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群构建方案研究

2009-10-15 06:14潘文明等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实训室园林绿化园林

黄 顺 潘文明等

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由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似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的精神,专业群建设是高职示范性院校建设的重点,是学校人才培养长期积累与积淀的过程,是学校整体水平和基本特色的集中体现。具体而言,如何合理规划高职院校专业群是由学院的办学条件、专业发展过程、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行业背景与人才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笔者拟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制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建设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放式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几个方面的发展思路及其实施方法。

研究基础

专业发展过程据考证,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最早开设园艺专业的学校之一(于1912年设立园艺科)。从1983年开始,受江苏省建设委员会委托,培养了三届园林绿化技术班;1996年,在全国农业中专学校中较早开设了城镇绿化班;1999年,与苏州大学联办城镇绿化三年制大专班;2001年,学校升格为学院后,保留了城镇绿化专业,并增设了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两个专业;2005年,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对原有的三个专业进行整合,正式更名为园林技术专业,下设园林技术(植保)方向和园林工程技术、环境艺术设计两个相近专业。自开办本专业至今,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以千计的毕业生,为江苏省的园林绿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2006年7月,本校园林技术专业被江苏省教育厅遴选为特色专业建设点。

实验实训条件目前,我院已建立了9个与园林技术专业相关的校内实验(实训)室,即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园林制图实训室、美术实训室、园林规划展示室、园林测量实训室、植物生长发育实训室、植物保护实训室、花艺实训室、花艺展示室,主要功能是满足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实验操作、单项技能训练,并可开展技能考核;院内实习基地有1个:相城科技园(含园林苗木生产实训园、盆景实训园、园林苗木种质资源圃);校外紧密型合作实习基地有5个:嘉汉城市生态苗木(苏州)有限公司、苏州维生种苗有限公司、苏州景原监理有限公司、苏州亚特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苏州红蚂蚁装饰设计院,主要功能是满足园林技术专业及相近专业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并能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认证考试、新技术新工艺的示范、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及社会服务等。

师资条件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40岁以下青年教师19人,具有硕士及研究生学历的13人,博士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1人(含教授1人),具有中级职称的8人,“双师型”教师18人,占教师总数的66.7%。教师队伍中有1人为江苏省委“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3人为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5人被评为学院“名师”,3人被评为学院“教坛新秀”,10人为国家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教师平均年龄33岁,是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充满活力与凝聚力,战斗力较强的师资队伍。

教学环境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现有土地面积为517024m2,建筑面积为194555.21m2,生均30.49m2。2001年学院开始实施校园网建设,2003年引进了专业化的教务管理系统,2004年从南京大学易学软件公司购买了“天空教室软件”,为师生构筑了网络教室和精品课程建设平台,2006年又开通了校园一卡通。学院图书信息中心现有图书36.25万册,其中园林类图书达4.77万册,全部开通了电子检索系统,为师生丰富专业知识、及时有效地进行资料查阅提供了便利条件。

行业背景与人才社会需求

行业背景“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是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入最多、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省城市绿地率达36.5%,绿化覆盖率达40.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0.8m2,12个城市荣获全国“园林城市”称号。2006年,江苏省颁布了《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件》、《江苏省古树名木评价鉴定标准》,园林绿化行业成为一个集综合性、生产性、公益性于一体的行业,其标准化、科学化与信息化建设正在加速推进。目前,江苏省拥有园林绿化工程资质的企业已有1000多家,拥有园林景观设计资质的单位有50多家,园林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样,苏州市把加快园林绿化建设作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十五”期间,市区相继建成34个市、区级公园和102个小游园,城区基本实现公共绿地350m服务半径,新增绿地1779hm2,市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升到36.9%、42.5%、11.6m2。生物多样性、生态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已成为21世纪发展的主题。苏州市委、市政府抓住有利时机,适时进行了苏州市生态市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力争到“十一五”末,使市区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8%、45%和12m2,到2010年末,全市(包括所属的昆山、常熟、张家港、吴江、太仓5个县级市)力争实现建成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群的目标。

社会对园林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园林技术专业人才与园林行业发展速度相比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特别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更为急需。根据我们对苏州市及所属的5个县级市近百家大小不一的景观设计公司、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及园林苗圃等单位进行的调查,目前每1000个从事园林工作的技术人员中,真正接受过本专业(专科以上)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与职业培训的仅占24.8%。2008年,园林绿化专业人才被列入苏州市紧缺型人才招聘计划,对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绿化养护管理等职业岗位的需求较大。我们预测,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在未来的较长时期内,会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因此,培养立足苏州、服务江苏、辐射全国的园林专业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前景十分广阔。

园林技术专业群的构建

(一)构建思路

结合学院现有专业基础,确定以园林技术专业为建设龙头,以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动力,逐步拓展景观设计、工程施工、绿化养护三大方向,同时辐射带动园林工程技术与环境艺术设计等相近专业的发展,最终目标是构建具有完善的实验实训条件、良好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优质的教学资源、符合行业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专业体系(见图1)。

