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师器乐课的教学

2009-12-02 10:20
文学与艺术 2009年9期

聂 蔚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校器乐课的重要性以及开设的必要性,以琵琶教学为实践,对器乐课教学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校器乐课;专业器乐教育;器乐选修;琵琶教学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日益加深,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学中,一般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分类,对声乐和钢琴为必修课程的学生,在音乐教学学习中,会开设器乐 选修课,器乐选修课在音乐教育课程中的必从要性,一方面是,民族器乐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打开了一扇窗,让学生从理论联系到实践,另一方面就是对未来中小教师实用的教学技能的补充,在国家暨定的高师培养目标中明确规定,基础教育的高师音乐教师需要具备组织学校活动能力,教学大纲中也明确的指出,要求学生学习一门民族器乐。而器乐课包括了民族器乐和发展民族器乐合奏课。这两门课程,关系到我国的民族音乐的教育,作为将来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师的培养,更是不可豁缺的,在最近的中小学的新课标中,再一次明确提出,民器乐要走上课堂教学,所以,现阶段的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对器乐课的教育与重视是必然趋势。但从长期存在的器乐选修课的设置,到实际教学实施来看,还是有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一、 改革器乐选修课程的设置思路

面对社会所需求的人材,针对人材市场的要求,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中,在学生就业教育中,是涉及到中小学校的音乐教师队伍,在调整教学模式,改革培养目标,为学生打造社会所需的教学能力,将其器乐选修课程,改革为必修课,这样使可在根本上改变器乐课的学习效果,多年来器乐课都是一门选修课,学生认为,只要主课专业课,能学好,器乐课可有可无,加上器乐选修的乐器,由学生个人购置,选修器乐课还有一定的学习期限,使器乐课,成为一块鸡肋,成为一种负担,如果说能使器乐课成为必修课,在客观上,提升了器乐课的重要性,在学生学习态度也将引起重视,从而引起学习器乐的积极性,端正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在在校期间内,较好的掌握一门主专业以外的器乐,这将是师范院校为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所作的教学重要改革。

二、 器乐选修课与专业器乐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大纲中,器乐选修的学生称之业余器乐教学,而以器乐专业的学生,称之为专业器乐教学,这在教学实践中,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专业器乐学生已经有较强的基本功,拥有对器乐的演奏技巧较强的演奏能力,在教学中,更策重提高器乐的演奏技术,和舞台的表演能力,而器乐选修的学生,是通过选修课,是从没有器乐演奏基础,到学习器乐基本技能,是普及型素质教育教学,是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为适应将来的教学工作需求,所以,教学的目标是不同的,教学的考核标准是不同的,对器乐选择修学生,教师要使其掌握实用型演奏技巧和基本规律,更大程度上是对器乐或乐曲的理解力和赏析能力,不是用高难度的技巧和器乐名曲来衡量学生的进展。高师器乐教学的主要目标,培养良好的音乐综合素质,不是培养高水准的专业演奏技能,而是通过学习演奏提高音乐感受力、与艺术综合能力。

三、 器乐选修课方法的创新与尝试

当前器乐课的教学有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之说,传统教学一般都保持着教师与学生是,以一对一的个别授课的模式,在教授器乐学习时,大多强调演奏者的演奏技艺和对基本功的加深,和学生的个性演奏,但是对器乐选修学生来说,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在传统器乐教学的一对一的个别授课之外,引入集体授课的教学法,使器乐选修课在学生学习不同阶段时,设置个别课、小组课、集体大课,多种授课有机组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个人小课是针对学习器乐时,帮助学生解决演奏技巧,做到言传身教的示范教学,小组课是共同探讨学习器乐与乐曲的普遍性的难题,以及理论问题,多以讨论和合作性表演来达到,在技巧上能以点带面,对乐曲于讨论的结果,是以引导赏析为主,加强学生的知识面,在集体大课上,多是以公开课,以名家大师开设讲座,加强学生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对器乐学习持之以恒。

