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麻醉药物对灰仓鼠麻醉效果的分析和选择应用

2010-02-16 14:55徐艺玫乌守巴特廖力夫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年9期
关键词:麻醉剂仓鼠氯胺酮

徐艺玫,乌守巴特,史 深,廖力夫

(新疆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乌鲁木齐 830002)

灰仓鼠属于啮齿目,仓鼠科,仓鼠亚科,仓鼠属动物,体重45g左右。广泛分布于中亚地区,栖息生境从荒漠平原至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草甸均有分布,是新开发的一种实验用动物,广泛应用于鼠疫、包虫病、黑热病等动物实验,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选择合适灰仓鼠的最佳麻醉剂量,有利于进行灰仓鼠手术或实验需要,确保灰仓鼠进入麻醉状态,满足手术的需要和确保灰仓鼠的安全,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本文研究了氯胺酮、水合氯醛和氨基甲酸乙酯对灰仓鼠麻醉的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普通级灰仓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40~60g,由新疆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

1.2 试剂及仪器

水合氯醛,由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90511),化学纯,用氯化钠注射液配制成10%的水溶液。氨基甲酸乙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生产(批号021118),化学纯,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0%水溶液[1]。盐酸氯胺酮,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30905),0.01g/mL;氯化钠注射液、分析天平、电子天平、计时器、点温计及相关器材。

1.3 实验方法[2,3]

通过预实验进行麻醉剂量的测定,下阈剂量为动物皆可进入深麻状态(皮肤疼痛反应消失,眼睑刺激无反应,肌肉松弛,呼吸平顺),上阈剂量低于动物出现死亡的剂量。

通过预试验测定后,将60只灰仓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各半)只,分别为A1、A2、B1、B2、C1、C2组,并称量体重,按照以下剂量进行实验,氯胺酮0.1mL/10g(A1)和0.08mL/10g(A2)、水合氯醛0.06mL/10g(B1)和0.04mL/10g(B2)和氨基甲酸乙酯0.16mL/10g(C1)和0.12mL/10g(C2)。

在相同实验室条件下,室温18℃~20℃,相对湿度40%~60%,采用腹腔注射,并分组实验,当药物注射完毕,用秒表开始计时,观测和记录诱导时间、测量维持时间以及恢复自主意识时间,同时,在维持时间用点温计测量直肠温度,记录各个组的观察指标。

1.4 观察和记录指标[4,5]

观察灰仓鼠麻醉期间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及其他变化,疼痛反应和眼部情况(瞬目、眼球运动与瞳孔反应)、肢体运动等,测量体温,记录观察指标。

诱导时间:指灰仓鼠注射麻醉药物至出现麻醉状态的时间。

维持时间:指灰仓鼠出现麻醉临床表现至苏醒(爬动站立)的时间。体温在麻醉维持期内测得。

恢复自主意识时间:指灰仓鼠从苏醒到能够完全自由活动的时间

体温:麻醉维持期内测得灰仓鼠的体温(直肠测量)。

临床表现:观察诱导期、麻醉期、恢复期灰仓鼠的表现。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利用计算机软件SPSS11.0版进行数据处理。同种麻醉药物不同剂量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麻醉诱导期及麻醉维持期的临床表现

2.1.1 诱导期:在麻醉药物注入灰仓鼠腹腔后,起初主动动作,紧接着后半身躯摇晃,后肢前行无力,呈拖行状,反应逐渐迟缓,失去抓咬能力,最后卧地。此期时间的长短,随剂量大小而不同,同一给药剂量动物个体略有差异。在药物起效至进入深麻状态之间,动物受药物影响期间还有一个浅麻状态的表现,灰仓鼠表现为停止爬动,而后呈侧卧状,部分出现角弓反张症状,置仰卧体位后不能自行翻正。之后,用钳夹指间组织尚不能引起趾蹼反射,此时灰仓鼠进入麻醉维持期。

