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 与时俱进

2009-12-17 06:22范兰英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历史教师教学

范兰英

历史,似乎是毫无生气的、死寂的,那衰草古道、断壁残垣、尘封的塑像,褪色的壁画,都在展示着死去的生活。但是透过这种荒凉和沉默却能看出历史的鲜活生动来,所以,有人说:“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

历史的本质就在于此,历史学科不能交给学生立竿见影的知识而是教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中学历史教学的重心,不是告诉学生在过去某一时间发生的什么事情,澄清历史本身的是是非非,而是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为学生理解现实社会提供间接的经验,也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但,多年来,单一的教学模式,陈旧的教学观念,把历史的本质掩盖了。我做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感觉应该转变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方法,与时俱进,力求创新。怎么做到教学实践的不断创新,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力求上好每节课,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实践中,不墨守成规,也摸索了一些经验。

一、教师转变观念,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习往往被看成由外向内的灌输,课本知识成了只需理解和记忆的“绝对真理”,一直以来,老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扬、口若悬河”,学生在下面“百无聊赖、恹恹欲睡”。所以,只有先进的教学观念,才可能有先进的教学行为。超越传统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有独裁性向民主性转化。教师不能充当权威知识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主席者和教学结果的评判者,而应当是学生探索总结的引导者,创新教育的促进者和自主学习的欣赏者。

例如在我讲到初中历史第三册,袁世凯统治时期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时,假如干巴巴的讲,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乏味,那是我在唱尴尬的独角戏。于是我把学生分成四部分,分别代表英、美、俄、日四国,归纳总结近代史上者四个国家侵略中国的史实,然后每组推荐代表发言。学生一下子由死气沉沉变得热情高涨,每个组都列出满满的一大张帝国主义侵华罪行,爱国热情的火焰被点燃了,也锻炼的学生总结归纳历史的能力,更主要的是学生感觉到了一种浓郁的人文关怀和鲜活的民主气息。我们知道一个好的教师不是交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交给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多年以后你教的知识学生也许会忘光,唯有学习的方法是他们终生受益,也就是说学生更愿意要那点金的手指。

我在讲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那一段历史时,考虑到涉及经济、政治等知识背景非常复杂,不能像战争一样绘声绘色的讲,但有系统性强,易总结条理清晰等特点。我在做了提示分析后布置了一个课堂作业,把这一节课内容形成一个目录树,虽然有的学生觉得比较困难,但通过这种开放民主的教学方式,交给学生构建新知识结构的能力,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做到了对历史知识的一目了然。

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获取的知识提高能力,以是教师转变观念为前提的。教学是教学生如何学,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攀登科学的高峰。

二、深层次发掘教材,把握时代的脉搏

历史教学最忌肤浅讲解和对已定结论论的生搬硬套,用教条来指导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研究成果。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吃透教材发掘教材深层的含义,通过现代各种途径,获取历史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抛弃陈旧观念,跃上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

历史教科书上在总结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时说,由于陈独秀主动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以致于反革命势力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有效的组织抵抗,这是一种非常陈腐的说法,只是对历史表面话的认识。陈独秀为什么会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似乎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给革命带来的损失,而现在一些观点证明,并不是陈独秀主动放弃领导权,而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一开始就在共产国际的指挥下。苏俄阻止中国共产党发展,目的是利用蒋介石汪精卫抵抗帝国主义对新生苏联的围攻,保障苏俄国家力量,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后,苏联政府一直担心毛泽东的独立自主作战原则,会惹怒蒋介石,造成中国战场托不住日本,使苏联陷入两面受敌的尴尬局面,所以“钦差大臣”王明督促中共服从蒋介石的统一指挥,它的右倾错误给革命又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通过这一番讲解学生明白,书上写的并非是“绝对的真理”,尽信书不如无书,这种怀疑精神是创新精神的前提,只有不盲从权威,才能有所突破。而历史教师只有挖掘教材内部的优缺点,做到胸有成竹,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三、结合现实,重视德育

罗瑞卿的女儿罗点点写过一本回忆录《红色家族档案》,里面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时说:当有一个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看到本该温文尔雅的的女学生,把两个女老师绑在一起,用皮鞭抽得皮开肉绽时,想:“这些曾经呕心沥血现在饱受虐待的教育者们,也不该太为被他们自己的学生毒打而痛心。多年来,她们教过许多东西,从李时珍到牛顿,从达尔文到詹天佑,但她们从未告诉过她们的学生我们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人的尊严和生命。”

德育薄弱,是我国教育的严重弱点。历史上长期沉淀下来的许多准则已形成了民族的优良传统,如诚实守信、律己宽人、尊重别人等,但是随着世界的飞速发展,社会道德的滑坡、信仰混乱使中学生迷惑困惑,道德情感空虚没有依托,这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教育的失职,而历史学科对道德重建,人格的培养有很大作用。因为人们说:“学史可以使人明智”,历史知识对于总结人生经验,把握人生十分重要,为人格培养提供方向。孙中山、毛泽东虽然生活的时代不同,但从小都胸怀大志,为民族兴旺而奋斗终生。通过学习历史学习李大钊敢为天下先精神,学习邓小平“开拓进取”的精神,学习商鞅“改革创新精神等,学生受一次次道德的洗礼,向着理想目标前进。

最后,用一句话结束这篇论文,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创新能力培养要有创新思维,教师是教育系统的关键因素,只有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才能迎来教育改革的春天。

猜你喜欢
历史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历史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