四、琵琶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琵琶教学和其它器乐教学一样,琵琶器乐教学是一门具有教学艺术性,专业技术性,内容科学性的课程,器乐选修生,基本上是对所学器乐没有受过训练,所以需要从最基础教育,但器乐的技术性又不可能在短期培训中能一蹴而就,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就显得 为重要是一个包括一系列技术训练的过程,在有限的短期培训内,完成教学计划和内容,需要科举的安排时间,系统的内容过程和规范的方法,可分为1、技术部分,从基础的常用技术如弹、挑、扫、轮、换把等,在学习过程中技艺的内容可以选择以民歌改编的小调为练习曲,因为琵琶的发展与民族音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教习技术过程中要达到不仅限左右手的配合,还要从理论上讲授原理,使学生虽不能在短期内到达完满的技巧要求,但在脑海中形成正确认识水平,为以后的提高和教学工作,创造了发展空间。

2、乐曲部分,在乐曲的内容安排中,要有具备一定的技能性的内容,能达到以曲代练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注意到不能以“技术至上”为准则,对器乐选修学生为教学模式,以传承器乐基本技能,但基于学习的起点低和学习时间有限,选修课程的时间只限于四到六个学期,使学生在掌握技术时,既使不能完全达到演奏的最高技能,但也要掌握演奏的方法和要领,使其在日后的教学中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器乐乐曲学习中,乐曲可以尽可能的贯穿全学习全过程,因为高师院校的音乐学生已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读谱能力,这样在学习演奏乐曲的过程中,能让学生在短期培训中,学习大量的曲目,了解不同风格的乐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丰富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修养。

在今后实际教学的实用性,在教学内容的构成,传统经典曲目,也要学习现代乐曲,加强曲目的演奏时的情感表现力,针对高师院校音乐学生有音乐理论基础的特点,引导学生对乐曲进行曲式分析,和声织体构成,从而达到对乐曲的个性解读,达到学习的器乐积极性与快乐性。

3、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提倡器乐合奏课,首先,要以短小优美的合奏曲为主,最好是选定中外名曲,经典名作,为合奏曲,单纯为掌握乐器的演奏技能或者缺少美感的练习曲要少用。其次,要多注意声部的组合,单一的齐奏是不体现乐器表现力,但分声部太多,又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可以从乐器的音色上的表达,从乐器的音响上的表现,每一个声部要简单,多采用同音反复,和小节或乐句的反复,力争合奏的效果显著,重点是乐器与声部的体现。让每一位学习器乐的同学,能有机会参加到实际演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从音响中听取音乐的和声音 乐,为在以后的作曲课程、配器课程、和声课程,打下了音响上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准备工作,不仅能提高学习热情,加强实际演奏能力和合作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排练能力、指挥能力,并在这样的合作演奏中,积累下在以后工作教学中的应变能力,使学生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指导课内外器乐教学活动能力,针对基础教育的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育对象的特点紧扣音乐课程标准,让所有的学生能参与并体验器乐学习,掌握器乐学习的规律,了解器乐教学的方法和一般原则。

4、琵琶教学,作为传统器乐,有实际教学中仍兼有口传心授的授课模式,这是作为器乐教学的特殊需要,但面对这个高度发展中的电子时代,仍要借助新的电子科技媒介方式,进行视听的学习,通过网络听取不同名家,不同风格的乐曲演奏,感受传统器乐以及乐曲在新时期的发展与变化。这种开放时的教学模式,能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习效果,多方面的视听,增加了学生多方面的认识角度,能让学生在短期培训中,学习大量的曲目,了解不同风格的乐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丰富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修养。

器乐教学是高师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对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有着重要的作,在实施器乐教学过程中,仍有着不同的问题等待深入研究,等待探讨完善,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器乐教学的作用,适应音乐教育课程标准的推广,提高音乐教学水平,使器乐教学能要高师音乐教育中,更好的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为社会培养出合格优秀的音乐教育人材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出版

[2]黄鹰 《在新课程理念下深化高师器乐改革》[J]人民音乐2004年05期

[3]陈音 《并非器乐教学的禁区-谈古筝集体课教学》2005年4期(贵州大学学报 艺术版)

作者简介:

聂蔚(1972.1--),江西樟树人,1997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音乐系,江西东华理工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音乐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