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时评本体研究

2009-12-02 10:20李玉晓
文学与艺术 2009年9期
关键词:历史沿革

李玉晓

【摘要】新闻时评是当代传媒的活跃力量,但对新闻时评的研究往往停留在业务层面,而疏于对其本体的深入探讨。本文通过研究新闻时评的发展沿革,来把握其内核,从而对新闻时评的定义做出合理概括,以期对日益兴盛的新闻时评予以理论上的探讨与规范。

【关键词】新闻时评;历史沿革;本体研究

一、新闻时评定义的困惑

(一)“能指”与“所指”的距离

时评,按“顾名思义”的逻辑可以解释为“时事评论”或“时政评论”。但“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二者本身存在概念上的区别与指向上的分歧。 “新闻时评”作为一个语言符号,本身包含了“能指”(符号的物质形式,即声音和形象)和“所指”(指说对象、概念)两部分。符号的声音和形象在社会的约定俗成中被分配与某种概念发生联系。对于符号的意义的“阐释”,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对“新闻时评”意义的考察要考虑其诞生的历史环境和在发展中意义的不断叠加。字面理解,未必可以概括其内涵、指向其概念。

(二)时评复兴的继承与创新

1903年初,“时评”作为栏目名称,已在多家中国旅日留学生刊物中被使用。中国近代早期知识分子,将“时评”作为表达政愿的工具,寄予一代人的强国理想。中国时评传统经历了长久断裂,于20世纪90年代复兴,并在新世纪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所谓复兴,既有回归与继承,又存在与时俱进的创新。所以,对新闻时评概念的确定,既包含对其历史积淀、传承精神的合理内核的把握,又要包含其在新时代意义的体现,二者的统一是达成共识的难处之在。

(三)新闻时评日新月异的发展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新闻时评的媒体实践呈现日新月异的态势。报纸是新闻时评最早的发源地,时评已经成为体现报纸思想独立性与深刻性的重要标尺。电视新闻时评方兴未艾。电视读报类节目的兴起,使时评成为媒介融合的中介。而互联网络的开放性与互动性使时评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专利,各种网络时评构建起新的社会公共空间。各种形式新闻时评的发展,使得传统的新闻时评定义很难适应,对现实的理论概括相对滞后。

在1994年对于新闻时评的定义的大讨论后,很难见到对新闻定义的概括,一些零星的对新闻时评本体的研究也很难触及实质、指导实践。在错综复杂的现实面前,许多学者放弃了对新闻本体的研究,而转向业务本身。

二、新闻时评的发展沿革

中国的新闻时评,诞生于20世纪初期,最早作为栏目名称出现,逐渐发展成为政论的重要载体。“时评”是早期知识分子在西方现代报刊的刺激下,融入了传统精神与历史责任的开创,自诞生就到达了相当的高度,在“文人论政”的思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国后,“时评”传统经历了四十多年的断裂。进入20世纪90年代迎来了复兴,成为各种媒体的重要阵地。直至今日,新闻时评的热潮仍在延续,并体现出日益蓬勃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一)时评溯源:中国近代报刊诞生以来的点点星光

有人认为时评的发端源于西方,伴随着近代报纸由西方人“传入”中国。英国的丹尼尔·笛福,早在18世纪中叶就“以极其动人和极有说服力的文笔探讨各类问题”1,享有“社论之父”的美誉。但是中国的时评与西方社论、政论具有明显的区别。“时评”一词是典型的本土原生词汇,在西方找不到完全相同的词源。时评的诞生,与中国传统精神特别是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具有重要联系,包含了中国民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特殊政治情怀。

(二 )“时评”栏目的诞生

“时评”二字最早作为报刊栏目名称出现。 1903年初,在日本已出版一年的《新民丛报》进行改版,增设了占全册页数四分之一的“批评门”,包括“政界时评”、“教育时评”、“学界时评”、“群俗时评”、“人物时评”、“杂评”和“评论之评论”——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时评群落,往往每期有十数篇之多。2此后,“时评”作为一个确定的栏目名称,迅速被多个报刊使用。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中有:“狄氏灰心武力运动,乃创办《时报》,为文字上之鼓吹。延陈冷为主笔,独创体裁,不随流俗。如首立时评一栏,分版论断,扼其机枢。”3据此,许多人把《时报》看作是时评的开创。更有“所谓时评,指《时报》的评论而言,后来各报纷纷仿效,那是作为时局的评论而言了。"4的说法。1907年创刊的《时报》,的确使时评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但 “时评”作为栏目名称出现却可以追溯到1903年。

(三) 新闻时评发展的三次高潮

1、 晚清末年:早期知识分子的言论救国

中国的政论传统与近代报纸这种新的传播媒体相遇后,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晚清知识分子,看到了报刊在传播政治观点上的巨大作用,从而将政论逐渐改造成适于报刊发表的形式开创了“时评”。以《时报》、《新民丛报》、《民报》为代表的一大批报纸,将时评推上了高潮,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言论救国理想的实践和担当。

2、 民国时期:“文人论政”的高度实践

“文人论政”是中国报刊史上的一断不朽传奇,新闻“时评”是文人论政的重要载体。《大公报》被看作“文人论政”的最高峰,其 “星期社评”具有典型的“时评”特征。民国时期,一大批文人深受西方新闻理念的影响,通过报刊积极发表对国家、民族、社会的意见。新闻时评本身的灵活性、批评性、时政性成为了文人论政思潮的重要载体。“文人论政”,是中国言论高度开放与自由的一个时期,成为了新闻时评发展的第二次高潮。

3、20世纪90年代至今:时评的复兴热潮

1998年11月,中国青年报“冰点”专题版推出了新栏目“冰点时评”,这是中国新时代时评复兴的标志。所谓“复兴”是在经历了建国、文革后的断裂,对中国20世纪初的“时评”传统重新予以继承,并在继承中赋予其新的时代特色和精神。

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的转身是时评复兴的政治原因。传统的以政治为核心的意识形态转向多元化,媒体由宣传工具逐渐向传播职能回归,各个社会阶层的人发表意见的空间逐渐开放。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形成,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媒体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公民表达自我意见成为了内在要求与现实可能。

三、定义新闻时评

新闻时评的评论内容或者说评论对象,既包括时政,即重大的政治性议题,也包括一些非政治性的社会议题,但其指向性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问题;新闻时评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其时效性一方面表现在多根据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予以评论,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其对当下性的关注。从创作对象来看,新闻时评的作者既有评论员、又有专家学者,更不乏普通民众,每一个公民都可能成为新闻时评的作者,创作者的开放性是新闻时评的重要特征。

概括来说,新闻时评是公民对当下发生的重大社会现象或问题,简明扼要的发表观点与意见的一种新闻评论文体。

【参考文献】

[1] 丁法章.新闻评论学(第二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2] 马少华.论时评的起源.国际新闻界,2009年2期

猜你喜欢
历史沿革
美国“常春藤”盟校本科招生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特点分析
温水小手拳研究
论公司的社会责任
GIS在贵阳市行政区划历史沿革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大陆现代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历史沿革脉络
党内监督机构和体制的历史演进
中药白及名称沿革考
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职业化以来中国足球文化历史沿革研究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