至上的准则,遵守规则意识的过程和实践规则与体现规范管理的过程。

3.创新校园环境建设,丰富环境人文意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论及校园文化设施时指出,“校园应该像伊甸园一样引人入胜,一个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会说话。”我国古代书院的设置也非常讲究“借山水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可见,校园的环境设施的摆设及环境氛围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是持续不断自然而然地进行的,在无声地制约着学生的日常行为,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素养。一所底蕴深厚的高职院,校园的每一角落都是教育的场所,都蕴含着教育的功能。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宿舍、道路、广场、甚至路角都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使学生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之中感染,在不知不觉中启迪思维,认同理念,接受教育,实现人文熏陶。高职院要创新校园环境建设,把职业教育的特性融入校园文化,丰富学院校园环境文化的人文意蕴,在校园里引入企业文化,把有名企业家画像、座右铭或经典管理名言等布置在学院的各个文化景点上,校园内的楼、路、灯、教室、广场等都以名人、或优秀校友、企业命名,可反映建校以来对学院发展与办学有贡献的人,这些对校园文化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校园内还可增加特色的雕塑,来体现职业性,弘扬办学精神,使校园人文景点的职业性突出,特色鲜明,充分发挥环境导向与育人功能。

4.发挥主体意识,共建和谐校园文化。师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文化,离不开文化主体的参与。教师管理人员的人文境界、行为规范、思想作风等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起着主导作用,对学生文化活动起着引导与示范的作用,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结果决定了校园文化活动的成效。这就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让教师感到“家”的氛围。鼓励教师教学创新,建立自己的教育思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教师时时刻刻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为教师做好服务平台,提供公开、平等的国内外进修培训、讲学、访问与交流、业务展示和参与科研的机会,提升教师的职业技能与水平,使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价值取向等与学院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其次要发挥学生主体的功能,建设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学生文化,坚持“育人为本”,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使学生做到人格上自尊,积极向上求进步;学习上自主,主动参与和探究;行为上自律,主动约束与反省。

5.创新校园文化活动,提升活动内涵。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班级建制慢慢地被专业年级建制替代,学生社团成为校园学生文化活动的新细胞,成为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保障。学生社团一改过去单纯的“娱乐”、“丰富”功能,成为文化、创新、发展、交流、实践等多项功能的整合体,成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休,社团活动成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途径。事实证明,只有当人的兴趣与培养锻炼的内容相吻合时,活动才能持久,才能形成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要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基础,在自愿的基础上,对传统的学生文化活动进行创新,赋予新的内涵。校园文化活动要围绕学风的建设,体现学院文化建设的特色,以学生的专业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技能竞赛,形成实践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做事能力,从活动中认知做事方法,在活动中提升综合素质。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精神与责任感渗透到各类活动中去,创建具有时代性、前瞻性、能充分展示学生个性才华与激情、能充分体现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服务社会,开展职业性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其对专业技术、技能的强烈追求。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使学生感悟具有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

6.构建“建、参、评”的校园文化组织结构,完善校园文化评价机制。实践证明,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全体师生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营造和谐校园氛围和构建和谐校园的系统工程,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检验标准之一。为进一步做好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提升学院管理品位、丰富学院内涵、争创学院品牌、增强学院实力。应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不断调整、相互适应和相互融合,更新和完善校园内的各种文化关系,构建“建设文化氛闹、参与文化活动、评价文化建设”的校园文化组织结构,建设凸显时代性和富有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科学建设评价机制。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最为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延福,张君德.对当前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8(9)

2.周璐.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8(5)

3.刘允华,王静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探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8)

4.冯萍.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衔接[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5.罗秀莲.浅谈如何搞好校园文化建设[J].法制与社会,2008(8)

6.梁海彬.从软实力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高教论坛,2008(4)

(作者单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8)(责编:吕尚)

猜你喜欢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校园文化
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弘扬正能量的第一课堂
树立办学新理念 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试论农村中学校长的学校管理对策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