2.1.2 麻醉维持期:动物平静,仰卧或侧卧,痛觉消失,肢体肌肉松弛,眼睁,瞳孔散大。麻醉维持时间因药量的增多而延长。此期的氯胺酮对非疼痛刺激无肢体动作反应,但用钳夹指间组织尚能引起趾蹼反射;水合氯醛和氨基甲酸乙酯对非疼痛刺激无肢体动作反应,钳夹指间组织未能引起趾蹼反射,而且肌肉完全松弛、角膜反射微弱,本期严重刺激都不引起有害反射即为进入深麻状态。

2.2 三种麻醉药物剂量对灰仓鼠诱导时间及麻醉时间

三种麻醉药物均能使灰仓鼠出现麻醉状态,并且麻醉维持时间组与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三种麻醉药物六个剂量组对灰仓鼠的麻醉诱导时间都很短,分别为2.28±0.46min、3.50±0.47min、2.14±0.24min、2.68±0.49min、3.16±0.16min和3.67±0.33min,平均2.90min(2.1~3.7min);维持时间分别为29.3±3.7min、17.4±2.7min、89.4±3.9min、61.8±3.1min、487.9±9.5min、393.1±7.8min(表1)。

2.3 体温

麻醉维持期内体温与麻醉深度有关,麻醉剂量增加,麻醉深度增加,体温下降,相同的麻醉药物间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不同麻醉药物对灰仓鼠的麻醉效果[6](n=10)Tab.1 Effects of different anesthetic agents in surgery for Cricetulus migratorus(n=10)

3 讨论

实验动物的麻醉在动物实验过程中是相当关键的环节,对于麻醉方法、麻醉剂量及麻醉维持效果时间的把握将影响整个实验进程。氯胺酮、水合氯醛和氨基甲酸乙酯是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有保证的麻醉药物。但是三种麻醉药物对灰仓鼠的适用浓度及相关作用时间的报道很少,通过以上三种麻醉药物的麻醉效果测定,为灰仓鼠有关实验的麻醉提供参考依据。氯胺酮麻醉维持时间最短,适用于短期的手术实验,如采血。氨基甲酸乙酯麻醉持续时间最长,适用于昆虫的吸血感染实验,应用在媒介感染的动物模型制备中,并且随剂量的增加,诱导时间减少而麻醉时间相应延长。

3.1 麻醉药物反应

氯胺酮为苯环已哌啶的衍生物,主要是阻断大脑联络径路和丘脑反射到大脑皮层各部分的径路,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深度麻醉,对动物体表有明显镇痛作用注射后灰仓鼠很快进入麻醉状态,肌肉松弛,保护性反射(如角膜反射)仍存在,呼吸平稳通畅,麻醉过程中无呕吐,不需禁食,具有省时省力、操作简便、起效快、但维持时间较短,一般仅15~30min,苏醒期短,苏醒后可立即站立行走;在安全范围内可通过调节剂量来改变麻醉维持期。苏醒后连续观察48h无异常,无一例死亡,安全可靠。氯胺酮适用于实验动物的前期引导麻醉、采血或者短时间手术的麻醉,不适合用作胸腹等手术时间较长的实验[7]。

水合氯醛为无色透明棱状结晶,有穿透性的臭气及腐蚀性苦味。配制后的溶液有沉淀时,可以先在水浴锅中适量加热促其融解。实验发现,水合氯醛在空气中可渐渐挥发,因此配制好的药液除要密封保存之外还要保持新鲜度。麻醉持续时间60~90min左右。水合氯醛对动物的胃肠道、上呼吸道影响较大,高浓度使用时受试动物出现口、鼻腔分泌物增多,有阻碍动物呼吸的状况发生:在苏醒过程中出现蜷缩、不愿爬行等现象。该麻醉药物适用于心肌功能实验和电生理实验[8]。

氨基甲酸乙酯为无色、无味的结晶粉末,易溶于水。使用时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0%的水溶液。麻醉时多用腹腔注射,因为氨基甲酸乙酯用作静脉注射时会导致溶血[9]。药物腹腔注射后,肌肉松弛较好,作用温和,可用做深度麻醉。一次给药可维持6~8h麻醉作用,麻醉过程平稳,对循环及呼吸功能影响较小,使用时受试动物出现口、鼻腔分泌物增多。氨基甲酸乙酯适用于呼吸系统、兴奋药物、观察保留自主神经反射活动的麻醉动物实验方面的研究[9]。目前,我们应用在白蛉的吸血感染实验和相关感染动物模型的制备中。

