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尝试

2009-12-17 06:22薛鹏飞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三角形教材数学

薛鹏飞

兴趣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是隐藏在学生心灵里的老师,时刻激励着学生锲而不舍地钻研,不遗余力地探索,它与学生智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保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呢?在数学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既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智力资源的开拓者和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很高的教育教学能力,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水平,安排教学内容,选择和运用教法,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为此,我上课力求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新颖、直观教具,活泼的教学游戏,以适应他们的思维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兴趣总是伴随着积极愉快的情绪产生的,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因为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他们学习动机的心理因素。例如教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和退位减法时,一节课前半节的最佳注意时间完成新课后,利用后半节课的时间进行多样化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如用数字花练习加8、用跳伞比赛练习减9、用万年青开花练习17的分解和组成、打开小信箱练习求未知数等,一堂课有好多项活动,一项紧接一项,每项活动都有特定的要求,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脑动手,激发“新”的注意力而唤起持续的兴趣,学生四十分钟始终精神饱满,没有产生心理上的疲劳,个个跃跃欲试。对学习积极的学生,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保护儿童学习的上进心和自信心。表扬鼓励能在学生心理上产生“成功感”,这种“成功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创造精神。

二、充分运用直观教具、自制教具,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小学中、高级数学教材中编排了关于平面几何的学习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平面几何图形及其特征,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由于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教学时一定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制教具,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这样他们就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课时,让学生拿出课前自制的三个三角形,即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各一个,根据教材要求,我只作必要的提示,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叠实验,灵活多样的实验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积极思考,总结规律,所以很快得出实验结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通过学生制作实践操作,使抽象的知识变为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挖掘教材,发展智力,诱发兴趣

为了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兴趣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在教学中,我总是给学生创设一些独立思考和创造活动的机会,挖掘教材本身的智力因素,发展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使他们技能得以表现,从而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先让学生自制若干个不同的三角形模型,通过割、补、拼把它们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如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直角梯形等,找出三角形与这些图形的联系,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从不同角度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由于学生参与了公式的推导过程,而且在推导过程中,打破了学生原有的定势思维,从而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因材施教,面向全体,鼓励暗示,弥补不足

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众所周知,小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喜欢表扬。针对这一特点,我采取的是口头表达和书面表扬相结合的方法,把学生的进步情况用书面形式告知家长,与家长勾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于中、下等成绩的学生,在表扬的同时,用语言暗示其不足之处,久而久之,他们便养成自查不足并自觉弥补的好习惯,逐步跨入先进行列。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手段。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种手段达到教学目的,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高高兴兴,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猜你喜欢
三角形教材数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画一画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