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兴趣 训练思维

2009-10-23 05:27段立斌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7期
关键词:条腿倍数卡片

段立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获得教学的成功,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主动地有兴趣地去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个教学环节的一切机会发挥老师的教学机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以此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下面就数学兴趣班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新课伊始,引趣揭题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就充满趣味,让学生兴趣盎然,创造一个欢乐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愉快地迈进知识的殿堂。课的开始可以通过读儿歌,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由对事物好奇而产生直接兴趣,转化成一种内在需要和间接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求。

二、探求新知,以趣促学

对新知识产生兴趣,仅仅是迈出了课堂教学的一小步,教学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如何让学生在中心环节这个求知过程中保持旺盛的兴趣,就需要老师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内在的“趣”,以“趣”促学,培养创新思维。如:在讲“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时,先从顺口溜引入,“今有鸡兔同笼,上面三十五头,下面九十四足,问鸡兔几何?”该题是一个古代的用假设法解的数学问题,学生较难理解,可以变用儿童语言,挖掘其中的“趣”,让学生乐学。如:让体育委员下口令“全体兔子起立”,结果条件发生了变化,鸡兔都成了两条腿,共有35×2=70条腿。而实际上有94条腿,其中多出来了94-70=24条腿,为什么会多出这24条腿呢?因为体育委员下令让兔子起立,每只兔子少了(4-2)条腿,所以兔子的只数是24÷(4-2)=12(只),鸡的只数是35-12=23(只)。这个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学生有兴趣,也有信心进一步学好新知,训练自己的思维。

三、强化练习,动中显趣

在强化练习中,学生操作学具,能调动多种器官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有兴趣地进行学习。如:在讲“平面图形的对称性”之后,开始做练习,可以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印有各种平面图形的纸,然后让学生用剪刀剪下各种图形,让每种图形左右部分重合,最后同桌相互讨论,验证结论。通过有兴趣的动手操作不但巩固了平面图形的对称性,而且也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巧妙结尾,回味延趣

一堂好课能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若能设计富有趣味性的结尾,更能给学生回味无穷,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这一课结束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个智力判断游戏。这时,我让全体学生起立,大家判断自己的座号和老师出示的卡片间是不是约数和倍数的关系。我班共有30名学生,第一次我出示了卡片“2”,所有是偶数座号的学生坐下(有15人),然后我又出示卡片“3”,结果有约数3的又坐下5名同学,接着又出示卡片“5”,是5的倍数的又坐下两名。这时只剩下8名同学(1、7、11、13、17、19、23、29),老师又问:“再出示一个卡片几?大家都是它的倍数,都可以坐下了”。学生一齐说:“1”。这时下课铃响了,老师说:“全是1的倍数的下课!”同学们都高兴地走出课堂。这样,在课尾不仅复习了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也对数的公约数都有“1”做了突出强调,同时也让学生带着回味无穷的乐趣走出课堂,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五、课外活动,趣中促思

培养兴趣,课堂教学是关键。但在课后通过各项活动进一步发展兴趣,也是不容忽视的。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处处都有,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发展其创新思维。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只要有兴趣锻炼,思维定会越来越敏捷。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尽最大的努力,多角度、多方位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双语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条腿倍数卡片
说说“倍数”
巧用“倍数的和”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不会算账的蝉
一张卡片
按属性分类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
画图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