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例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

2010-02-09 22:53闫红丽宁向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6期
关键词:患肢康复训练家属

闫红丽 宁向军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漯河 462300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7-08~2008-07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260例,男147例,女113例,年龄40~86岁,平均63岁,均符合1995年在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均经头颅CT或M RI确诊。其中脑梗死198例,脑出血62例,均为初次脑卒中病例。

2 康复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突然肢体瘫痪、失语、病程长、康复慢、生活须别人帮助而产生严重的心理失衡现象,出现急躁、易怒、焦虑、恐惧、抑郁、悲观、自卑、依赖等心理反应,甚至对治疗和预后缺乏信心而产生轻生之念。因此,护士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使其认识到脑卒中是可治性疾病,通过科学的治疗和自身的努力可以康复或基本康复。然后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真对性地进行个体化心理疏导,使其能愉快地接受治疗与护理。

2.2 康复训练

2.2.1 生活能力训练:神志恢复后立即指导病人用健手按摩患肢,用健肢带动患肢活动。起床时,用健手抓扶床沿或将布带系于床尾用手牵拉协助坐起。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可改为独立坐起,扶助床沿或健手支撑的方法坐起,逐步过渡到床边坐、椅子坐、轮椅坐,为早日下床到室外活动做准备。

2.2.2 肢体功能训练:(1)上肢功能训练:训练时可采用主动辅助运动,即双手十指互扣,用健肢带动患肢在胸前上举,然后屈肘,双手返回胸前。此法不仅能防止患肢肌肉萎缩,也是恢复患肢的日常动作,生活部分自理的训练。(2)下肢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及家属采取桥式运动(“桥式运动”就是选择性髋伸展运动,是早期床上体位变换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因姿势像“桥”而得名。具体方法是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双足底平踏在床面上,用力使臀部始离床面。助者可用下述方法帮助患者完成该动作:用一只手掌放于患侧膝关节的稍上方,在向下按压膝部的同时向足前方牵拉大腿;另一只手帮助臀部抬起。随着患者的进步,助者可在逐渐减少帮助的同时,要求患者学会自己控制活动,不能让患侧膝关节伸展或向侧方倾倒。

2.2.3 语言训练:因人而异,制定训练计划,循序渐进,由音到词,由词到句,不要急于求成,帮助患者建立语言康复的信心,指导患者、家属配合训练舌、唇运动,发音运动,训练患者的表达能力。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共同采取听觉、手势、实物训练、图片刺激等方式,提高患者的理解能力。

2.2.4 吞咽康复训练:(1)发音运动。发音与咽下有关,先利用单音单字进行康复训练,如“你、我、他”,每字2遍/次。(2)舌部运动。指导患者将舌向前伸出,做左右摆向运动,再用舌尖舔下唇后转舔上唇,最后用舌向上按压硬腭,反复进行,3次/d。若患者不能自主进行舌部运动时,护士或家属可用压舌板或勺在舌部按摩,或嘱其将舌伸出,用纱布轻轻拉舌进行上下左右的被动运动。(3)下颌运动。做吸吮及张口闭口,鼓腮吐气动作,以锻炼颊部肌肉和口轮匝肌咽部冷刺激与空吞训练。(4)闭锁声门训练。嘱患者双手压在桌子或墙壁上,然后大声发“啊”音,这是随意的闭合声带,可有效防止误吸。经过训练有效后再进行摄食训练。

2.3 康复训练应注意的事项 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情,若安静脉搏在100次/m in以上,血压160/120 mm Hg以上,有心慌、气短、胸闷等不适时暂停训练,及时与医生联系,防止脑卒中的复发。强化遵医行为,提高其服药依从性。注意合理用药,不滥用药物,不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夏季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戒除烟酒,多吃水果、蔬菜、谷类、低糖低脂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勿过喜过悲保持情绪稳定。加强病房管理,提供人性化服务,主动为患者提供帮助,如在厕所及走廊安装扶手,病床床尾摇把及时复位,在病床处挂“防坠床”标识牌,在病房及走廊挂“小心跌倒”警示牌等。强化医护人员防患者跌伤的意识。加强对脑卒中患者及其陪护人员防患者跌伤的安全健康教育,持续改进服务措施,落实患者安全目标,保障医疗安全。

3 结果

通过对260例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护士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身体活动能力不断增强,能进行穿衣、洗漱、进食、行走、入厕、个人卫生等日常生活活动。89例(34.23%)各项功能基本恢复,重返家庭和社会,能胜任原来的工作;99例(38.08%)生活基本能自理;66例(25.38%)生活部分自理,6例(2.30%)完全丧失生活能力。

4 讨论

护士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关自我护理及康复训练的指导和教育,有针对性地干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强化病人的遵医行为,提高了治疗护理效果。通过康复训练减少或避免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从替代护理转变为自我护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训练患者进行自理,让患者参与日常活动能力的训练,在康复治疗中主动锻炼能更好发挥人脑功能的作用,促进损伤的脑细胞恢复,并启动体内储备的传导通路和突触,加速病灶周围和健侧补缀神经细胞的重组和代偿,从而促进功能的恢复[2],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近年来随着康复循证医学的发展,护理人员在配合医生为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做好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十分重要。但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和足够的耐心,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争取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降低其病残程度,使患者及家庭能尽早摆脱病痛及沉重的负荷,使患者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中恢复,引导患者早日康复,重返家庭和社会。

[1]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学术会议.脑血管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2.

[2] 林日武,潘仕海,林茂恩,等.脑卒中下肢瘫痪病人塌车运动疗法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1):143.

猜你喜欢
患肢康复训练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