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学中学习迁移的运用

2009-12-17 06:22朱彩虹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阅读课课文内容

朱彩虹

所谓学习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有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说的就是学习迁移。实践证明,有效的学习,主要是学生对所学的“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技术才能是通过广泛的迁移,使已经获得的经验不断地概括化、系统化而转化为能力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运用学习迁移来提高教学效率。

一、知目标、明指南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心灵窗户”,它具有把教学要求系统化、具体化的功能,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定向控制的作用。要使迁移指南具体、科学、明确,首先要研究课文的教学要求在教材中的地位,研究课文之间在教学目标中的联系。在讲课前就要做好学习新知识的迁移,并为再学习、再迁移指南,也就抓住了学习迁移的“眼睛”。例如五年级第九册第四组课文中的教学目标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是这教材中教学重点之一。前面第二组课文的重点是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后面第六组课文的重点是练习概括中心思想。这组课文中要求学生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有三篇课文:《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两篇是讲读课文,《心愿》是阅读课文。阅读课文时就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这篇课文,并把重点放在学生明确怎样“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个重点上。学生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就能够在以后课文的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

二、找联系,学新知

新知识是通过纵向迁移来实现、获得的。所谓纵向迁移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学习新的知识,从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在语文课本上学的一篇篇课文内容,虽然看起来没有什么大的联系,但是在语文知识和能力上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在教学新课时,要善于找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这样也提高教学效率。如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这课的教学目标是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中心思想”,和学过的“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旧知,进一步学习“概括中心思想”的新知。这样学生就能比较快地将旧知“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迁移到新知“概括中心思想”,收到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举例子,现迁移

学生在一篇课文中学到了学习方法,如果在新的境况中不能加以运用,那么这些知识说明并没有真正被掌握,只有在新的境况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或方法解决新的问题,才能说实现了迁移。在语文学科中,大量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是在讲读课上传授的,而这些知识或方法,有些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运用,有些则要在以后的阅读课或作文课上才能运用,因此,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设计各种练习,让学生做一做、练一练,使学生能及时地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实现迁移的目的。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教学第一段时,让学生思考按照“送行”、“回忆”、“抒发情感”来划分层次。学完这一段时,后面两段让学生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自学,顺利地学完了这篇课文,讲读课上的“举一”,阅读课上的“反三”,以讲读课为例,在阅读课上进行运用与练习。又如学习了《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练习了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后,让学生概括《一个苹果》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讲读课上的写作方法,也可以迁移到学生写作文的能力方面。这样有意识地进行学习迁移,既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四、重学法,促迁移

著名的心理学家潘菽说:“对学习方法进行有指导的练习,比无指导的反复练习更能影响迁移的效果。”掌握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自能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授之以渔”,方能使学生学得快,掌握得快。

总而言之,利用学习迁移进行教学,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联系旧知识,形成新知识结构网,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的再迁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样,何“乐”而不为之呢?

猜你喜欢
阅读课课文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背课文的小偷
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词汇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