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训练

2009-10-23 05:27王丛芳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7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教材

王丛芳

小学语文教材涉猎广泛,课本中的文章都是文学艺术品。无论从内容到形式,还是从表达方法到写作方法都蕴含着许许多多美的因素。不仅能够体现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还能够展示出优美和壮观,悲剧和喜剧等不同风格的美。这些文章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是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训练的。

一、审美通感的训练

课本中的许多典范文章脍炙人口,读后回味无穷,经久难忘,这是因为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就融进了自己对审美客体独特的审美感知。体会到作者的审美感受,从而与作者达成审美共识。

二、审美联想的训练

联想的手法是作者进行创作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语文教学中也应对联想手法进行分析。

在教学中去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联想,并弄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联想,从而把握作者的思维脉络,做到和作者达成情感共鸣,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审美体验。

在教学自然美的文章时,注意设计一些问题,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联想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做到自觉地展开联想,神游于美的境界中,例如在教《记游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做如下的联想训练:

1.我们学过哪些游记?

2.这些游记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名胜古迹?

3.这些名胜古迹各有怎样的特点?

4.正确地引导学生形成自觉的联想能力,有助于语文学科教学向素质化转移,而语文教学也为审美训练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三、审美创作想象力的训练

作家的创作活动离不开想象。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对学生进行审美想象训练的好文章,如续编《小木偶的故事》,把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词改成记叙文等。在实际的教学中曾多次做过这样的尝试:让学生自行改编课本剧,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绝不仅仅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在创作活动中既获得美感享受,又能提高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美的世界,在教学中,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讲解上,更应注意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审美因素,力求把审美教育作为学科教学的有机体,以学科教学带动和渗透美育,以美育促动学科教学,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教学态势。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县果松镇中心校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