(二)重点建设内容

创建“1+1+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适合园林行业的职业岗位(群)有园林设计制图员、园林绿化工程技术员、园林植物保护工等,经调查分析同类院校的办学情况,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行业背景、社会需求等多方面的条件,园林技术专业应注重培养三大职业核心能力:园林设计能力、园林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能力、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能力。“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园林技术专业核心能力要求进行构思的,以“专业技能包”为切入点,打破传统的学科教育体系,课程教学以“模块+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设置,用“模块”概括知识点,用“任务驱动”提出技能项目,探索以项目导出知识点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具体可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进行专业认知学习(专业基础技能),计划在第一学年完成,实践教学内容统一安排在校内实验实训室。第二阶段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计划在第二学年完成,教学内容安排在校内实习基地。第三阶段进行职业能力训练(综合技能训练),计划在第三学年完成,将学生安排在校内和校外生产性实习基地,通过仿真职业生产过程或顶岗实习的形式进行。三个阶段层层推进,不断深化,既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的规律,又便于校企合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学生在校学习和顶岗实习期间,可引入社会上通用的竞争机制,到什么样的单位实习,学生可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展开公平竞争。

建设开放、共享的实验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应以专业群内各专业及方向的核心技能训练为基础,按专业群分类组建实训基地,以校企合作共建、共管、共享为途径,以“1+1+1”工学结合人才模式实施为主线,组成集课程实践教学、专业技能训练、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学生创业实践、新技术开发与示范推广、生产经营与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教学体。具体建设内容如下:(1)加大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内涵建设,逐步做大做强园林规划设计实训中心。(2)以“教学+生产+科研”为切入点,构建“六位一体”的相城实习基地。(3)以设计项目为载体,加快校内园林景观设计基地的建设。(4)以施工项目为载体,与苏农园艺景观有限公司合作,深化产教结合改革。(5)以苗木和花卉生产为出发点,共建苏州市吴江苗圃。(6)以校企合作“冠名班”为动力,与嘉汉城市生态苗木有限公司共同推进工学结合办学。(7)以苏州园林艺术为特质,与吴江静思园共同推进校企合作。除对各基地进行科学定位外,还应对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进行创新,一是积极探索“教师指导,学生管理”的开放式管理模式,二是在校外基地建立“企业为主、学校参与、共建双赢”的管理运行机制。

培养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是提高专业群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此,要逐步形成以专业群内核心专业带头人为龙头,“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团队。(1)加强对核心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专业带头人是教师团队的核心,其水平直接影响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的方向,专业带头人的成长既需要自身不懈奋斗,也需要学院创造条件,加强培养。通过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一方面,可使其具备先进的职教理念与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引领核心专业的发展,争取将园林技术专业建设成省级以上特色专业;另一方面,可使其成为江苏省园林绿化行业(企业)知名专家,在江苏园林绿化界占有一席之地,能够解决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推广新技术、新成果,能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合作。(2)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应尽可能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引导教师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也可从园林企业或单位引进具有中级或以上职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将其培养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兼顾引进一些行业中的能工巧匠或技术能手,培养能负责景观设计、工程施工、绿化养护等专业技能训练的实训教师。对“双师型”教师中已被确定为骨干教师的,一方面要加强培养,使其成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负责人,主持或参与完成至少一项专业建设科研课题,成为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开发建设的主力军;另一方面应要求他们完成至少一个工程周期的企业化培训,以技术员、设计员、预算员或项目经理等身份,在企业内完成生产、设计、施工、监理等任务,真正成为具备“双师”素质的骨干教师。

创建优质、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库是为了整合优秀的教学资源,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凸显专业的示范与辐射效应。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点是核心课程建设、特色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内容与考核体系建设等。按照园林技术专业群的构成方式,每个方向可选出3~4门核心课程作为重点建设内容:(1)景观设计方向的核心课程为《园林制图》、《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2)园林工程施工方向的核心课程为《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园林工程预决算》;(3)绿化养护方向的核心课程为《园林树木》、《园林花卉》、《园林苗木生产技术》、《园林植物保护》。核心课程建设的负责人应由骨干教师担任,组建课程教学团队。每门核心课程改革的内容应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标准修订着手,力争编写出一套特色显著、以项目教学为载体的优质教材。当条件成熟时,可将其申报为院级(或更高级别)的精品课程,使其在专业群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志宏,王伟,李津石.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改革 推动高职高专教育健康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4,(1).

[2]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2006,(14).

[3]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4]李春梅.21世纪园林专业面临的新形势与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园林,2001,(4).

[5]孙丽娟,曹绪峰.高等职业院校园林专业的现状与教学改革探索[J].南京农专学报,2003,(2).

[6]李青松,马春真.高职园林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大全:2003[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黄顺(1976—),男,湖北大冶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教研室主任,讲师,工程师,主要从事城镇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研究与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实训室园林绿化园林
流苏树与美国流苏树园林绿化前景探讨
《园林》
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训室管理与研究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园林绿化的施工与养护管理措施
高校开放实训室管理中7S管理的应用方向
浅谈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
中国园林“缀玉集”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开放实训室管理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