3.2 麻醉效果

良好的麻醉效果是实施动物实验的一个关键,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采用何种麻醉剂和麻醉方法,即不同动物的麻醉药物的选择和剂量,以及麻醉药物的配比都是动物实验中的重要环节。在对实验动物施行预定的手术操作前,必须首先对动物进行较理想的麻醉,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和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影响实验动物麻醉的因素很多,如同一种麻醉剂在相同的剂量下,取不同的质量浓度会有不同的麻醉效果。再如低质量浓度下生效相对缓慢,但对动物组织器官生理上不会造成太大影响;高质量浓度生效快,但同时也增加了麻醉的副作用和死亡率。由于三种麻醉药物各有自己的特点,在做动物实验时要根据各自的实验目的选用不同的麻醉剂,或联合使用麻醉剂,以获得较理想的实验结果。

本实验刻意选取了麻醉药物的特定剂量以掌握它的作用时间,三种麻醉药物维持动物的麻醉时间随浓度升高呈上升趋势,可以满足现在一般动物实验所需的麻醉时间。麻醉剂量的控制十分重要,应选择对实验动物的麻醉效果最适合的剂量,使麻醉产生对实验动物的生理功能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可以充分保障实验结果的稳定性。

3.3 注意事项

动物实验麻醉剂的选择要考虑动物品种、实验时间的长短和手术大小三个方面。根据灰仓鼠的体重选择麻醉剂量,氯胺酮应用(0.08~0.1)mL/10g的剂量就可以获得不同的麻醉维持时间;水合氯醛则选择(0.04~0.06)mL/10g的剂量,剂量过大则会导致动物死亡,注射少了起不到麻醉效果;氨基甲酸乙酯则在(0.12~0.16)mL/10g之间比较合适,剂量过大会导致深麻醉时间过长,影响动物的生理状况,从而使实验结果不理想。

麻醉过程中,如果麻醉过浅,动物会因疼痛而挣扎,甚至出现兴奋状态,呼吸心跳不规则,影响观察。麻醉过深,可使机体的反应性降低,甚至消失,呼吸、心跳停止,导致动物死亡。因此,在麻醉过程中必须善于掌握给药的速度和判断麻醉程度,随时观察动物生命体征的变化。

由于动物间存在个体差异,动物对麻醉的敏感性不同,同一剂量药物在不同动物体内反应不同,剂量过大往往对体弱的灰仓鼠产生不良反应,如抑制呼吸造成死亡,剂量过小又不能满足实验需要。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动物的反应,准确掌握用药剂量,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10]。

[1]陈良儿,宋良萍.氨基甲酸乙酯家兔麻醉浓度的评价[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3,10(6):507-508.

[2]徐平.实验动物管理与使用操作技术规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71-181.

[3]邓小明,朱科明.常用实验动物麻醉[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34.

[4]陈丽玲,刘汝文,郑红,等.两种麻醉剂对树鼩麻醉效果的初步观察[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09,29(3):194-195.

[5]闫明霞,赵方瑜,刘蕾,等.复合麻醉对免疫缺陷动物麻醉效果的比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9,27(2):108-112.

[6]刘雪萍,谢莉萍,韦祝梅,等.四种麻醉药物对食蟹猴麻醉效果分析和选择应用[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20(2):45-47.

[7]王红伟,任爱红.氯胺酮临床作用的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7(3):236-238.

[8]沙爱龙.三种麻醉剂对动物组织器官生理特性影响的探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l(3)72-74.

[9]周昆,屈彩芹.动物实验常用麻醉剂的比较与选择[J].实验动物科学,2008,25(2):41-43.

[10]单靖华,孙银贵.氯胺酮两种注射方式对小鼠的麻醉效果的观察[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8,30(6):561-562.

猜你喜欢
麻醉剂仓鼠氯胺酮
S(+)-氯胺酮用于临床麻醉镇痛的研究进展
当仓鼠遇上小新
麻醉剂的使用
仓鼠的寿命知多少
萌翻你的仓鼠君来了!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阴差阳错的麻醉剂
麻醉剂
仓鼠小黑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